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国民党执政期间,蒋介石确实做过许多坏事,但蒋介石本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用起人来却是非常严谨的,蒋介石的用人之道是典型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型。

在蒋介石混迹政界的这些年里,他的身边有一个心腹名叫何应钦,当年何应钦还一度坐上了国民党二当家的位置。

本来这样一位对国民党来说举足轻重的人向我军投降,按理说我们应是欣然接受的,但就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毛主席却咬紧了牙关,说绝对不能接受此人的投降。

那何应钦究竟做了何事?竟会让一向以宽带人的共产党人对他如此排斥呢?

同窗好友共归国

要了解此事的答案,还要从何应钦的经历开始讲起,何应钦于1890年4月2日在贵州省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中出生,因家中条件优越,七岁之时,他便在家人的支持下去到了一所私塾中读书,去到学堂之后,何应钦的表现也非常努力。

彼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普遍比较动荡,晚清政府已经无力支撑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了。

而何应钦也顺应潮流,进入了一所陆军学校读书。

就在何应钦入学读书之时,在私塾里学习的蒋介石,也动了去日本留学的心思。奈何当时去日本读军校都是要经过官方认定的,所以蒋介石便只得先去到了李鸿章创办的陆军军校。

后期,二人都得到了陆军军校招考留日学生的名额,并都去到了日本振武学校学习。

虽说两人都在同一个学校学习,但是蒋介石却比何应钦高了一个年级。

一开始两人的来往也不是特别多,后来他们一同参加了几个聚会,就这样,两人慢慢地就熟悉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这群赴日留学生在日本一面接受着系统的军事教育,一面也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后来,蒋介石和何应钦也都加入到了孙中山先生所创办的同盟会中。

武昌起义胜利后,何应钦回到了国内,并参与了讨伐袁世凯的运动,可后来这场斗争却是以袁世凯的战胜而结束的。

袁世凯不仅成功窃取了革命果实,且做起了复辟皇帝之梦,心灰意冷的何应钦再一次回到了日本进修。

1916年何应钦从日本毕业,回来之后他去到了贵阳一处营地训练新兵,过了一段时间,表现良好的他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并成功当上了团长和营长。

走入上级领导的视线后,何应钦在黔系军阀里混得也是风生水起。很快,他就成为黔系军阀的骨干成员,他不仅先后坐上了贵州讲武学校校长和省会警察厅厅长的位置,还结识了许多政界新秀。

在贵州工作之时,他组织了“少年贵州会”,并向他们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五四运动爆发时,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并公开表示了对北洋政府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何应钦应该最多只能做个高官,可是后来蒋介石的出现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彼时,孙中山先生正在广州一带兴建黄埔军校。后来他将这件事情交给了自己最器重的蒋介石,蒋介石不仅把黄埔军校办得有声有色,还在建校之后,顺利坐上了该校校长的位置。

建校之后,蒋介石找来了许多自己的老同学担任教官,而何应钦就是这批教官中的一个,蒋介石的性格比较暴躁,平时骂起人来也是丝毫不会留情面的。

而何应钦的性格则和他完全不同,何应钦不仅温文尔雅,且为人非常内敛,是一个典型的儒将。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一个非常看重裙带关系的人,平时他用人最喜欢用黄埔军校的学生,不仅如此,蒋介石还非常护短,平日里只要是自己的心腹犯错,他便会网开一面。

和蒋介石相识多年的何应钦自然是知道他的这一特点的,平日里何应钦便非常喜欢奉承蒋介石,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了蒋介石嫡系的一员,黄埔系的代表。

但是就在众人都以为何应钦和蒋介石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时候,一场政变爆发了。

两面三刀惹人嫌

那是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彼时,蒋介石凭借着自己先前立下的功绩和孙中山先生对自己的信任,俨然成为了国民党中的新秀。掌权之后,他迅速发动了四一二清党政变,企图将管理军队的权利全部握在自己的手中,以达到独裁统治的目的。

该政变爆发之后,蒋介石便立即另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革命政府展开了斗争。

眼看着蒋介石这一过分的行为,以汪精卫和桂系军阀白崇禧,李宗仁为首的各将领开始了倒蒋运动,逼迫蒋介石下台,彼时西北军阀冯玉祥和晋系军阀阎锡山问讯也加入到了这一队伍中。

事实上,蒋介石的此番行为确实也是非常草率的。

当时他还完全没有在国民党中站稳脚跟,他便做了这般大胆之事,一夜之间,他便成为了这群人的眼中钉。

而就在蒋介石四面楚歌,孤立无援之时,他的心腹何应钦却并没有对蒋介石表示支持,而是选择了沉默。

看着何应钦的举动,蒋介石极为愤怒,多年之后,蒋介石还常常会拿此事说事,说当年如果何应钦选择站在自己身边,那自己当初可就不用离开了。

何应钦之所以会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弃蒋介石而去,无非就是因为他觉得蒋介石当时已经失势了罢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何应钦大跌了眼镜。

1927年底,因时局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在了一起,复位之后的蒋介石大有卷土重来之意。彼时在一片欢呼和支持的声音中,蒋介石再度坐上了国民党第一把交 椅的位置。就在各部都对蒋介石表达祝贺的时候,何应钦在此时却禁了声。

