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并不无辜的朱由检——农军崛起(五)

前两篇提及的后金(清)四次入关,都是后金(清)军给予了农军各种帮助。这个从侧面也回答了一个网上经常争论的问题——明朝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很正常,后金军的组织度远非农军可以比拟,农军在诞生最初的十年中,尚且被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官军撵得满地跑,它怎么可能实质上威胁到明朝的社稷安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官军残酷剿杀下生存下来的农军领袖们变得越来越精明,他们的能力和认知随着不断的厮杀也在提高。

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李自成了。

现在网上一撮自诩明粉的人很瞧不起李自成,可是这个很可能一天兵都没当过的李自成,确实是农军中最能打的一个。

从投到舅舅高迎祥帐下的第三年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开始,李自成便成为了官军的噩梦,他连克坚城屡斩大将,比起张献忠等表现要好得多。李自成是真正的军事天才,天生的具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所以注定了农军中第一个羽化成蝶的人会是李自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历史的轮回,想当年朱元璋也是红巾军的一个后起之秀。

农军对清军的帮助

我们就来看看李自成是如何帮清朝赢得松锦大战的吧。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当张献忠、罗汝才因为陷入困境而向明廷投诚时,同样作为农军后期三大领袖之一的李自成却坚持战斗。结果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大战中惨败,带着仅剩的18骑逃入了商洛山中。

然而随着当年清军入关,卢象升战死,洪承畴、孙传庭调往河北护驾,李自成趁机杀出商洛山召集旧部,同时他还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就此李自成完成了从流寇到义军的转变。

期间尽管还有所波折,但是李自成实力不断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十四年(公元1638年)正月,李自成挥军攻入河南。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在明末时也是各地流民队伍游荡四方的中转站。闻听李自成到来后,这些流民队伍纷纷加入到了李自成的队伍中。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李自成在加入高迎祥的农军整整十年后终于彻底成了大气候,拥众十万以上的罗汝才、袁时中等也慑于李自成的威势,于是纷纷投到了李自成的麾下。李自成此时手下已经有数万带甲骑兵,他可以放手与明军进行面对面的野战了!

当清朝合围锦州城的时候,李自成在河南境内到处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

现在唯一能对付李自成的官军队伍,就是洪承畴带去关外解救锦州的那十三万大军。这十三万人是从宣大、蓟镇、辽镇调集的兵马,是明朝军事力量最后的精华所在,因此不容有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承畴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对于救援锦州一点也不积极,想尽各种办法拖延时间,希望清军能在此期间拿下锦州城,这样他就可以带着军队回去交差了。

然而李自成在河南势如破竹,李自成大军随时可能北上直取北京城,直接威胁到了明朝的存亡。因此明廷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是寄望洪承畴的大军尽快给锦州解围,然后南下与李自成决战。

最终洪承畴在明廷的催逼下出战,结果大家都知道,明朝最为精锐的十三万大军大部分都送了人头。

随着松锦之战失败,明王朝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朱仙镇之战

此时的态势已经非常危急,清军随时可能南下。为了应对清军可能的南下,崇祯帝朱由检没有别的选择了,清军已经是肯定打不赢了,现在只能是寄望给予李自成农军一次毁灭性打击,抽出被农军拖在中原的部队北上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御了。

而机会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