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香风云淡

笑香风云淡

网易号

关注
242粉丝
0关注
4505被推荐
IP属地:四川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8枚勋章

77次获得编辑精选

说古今中外,道是非曲直

  • 段祺瑞赖掉西原借款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中)——皖系之困

    付费
    14小时前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豹房是明武宗朱厚照策划军事行动的指挥部?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至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历时五年多,朱厚照花了账面上的24万两国库银子建起了豹房。 一些人为了给朱厚照抬轿子,强行辩解说朱厚照建立豹房是作为自己运筹帷幄的指挥部。可是紫禁城那么大,还不够他朱厚照当指挥部用的吗? 对此这些人说,朱厚照待在豹房里不会受到朝臣的干扰能安心地规划。 这真是呵呵了。 紫禁城的后宫是大臣们想进就能进的? 而且规划国家大事不与臣子们商议,就他朱厚照一个人缩在豹房里左手搂着美人,右手拿着金杯,然后一拍脑袋就能搞定了?还是他身边的钱宁、江彬等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能纸上谈兵出一个什么千古奇谋来? 整出这么多幺蛾子来,这些人无外乎就是为证明朱厚照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他之所以遗臭史册是被人给黑了。 小编认为评判一个皇帝做得是好还是坏,标准仅有一个,那就是看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国力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的就是做得好,下降就是做得差,其它的标准都是屁话。 不管再怎么吹嘘朱厚照,正德朝国力日益衰微,连区区一个吐鲁番汗国都敢攻打明朝边镇,而明朝内部农民起义也已经严重到了威胁明朝社稷。在这些事实面前,任何浮华的言词都显得苍白无力。 史料中很明确,豹房就是朱厚照为自己建立的安乐窝,是明朝京城内外女子眼中的虎狼穴。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嘿哟呵’
    在西伯利亚劳改的日本侵华老兵斋藤邦雄,记录下来这么一件事情。 —————————————————————— “再这样闲下去身体可就要变钝了,一起来做体操怎么样?” 这个提议获得了闲得发慌的大家的一致好评,于是我们都来到户外,在劳动营的广场上排成前后两排,由森中士领操,动作划一地做起“伸展体操”。 军队的所谓伸展体操,就是先弯曲双臂和双脚,然后一齐发力伸展出去,动作非常简单。而且这时绝对不可以少的是,口中要同时呼喊“嘿哟呵,嘿哟呵”。 由于伸展出双臂时形同冲天,所以也被叫作“冲天体操”。 这个体操主要是天冷时暖身做的,在中国的时候一旦天冷了,我们常常会只穿一件衬衫便跑到营区院子里,一起“嘿哟呵,嘿哟呵”地做起来。 可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劳动营里开始做体操后,在劳动营西面可以俯瞰营内广场的高地上(那里有条铁路电源入户线)的苏联当地人,便冲着我们大喊大叫还对着我们指指点点。随着这些当地人的叫喊声,跑到高地上的来看我们做体操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当时还挺得意地,以为当地人没有见过体操所以才来围观的,于是我们也来了精神,“嘿哟呵,嘿哟呵”喊得更大声了。 而仿佛是呼应我们一般,围观我们的当地人发出的嘈杂声也变得更大了,口哨声四起。 从此以后,只要我们一做“冲天体操”,西面高地上就会挤满来看热闹的当地人。而直到后来进了工厂,我们跟工厂里的俄罗斯大妈们混熟了,才终于知道了当地人围观我们做操的真相。 ...... 苏联也有体操的,所以当地人感兴趣的并非是我们所做的体操本身,而是我们那“嘿哟呵,嘿哟呵”的呼喊声。 “嘿哟”的发音,与俄语里男人才有的那东西十分相似。 由于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嘿哟呵”在俄语里的意义,因为距离远也看不清聚拢过来看我们的当地人脸上的坏笑,所以被围观后的我们总是精神百倍,双臂直指蓝天“嘿哟呵”地喊得更加起劲了。 —————————————————————— 看来跟俄罗斯小姐姐说话时,不能随便发出嘿哟的音啊。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段祺瑞赖掉西原借款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上)

