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吸引了公众的目光:30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集体放弃了高达百万的年薪,选择出家为僧。

这些年轻人中不乏有家族企业要继承的公子哥,也有很多国家重点培养的科学家苗子。

那在事业发展一帆风顺、生活优渥的情况下,他们为何会作出这样颠覆性的选择?现在的他们后悔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家舍业,集体出家

2017年,仁卿法师放弃研究生学历遁入空门的消息一传开,就鼓舞着很多热爱佛学或者看破红尘的高学历人士纷纷前往。

这一批高学历出家人都是顶尖名校的硕博研究生,其中还有不少清华北大出身,也有很多人是事业有成的大佬。

有位女博士原本在一所顶尖高校做大学老师,明明仅有一步之遥就能成为教授,马上就能登上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巅峰了。可她却在听到任卿法师的故事之后,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那一刻,她开始质疑,这一切鲜花与掌声的背后,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尽管家人反对、社会不解,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出家这条不归路,希望能够找寻到一个更真实、更简单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男硕士更是曾经的创业明星,刚毕业就做到年薪百万,在商界也是风生水起。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于这种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越来越感到空虚和疲惫。

当他的目光落在了仁卿法师的选择上,他心中的那份迷茫和求索找到了答案。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解散自己辛苦打造的公司,携带所有积蓄,毅然前往云海寺修行。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高材生加入这里,他们中有的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有的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大约三十名年轻的心灵,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使得云海寺再次充满了活力和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群拥有着高学历背景的年轻人来到了云海寺,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大挑战便是如何解决住宿问题。

云海寺虽然庄严肃穆,但长年累月缺乏修缮,加之规模并不大,要想容纳30人显得捉襟见肘。他们没有选择退缩,反而决定以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他们先是开始清理寺庙中那些无用的杂物,为重建工作做准备。

随后,他们汇集了自己的积蓄,购买了必要的建筑材料。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这群年轻人亲自将建材从山脚下一点点手挽手、肩并肩地搬运上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他们更是亲力亲为,全部都加入到艰苦的建设工作当中去了。

在他们的努力下,寺庙终于旧貌换新颜,一座400多平米的新居楼也竣工了,圆满解决了30多人的居住问题。随着住所的确定,他们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出家第一人

研究生出家第一人

那么,这位牵引30名研究生出家的仁卿法师究竟是何许人也?

仁卿法师原是湘潭大学的一名佛学研究生,为了更好的了解佛家情况,他来到了位于仙女山上的云海寺。

第一次走到云海寺的面前,他就被其神圣庄重的气氛所感染,并且莫名地产生了很强烈的归属感,他将这种感觉归因于自己一直研究佛学。

在云海寺的日子里,他沉浸在一种全新的学习经历中,接触到了那些在学校里从未教授过的知识。这些深奥的佛学知识,让他对佛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学习的深入,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经文成为他学习的瓶颈。这些晦涩难懂的名词时常让他不得不停下来,向寺庙的主持求助。

主持是个极其慈悲和蔼的人,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主持总是耐心地指导他,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知识。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主持会因为太过热情而讲得过多,不仅回答了他的疑问,还会给他额外解释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识点。

对于不喜欢佛教的人来说,这样的解释可能显得多余甚至烦琐。但对他而言,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作为一个渴望深入了解佛教的人,他对主持的每一次详细解释都倍感珍贵。

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他和主持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主持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人像他这样投入地学习和理解佛教,实属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学习,他越来越不能把佛学当成一种普通平凡的知识来看待,他感觉佛教正慢慢变成他的信仰,他快要离不开佛了。

回家之后,他愈发不能适应俗世中的生活,他明白,他必须作出决定了:去出家,去做佛的弟子!

当他宣布要出家的决定时,家人激烈反对。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已经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未来就业前景大好。

可是,他太明白佛对他的意义了,所以,他还是不顾所有人反对,坚定地踏进了佛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伴随着这群特殊背景的年轻人的加入,云海寺的面貌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仅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重建了寺庙,还带来了新的关注。

这样的变化,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朝圣,使得云海寺的香火远比以往更加兴旺。

我们不得不承认,才能和热情不受环境限制,即使是在一个宁静的寺庙里,这些年轻人依旧能够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

对于那三十多名年轻人而言,他们在寺庙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生活的新意义。无论是深入学习寺庙的知识,还是在修行中寻找人生的真谛,他们都获得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们抛家舍业来到云海寺修行,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子女要赡养父母的责任,佛教中所弘扬的孝道仍被他们牢牢铭记。

为了缓解家人对他们出家决定的担忧和不解,这群年轻僧侣们在云海寺旁边建立了一座名为“尽孝堂”的小屋,专门用来接待来访的父母。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寺庙的香火钱中拨出一部分,作为他们父母的养老金,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流转,这群年轻僧人渐渐适应了寺庙中简朴的日子。整日吃斋念佛,诵读经书,生活上也自给自足,好不快哉。

在香火稀薄的时候,他们就会下山为信众祈福,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必要的经费,也借此机会向外界传播佛法,实践他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佛学的交流活动,将自己在修行和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人。

不过,这条路太过艰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有一些僧人受不了寺庙里艰苦枯燥的生活,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最后离开了这个他们曾经无比向往的地方。

至于那些依然坚守在寺庙中的僧人,未来是否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明明有高学历,有远大前途,却选择出家,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有人肯定他们的行为:敢于放弃人人艳羡的生活,敢于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十分了不起了。而且,中国不缺研究生,他们这几个能带动佛学的发展是好事情。

也有很多人批判这种行为:十分不可取的一种做法,第一对不起培养自己念那么多书的父母,是种不孝,第二对不起国家的培养,没有担当责任是种逃避,毁了国家和自己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忙碌一生只求名利,也有人却只想追求内心的宁静。出家入佛,有的人是真的看破了红尘,有的人却只是为了逃避。

但是,逃是逃不掉的,就像那些放下一切皈依佛门后又选择离开的年轻僧人一样,凡事还是考虑清楚为好,要不然就只有后悔的下场。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