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何应钦也是吓破了胆,他没想到蒋介石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想起自己当年对蒋介石的背叛,他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如蒋介石,他又怎会不知道何应钦的心思?他迅速差人给他送去了一封信,说自己对于他之前的行为确实心有芥蒂,不过如果他愿意悔改的话,自己还是会念在往日的情分上,给他一次机会的,就在这时蒋介石说出了那句金句“我蒋介石可以没有你何应钦,但是你何应钦是绝对不能没有我蒋介石的”。

后来何应钦才给蒋介石发来了庆贺,但是这个时候,蒋介石却已是对他失望透顶了。

当年,蒋介石在下野的时候,何应钦一声不吭,在宁汉合流,众人都敦请蒋介石回来复位的时候,何应钦再一次选择了沉默,就连蒋介石成功上台,何应清都没有表示任何祝贺。

看着他这样的态度,蒋介石还怎么会信任他呢?所以上台之后,蒋介石立马就对他实行了报复。

那是1928年的2月,何应钦因公事去到了南京,蒋介石趁此机会直接跑到了何应钦所在的徐州总指挥部把他给革职了,不仅如此他还把何应钦的部下编为了四个集团军,分到了自己旗下。

从蒋介石的这一行为,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何应钦的恨了。,何应钦来说,他最重要的便是这个职位和手下的那些兵了。

而蒋介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想让何应钦回到解放前。

远在南京的何应钦听说此事后,心中惊愕不已,他赶紧向蒋介石发去了求和之意,就在这时,二人的共同好友在何应钦的祈求下站了出来,对蒋介石进行了劝解。

后来,蒋介石才不情不愿地给了何应钦一个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位置坐。

几年后国共内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国民党也正处于用人之际,而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何应钦也被蒋介石派到了前线作战。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何应钦去到了开封、郑州一带练兵,并取得了极为卓绝的成效。

后来中原大战爆发,作为该战的主力军领导,何应钦在前线的表现也一直都很优秀。当时何应钦的父亲因疾病去世,但正在同敌军痴缠的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奔丧。

蒋介石闻讯大为感动,并亲自在南京为何应钦的父亲设了一座灵堂,蒋介石不仅亲自去对何应勤的父亲表示了悼念,且还亲笔写下了一首赞词,这时,二人的关系才慢慢恢复了往昔。

两人的关系再度进入蜜月期后,何应钦在国民党内也是混得风生水起了起来。

1936年,在蒋介石的五十大寿上,陈果夫和何应钦向社会筹集资金,借蒋介石大寿之名给他送去了一架飞机,解决了蒋介石军需紧张的燃眉之急。

后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踏进了中国的土地,在中国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

就在全民族统一战线迫在眉睫之时,蒋介石却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的这一政策一经提出,就在国民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我国民党内许多想抗日保卫家国的将领,都对蒋介石表示了谴责,一股“讨蒋之风”再次蔓延了全国。

此时,何应钦坚定的站在了蒋介石的身边积极的践行了他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不仅没有积极抗日,还在1941年的1月6日集结了8万兵力,突袭了正在安徽一带作战的共产党新四军,并导致了皖南事变的爆发,迫害了我党大量军民。

在抗日战争迫在眉睫之时,何应钦居然还在想着打击共产党,他的恶心昭然若揭。就连周恩来总理也批判他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看着何应钦的所作所为,蒋介石倒是非常满意的,可蒋介石却还没来得及嘉奖他,何应钦就又叛变了。

屡教不改终遭弃

1936年12月12日,主张积极抗日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活捉了蒋介石,意图逼蒋抗日。

当时蒋介石被捉的消息,一传入国民党,国民党内便迅速出现了两种声音。

其中有一批是以宋美龄为首的主张和平解决的派别,宋美龄在得知蒋介石被捉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一边赶紧联系着自己的姐妹宋庆龄,意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他们安全释放自己的丈夫;另一边也在动员着国民党内的士兵,要他们抓紧时间和张学良等人和谈。

而另一派则是以何应钦为首的武力派,何应钦认为如果此时他们向张学良等人低头,那后来他们一定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中的,因此他便不顾蒋介石死活,做出了以军事力量解决此事的决定。

被软禁了的蒋介石听到此事之后,怒不可遏。他以为在经历了之前的教训后,何应钦已经改变了,可是他没想到,在自己再次陷入危机的时候,何应钦却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两次叛变,让蒋介石彻底地对他失望了,因此在蒋介石重新掌权之后,他便开始了,对何应钦的疏远。

回来之后,蒋介石表面上不动声色,可是他却已经开始物色起了新的接班人了,待陈诚羽翼丰满之后,他便第一时间革去了何应钦的职位,把他的权力全部交付给了陈诚。

后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败退台湾,1950年,蒋介石又再度坐上了总统职位,何应钦本以为这次蒋介石会和以前一样,再给自己一个大官坐,可这次蒋介石却没再对他心软,而是给他随便安排了一个闲职。

在了解了何应钦的生平之后,我们也不难理解,毛主席为什么会说拒去不接受何应钦的投降,这样的话了。

虽说何应钦在国民党内的官职是很高的,他本人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可是何应钦身上的缺点实在是太多了,一方面他是一个极其暴虐的人,早年有不少我党军民都是死在他的手中的,若接受他的投降,那实在是愧对那些死去的军民;另一方面,像何应钦这样两面三刀的墙头草,就算是投降了,他也只会成为我军的祸患。

像何应钦这样的人,也终会遭到他人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