    付费
    1天前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苏军在押送日本战俘去西伯利亚时,曾经在路上屠杀过不少日本战俘吗?
    假的! 现在网上各种苏联虐杀关东军的段子横飞,尤其是日本战俘被押往苏联的路上,比如什么苏联人路上给战俘煮了200人的饭,但是日军战俘有300多号人,于是便把100多号日军战俘处决了。 根据资料显示1945年8月至12月,共计有15986名被苏联羁押的日本战俘,死于在中国和苏联的战俘营、劳动营中。这其中在中国东北死亡的大概有8000余人,因此1945年在苏联本土死亡的日本战俘只有7000余人。 所谓苏军在押送途中虐杀日本战俘的网络文章是在传谣。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这张图片非常有名,为了突出志愿军的不容易,它常常见于各种文章中。
    然而这并非是朝鲜战争中的图片,而是二战时期美国与日本争夺瓜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图片。 原图小编早年在贴吧中见过一次,但是很可惜当时还没收藏的习惯,便与之失之交臂了。 早年该照片被截去了右侧的一小截美军堆积的战利品,然后在网上引为志愿军广为传播,甚至连一些正规的军队作家都用该照片。 其实如果仔细看该图的右下角,便会发现地上有一面膏药旗。因为美军堆积的战利品上满是日本的膏药旗。之所以会留下这个破绽,应该是当年修图软件尚不发达,因此截图者没法清除这面地上的旗帜才露出了马脚(可能也是原来截图者为了钓鱼故意留的破绽)。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扬州十日究竟是怎么回事
    扬州十日清军屠杀八十万人的传言,自清末传出后,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却一直没有任何实证。 也不可能找到。 且不说当时的扬州城根本就装不下80万人,清军是将扬州作为渡江据点的,自然是要利用当地的人力转运大军物资,把人都杀了从周边抓丁拉夫不耽误功夫吗? 而在所谓屠城后不到半月时间,清军就已经将物资转运到了扬州继续南下,这也从侧面证明屠城之说可疑。 且所谓的扬州屠杀八十万人,是来自当地寺庙收集掩埋尸体后的统计这个说法也很不可信。当地寺庙只有那点僧侣,这么多尸体他们只能集中埋葬。可是迄今为止,小编也没见谁找到这些集中埋葬的万人坑。 要知道,两千多年前白起屠戮赵军降兵的长平古战场,迄今都常有大量的尸骨出土。 而且扬州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中转站,清军在屠杀后肯定要从它地迁移人口以恢复其中转功能,可是却并未见清初有大量向扬州迁移人口的记录。 记录扬州屠城的《扬州十日记》,以及很多相似的记录清军在江南屠杀的时人笔记,它们的来源十分统一——清末革命党人士从日本购回。 这意味着什么,大家自己品吧。 小编曾统计过这些资料上宣称的清军在江南屠杀的人数,超过了600万人! 这只是集中屠杀遇害的人数,那零星屠杀和战争造成江南地区的人口损失只会比这更多! 清军下江南既然对当地人口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而江南又是天下财富的主要来源地(明季占国税的七成),其后清朝肯定得想办法恢复当地的人口。 可是小编却没有找到任何清廷向江南大规模迁移人口恢复当地的记载。 一些人竭力宣扬满人入关屠了一亿汉人,可史料记录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共征税银2110万两!而明朝最高峰的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岁入也才1900余万两。 作为清朝初期至少一半赋税来源之地的江南,如果真的如那些所谓日本传来的明人笔记所言被清军大肆屠城破坏,整个天下如果真如一些人宣传的被屠了一亿人,那么在清朝没有增加税率的情况下,这些银子又是从哪里征来的呢? 