你好吖,我是C妈~

2024年高考进入倒计时,所有学子也都全身心进入备战状态!当然,每年的这个时候,那些经历过高考的“名人”,又会被各路媒体或者自媒体人拎出来评头论足一番了。

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利用高考励志“名人”经历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加油打气;二是借用高考失败“名人”经历提醒学子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免错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下面我要说的这位高考“名人”来自湖北,高考687分获得文科状元,却因父亲的“好心”错失北大,从此记恨20多年,她的经历可以说是当下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值得我们的父母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687分女状元却因父亲的“好心”错失北大

她叫戴柳,来自湖北黄冈,她梦想着能够进入北京大学深造,这也是她多年来努力学习的目标。戴柳虽然出身贫寒,可是为了考上北大,也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戴柳以687分的成绩获得了黄冈文科状元。一时间,她成了村子里的天之骄女,亲戚朋友纷纷前来祝贺,街坊邻里都羡慕地表示也想拥有这样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戴柳在高考志愿书上写下了北京大学的名字,毕竟是湖北省的文科状元,报考北大肯定没问题。她填报完志愿后,就懂事地留在家中帮父母干活。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戴柳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可当她打开一看却当场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根本不是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是中国政法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柳以为是快递员弄错了,或者是学校出了什么差错,于是心急如焚地联系老师询问情况,没想到老师比她还震惊:“你不知道吗?是你爸给你改的志愿”。

“你凭什么擅自修改我的志愿?”戴柳得知“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的父亲后,声泪俱下地向父亲质问。她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放弃一所顶尖学府,而选择了一所211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什么?就凭我是你爸,我是为你好!”戴柳的父亲振振有词,丝毫没有愧疚之意。他认为女儿应该听从他的安排,按照他的意志去生活,这样做完全就是为了女儿好。

原来戴柳的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对女儿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和期待值。他觉得中国政法大学比北京大学更适合女儿,因为他认为法律专业更有前途和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年轻时曾经报考过中国政法大学,但是因为分数不够而落榜。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希望女儿能够替他完成他的心愿。

于是,趁女儿不注意,把她的第一志愿改成了中国政法大学。他还找到了女儿的班主任,让他帮忙修改了女儿的志愿表。就这样,戴柳与自己的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了。

戴柳的父亲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女儿好,没有想到却给女儿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导致女儿大学毕业后果断远走他乡,20多年不回家,也被女儿一直记恨了2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父亲的“好心”压迫得女儿只想逃离

02 父亲的“好心”压迫得女儿只想逃离

戴柳得知自己错失北大的原因后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说出了一些伤人的话。她感到了深深的背叛和失望,她觉得父亲不尊重她,不理解她,不爱她。

虽然对父亲的行为感到不满,但是她也没有选择复读或者退学,而是等待开学的时间一到,就带着不多的行李,去中国政法大学报到了。

此时戴柳的父亲还以为女儿已经想通了,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没想到戴柳已经在心里暗暗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远离父亲,逃离被控制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早日摆脱父亲的控制,在学校里,戴柳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鲜少和家里联系,就算偶尔打个电话,也只对母亲嘘寒问暖,丝毫不关心父亲。

她在大学里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学金。她也参加了一些社团和活动,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渐渐地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也找到了一些快乐和满足。然而,在戴柳心中,还是有一个无法抹去的阴影,那就是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她听到有关北京大学的消息或者看到北京大学的标志,她就会感到一阵心痛和遗憾。她总是想象着如果自己能够进入北京大学,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

她甚至偷偷地去过北京大学的校园,看着那里的风景和人群,感受着那里的气息和氛围。她觉得那里才是属于自己的地方,那里才能让自己真正释放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可惜,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泡影,她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大学毕业后远走他乡,20多年不回家

父亲的行为对戴柳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她难以释怀,决定远离家乡,避免面对过去的痛苦和矛盾,于是在一次过暑假时回到家中,将自己的决定告知了家人。

戴柳的父亲知道女儿因为当初自己私自修改她的高考志愿生气,却没想到女儿能记恨这么多年,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女儿和解,结果多年未见的女儿一回家竟然是为了出国做准备。

父亲十分生气地指着戴柳的鼻子质问:“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和我们商量?”

“你当年修改志愿的时候,跟我商量了吗?”戴柳的质问让父亲哑口无言。

就这样,戴柳拿着户口本办完签证之后远赴韩国,一去就是20多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戴柳在韩国的日子刚开始并不好过,由于听不懂韩语,她连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但是一想到父亲的控制欲,戴柳还是咬牙在这里坚持了下来。

虽然没能上成北大,可戴柳毕竟是个学霸,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基本掌握了韩语,并且和一个男生相恋了。

在两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时候,戴柳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接到女儿电话之时,母亲十分兴奋,母女俩聊了许久,戴柳才终于说:“妈,我要结婚了,以后可能就不回去了。”

一句话让戴柳的母亲泪流不止,这次谈话她们默契的都没有再提到父亲,戴柳也不知道,父亲究竟有没有为当初做的决定而后悔。

20多年过去了,戴柳依然没有原谅父亲,也没有和父亲联系过。她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在陌生的国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父母的“为你好”未必真的是为你好

04 父母的“为你好”未必真的是为你好

戴柳的经历可以说是当下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你好”这句话经常能从父母的口中听到,有的是真的为孩子好,有的完全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了。

父母将子女含辛茹苦养大,自然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感动的,但永远不要把情感和人格做概念偷换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擅自帮子女做决定,更不要插手他们的人生。

不否认,父母的出发点往往确实是基于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有更好的未来。

他们可能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试图为孩子指引道路、提供保护,在很多时候这种初衷是真诚且善意的。

但是,这也可能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父母有时可能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兴趣和真正需求,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要求孩子,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和探索,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伤害。

而且这种“为你好”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不一定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最佳路径。

戴柳的父亲显然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口号,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戴柳身上,妄想让女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根本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去考虑她是否喜欢。

这就是一种道德绑架。父亲的这种“为你好”让女儿记恨了20多年一直没有释然,甚至远走他乡,可想而知当初的伤害有多么的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C妈寄语

05 C妈寄语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以为自己是过来人,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主,这一点在孩子未成年时可以忽略不计,但孩子一旦成年后,就必须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了。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孩子成年后也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特别是当我们也成为父母后,就能感受到父母这种“为你好”的良苦用心和真实含义了。

因此,“为你好”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关键在于父母能否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在爱与引导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