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读完格非老师2024年出版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登春台》。格非老师是我们非常尊重的中文系教授。他的作品,我阅读完毕之后写的东西,只能称之为读后感,称不上对小说的专业评论。在格非老师面前,我的读后感,都是班门弄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是在格非老师的作品面前耍大刀,所以,我就粗浅了耍,耍错了,方家多批评,少笑话。

先说《登春台》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这部小说,串联了四个人的故事。沈辛夷是一个青少年时代被性侵害过的南方姑娘,她和母亲之间,有着矛盾冲突。陈克明是北京郊区的人,赶上了北京发展的大时代,有时候乘风破浪,有时候又低迷一些。窦宝庆是甘肃青年,他姐姐被卖羊肉的侵害了,他复仇,然后跑到北京谋生,最终被抓。周振遐是个老总,赶上大时代,和朋友一起创业成功,最终退休,过上了老年人的生活。

在周振遐的故事当中,格非老师通过月季花的方式,谈了不少对于人生、对于死亡的看法。这些看法,当作小说来看,缺乏故事性。当作哲学来看,似乎又浅显了一点。当然,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这种浅显刚刚好。作家不应该照顾低端读者,这是我素来的看法。严肃文学作品,就是应该淘汰掉一批审美层级差的读者。格非老师可能不愿意做这种淘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春台》这部小说当中,经常可以读到格非老师对于人生、死亡等等的较为粗浅的长篇大论。我的感觉是,这种创作方式,是失败的。文学是在哲学停止的地方出现的。格非老师的文学,总在哲学的起步范畴上晃荡。这就丧失了不少的文学多义性了。用故事潜移默化当中讲哲学不太容易讲清楚的道理,似乎更好。

陈克明的故事,讲的是北京郊区青年,如何赶上了北京发展的大时代,如何遇到了贵人,如何最终实现财富自由。这个故事,似乎有点浅,不够深入生活。简单讲,这个故事当中扎心的地方不多。尤其是男主人公被岳父坑了的那个装修故事,和一般的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作品当中的故事相似。格非老师如此深入生活,可能会在这个故事基础上,写出更高级的内容来。

沈辛夷的故事,是个女孩子和母亲关系不和的故事,同时,也是女孩子有青少年情感创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让一些青年女作家们写,会更出彩。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觉这一部分,像代笔。有青年女作家给格非老师代笔吗?这是疑问。但这个故事的原始素材,应该是格非老师道听途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侵害的故事,其实可以更深入一些。但格非老师好像真的是岁数大了,笔力跟不上了。这个故事,也被讲的浮光掠影。今年,是格非老师60大寿的一年了。作家到了60岁,还能写作,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所以,也不能过分苛责格非老师。

《登春台》当中,最有可能出彩但最终没出彩的故事,是窦宝庆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拼凑痕迹很重的故事。这个主人公在甘肃老家,为姐姐复仇,手刃了害死姐姐的凶手,继而,跑到北京来谋生,开大货车,并且后续成为了老板的御用司机,结识了有钱的富婆,最终被富婆出卖,报警,被抓,服刑。

这个男主人公开大货车的那些故事,相对扎心一些,尤其是他结识失足姐妹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其实和沈从文先生曾经写男人摇船女人在船内失足的故事,又是相似的,或者说相同的。格非老师在这个故事当中,缺乏更好的原创精神。让一位60岁的老者写这样的故事而要求原创,是强人所难。格非老师没办法开着大货车体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当中比较悬浮的,是后续当中,男主人公跟有钱富婆之间的肉体与爱情内容。格非老师似乎熟稔创意写作的一切路数。但是,这些路数本身无法帮助作品,只能让作品显得处处投机取巧。男主人公和富婆“灵与肉”的部分,还是太粗浅了,刻意,创意写作痕迹太重。

《登春台》这部长篇小说,其实都是创意写作加持之下的结果。这种写作,只能糊弄低端读者。真正有品位的读者,要求深度性,和现场性。尤其是现场性。这是要求作家有深入写实能力的。格非老师岁数大了,写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无法写实,也是必然。作家离开了生活,又强行要写,只能出《登春台》这样的作品。

格非老师,是值得尊重的学者,前辈。《登春台》这部作品,则相对一般,没啥意思。这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大概率上是不对的。谁批评,我都愿意接受。(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