何况清廷得有多无知,才会把天下财富之地给平了? 所以清军攻克扬州城后,虽然有大批军士(主要降清的明军各部)趁机抢掠并杀害城中居民,但绝无可能是屠全城。 而且扬州屠杀也并不仅仅只是屠城,还包括扬州城外的屠杀事件。 南明草创之初还没有明确划分黄得功、刘泽清、高杰、刘良佐四人的防地,当时江北最为富庶之地的扬州自然成为了各家争夺的首要目标。黄得功由于路远没参与,因此扬州的争夺在刘泽清、高杰、刘良佐三部间展开。 该三部在向扬州进军的途中无不大肆杀掠,于是朝廷闻报后,马士英推荐史可法去扬州监军,而朱由崧也降旨任命史可法督军扬州。 得知史可法到了扬州的消息后,刘泽清、高杰、刘良佐三部遂停止了向扬州的进军。有史料称光是高杰一部,就一夜之间挖了两百多个坑掩埋尸体销毁罪证,一个坑就算4、500人那也是十万之众了! 这场扬州城外的屠杀具体情况史无明载,《明季南略》称扬州府因为三部和清军的屠杀损失了四十万户。如今说起扬州屠杀,都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清朝,明军在扬州城外制造的大屠杀则神隐了。 史可法之所以被扬州人民一直缅怀祭祀,并非是因为他抗清身死,而是因为他监军扬州阻止了刘泽清等三部入城,这为扬州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所以扬州人民十分感激他,在他身死后一直都祭祀他,这也是为何清廷会允许史可法的祭祀公开进行的原因。 扬州人民祭祀史可法,证明了南明的腐朽无能,这是清朝统治者所乐见的。 清军当然也不是白莲花,攻克扬州城后,有大批清军军士(主要是降清的明军各部)趁乱抢掠,很多城中和周边居民因此遇害(估计也有几万人),但可以肯定不是屠全城。 其实扬州十日真相不难探究,只是这结果听众愿不愿意接受罢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徐树铮坑段祺瑞不浅
    徐树铮作为皖系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十分有能力,他收复外蒙的作为尤其是值得表扬,但是也正是由于他的胆大妄为,最终导致了皖系的覆灭。 徐树铮为了帮段祺瑞重新出任总理,于是便拉拢奉系一起对付掌权的直系。 1918年初,徐树铮获悉直系从日本购买了一大批军火——27000支步枪,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便在他心中生成了。 徐树铮找上了直系老大张作霖,向他提议皖系和奉系联手劫了这批军火,两家平分这批军火。作为徐树铮向自己提供消息的报酬,张作霖答应事成之后支持段祺瑞重新出任总理。 1918年2月25日奉军秘密进入了秦皇岛,领头的杨宇霆随后主动天天宴请前来接收军火的直系军官。趁直系军官们沉迷于享乐之时,杨宇霆命人秘密假造了证件,随后便凭假证件直接将装车的军火挂在了奉系派来的火车头上,就这么将如此大的一批军火拖着一路北上而去。 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劫械。 事后张作霖没有分一支枪给皖系,将这批枪全部都用来编练自己的军队,张作霖一口气编练了7个旅,这一行为被普遍认为是奉系从皖系中独立出来的标志。 虽然张作霖没有分一支枪给皖系,但是他任命徐树铮为奉系的副总司令,并协助段祺瑞重新出任总理。段祺瑞在奉系的支持下一举掌控了北洋政府大权,直系几乎被他逐出了政府。 然而就在段祺瑞大权在握时,徐树铮连续整出了幺蛾子。 徐树铮先是截留北洋政府拨给奉系的军费,瞒着张作霖偷偷编练了五个旅。张作霖发现后立马便撤销了徐树铮奉军副总司令的职务,而徐树铮也不含糊,直接带着四个旅离开了奉军。 这件事导致张作霖开始与直系走近。 后来徐树铮更是因为与张作霖不合,在直皖战争前短时间内连续三次派人对张作霖实施暗杀,彻底地将张作霖推到了皖系的对立面。 因此直皖战争短短四天时间里,曾经不可一世的皖系便被直系和奉系联手击败,其后势力不断萎缩,没几年便寿终正寝了。 欲知详情,请看小编的专栏《民国浮世录》。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西原借款与徐树铮复外蒙

    付费
    2024-06-18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西原借款助段祺瑞在战场和政坛双双占优

    付费
    2024-06-17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疏忽大意的代价
    1943年夏天,日军获悉八路军某部在饮马河上游某地名为楼水村的村落中。 虽然此地深入平西根据地上百公里,日军还是决定出动三个中队奇袭该村。日军在平西的大山中整整行军了七天,才抵达该村不远处的一条河流前。 由于没有想到日军敢于深入根据地如此深的内部,该村驻扎的八路军部队显然是掉以轻心了。日军进入根据地深处的消息该部应该是获悉了,但是直到日军杀到了跟前,他们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是日军的目标。 此时想要带着群众甩开日军的追击已然不可能了,没有办法,八路军只得派出一支小队前往日军必经的河畔高地设立阻击阵地。 这支小队最终以全员阵亡为代价,拖住了日军两三个小时,为大部队和群众的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参与了这次作战行动的侵华老兵斋藤邦雄,在他的回忆录《陆军士兵漫画物语》中记录下了这一件事情。 尽管斋藤邦雄有意淡化处理,但是还是能从他的记录中见识到日军的凶残。 因为被绊住了脚没能达成作战目标,日军冲入阻击阵地后刺杀了所有八路军伤员泄愤。 这场悲剧的根源,还是楼水村的八路军麻痹大意了,以为在根据地深处就高枕无忧,疏于了对日军动向的掌握,最终不得不壮士断腕。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为了控制小兵,日军机关算尽
    影视作品中日军个个都是悍不畏死的凶悍之辈,可是人哪有怕死的呢? 不得不承认,日军在控制士兵上确实很有一套,成功逼迫自己的绝大部分士兵成为了一个听从命令的傀儡。 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士兵,日军弄了一套严刑峻法,光是从兵营里翻墙逃跑,日军就制定了三条罪名: 一:逃跑罪; 二:逃跑时遗弃军服是遗弃公物罪; 三:翻越军营围墙逃跑是越障罪。 当时的日军《陆军刑法》中明文规定,士兵在国内逃离军队六天以上判处两年徒刑,而在前线则是直接处以极刑! 在严刑峻法和日常洗脑的叠加下,日军成为了二战战斗中投降比例最低的军队。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那一套十分的不人道,但是它在塑造群体意志这方面,还是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煮酒论史
  • 获得西原借款的段祺瑞抢先动手了

    付费
    2024-06-16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西伯利亚的大老鼠们
    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处都有一种大老鼠。 这种大老鼠常常给苏联的货运火车造成不少的损失,但是苏联却拿这种大老鼠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这些大老鼠会说人语,它们主要说德语和日语,并用两条腿走路,它们就是纳粹战俘。 据当年在西伯利亚劳改的日本侵华老兵斋藤邦雄回忆,苏联的货运火车总是在深夜时抵达货运站。一旦火车到站,劳动营的卫兵便会将他们从床上赶起来去卸货。 由于工作环境漆黑一片,所以这些战俘们便借机潜到火车货厢底下,用身藏的铁棒将车厢底板凿穿。由于苏联当时货物都是直接堆在车厢地板上,因此只要能掏一个洞出来,就能偷到里面的货物了。 不过这些大老鼠们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火车车厢里运送的是大米,因此当地板被凿穿时,大米‘哗哗’地往外流。 虽然日本战俘格外馋大米,但是大米漏出来的声音在深夜中十分响亮,所以把车厢底下的‘大老鼠们’都给吓得钻了出来。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什么是内臣
    因为在某个动态中小编吐槽了一句张居正是内臣,因此他不会和戚继光公开交往,结果就被一群人科普内臣是宦官。 宦官这些不带把的也配称臣? 他们只是皇家的家奴! 中国历史上创造内臣的鼻祖,大家都认识,名字叫刘彻,史称汉武帝。 历代内臣中最出名的男性便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还有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汉武帝为了架空丞相集权建立内朝,内朝也称中朝,其成员可在宫禁行走,皇帝下旨后还可以在宫禁中随侍办公。 因此汉武帝的内朝成员是历史上最明确的第一批男性内臣。 汉代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就是内臣之首,而卫青、霍去病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漠北之战大功获封此官,是为内臣中的第一代大司马(汉高祖刘邦也封过丁复大司马一职,但那时还是外臣官职)。 所以内臣指的是可以在宫闱中行走的有品级的人员,具有进出宫闱权力的非阉人官员都可以算作内臣。 汉武帝建立内朝后,原本被严格区分开的皇城办公区和居住区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后世帝王为了办公和掌权的需要,都建立的有类似内朝的机构,只是知名度不一样。 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其实都是汉武帝内朝的一种变体,其成员自然也都属于内臣。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明嘉靖皇帝借首辅夏言内臣身份,诬蔑他勾结边将,引用《大明律》条款将其处死。 古代妃嫔除了皇后一般都是有具体品级的,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一般历朝历代都是正一品。 皇后不是没品级,而是她属于超品。 所以内臣地位最崇高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内臣之首正是皇后。 至于宦官,太监称为内臣倒是没问题。因为都被称为太监了,自然是宦官中的大头目。 但是并非所有的宦官、宫娥都能称为内臣,他们必须得有品级才有资格列入内臣之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为了拿到西原借款,段祺瑞费尽心机

    付费
    2024-06-15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多少同胞死于日军的新兵练胆训练
    1941年七月,作为补充兵斋藤邦雄来到了河北的一个山区日军警备队。 他们这批新到的补充兵刚刚点完名就在班长(日军的分队队长)率领下,前往了基地边的河滩。 在那里斋藤邦雄看到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着的三十岁左右的中国男子,坐在一个大坑边。 随后班长宣布进行新兵练胆训练——刺杀这名中国男子! 斋藤邦雄在日本进行新兵训练时,就曾听到日军在开展这类杀人训练,结果他分配到中国驻地的第一天便真的遇到了。 自告奋勇第一个进行刺杀训练的日本兵由于紧张害怕,所以刺刀扎进了那名同胞的肩头。 下面为斋藤邦雄记录的当时情况: G(日文五十音姓氏首字母)的这一刀恰好扎断了绑着俘虏的绳子,绳索“啪”一下散开。俘虏猛地睁开眼瞪向了G,他失去了束缚的双手随即紧紧抓住了扎进他肩头的刺刀。 目睹这般恐怖的景象,我们一个个心胆俱裂连呼吸都忘了,然而班长却很镇定地从G手里取过了枪,一挑便从俘虏肩头抽回了刺刀,俘虏的肩头和手上一下鲜血喷涌而出。 “这么刺才正确,都看好了!” “扑哧。” 班长刺出的刺刀猛地贯通了俘虏的心脏,刀尖从背后透了出来;收起动作后,班长趁俘虏尚未倒下,又毫不犹豫地对准俘虏的心脏刺了一下。当班长再次收回刺刀时,刺刀早已变得血淋淋的。 俘虏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却悄无声息地栽倒在地上缓缓闭上了眼,只有从他心脏位置喷出的鲜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谁还想继续练练手?” 班长刚问完,豆大的雨滴便从天而降。 “今天训练到此为止吧,新兵把尸体埋了。” 真是太感激这阵雨了,令人窒息的刺杀演练就此草草收场,但我们这些新兵要好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班长刺那俘虏时,俘虏好像说了什么。 也许是“中国万岁”,也许是他妻子的名字。 把俘虏的尸身推进坑里后,我们胡乱推下周围的沙石,就这么把他草草埋葬在了夏日草木茂盛的河滩。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水旱黄汤之一的汤到底干了什么
    河南人民将驻守当地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汤恩伯,与水灾、旱灾、改道的黄河并称。 这个汤恩伯到底干了啥,这么令河南人民深恶痛绝呢? 根据何应钦回忆录后面的附表,早在1937年便已经沦陷半壁的河南省,竟然在整个抗战期间被抽丁拉夫的人数,高达全国各省的第二名,仅次于大后方的四川! 之所以河南被拉壮丁如此多,是因为汤恩伯在河南大修各种工事。 本来吧,河南作为与日寇对峙的最前线修筑工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汤恩伯不但不给河南人民工费,还要求民众自带粮食到工地,连碗饭都不管! 河南由于国军当年炸毁花园口河堤后黄河改道,而水旱灾害连连,加上国军在当地强行征粮,老百姓的口粮普遍不足。因此从事繁重的修筑工事作业,自带的那点粮食根本就吃不饱。饥寒交迫加上徭役繁重,大量河南百姓累死在了工地上。 尤其是1942年那场横扫了整个中国北方的大旱灾,河南成为了最重灾区。而汤恩伯不但不赈灾,还更加变本加厉地搜刮民众仅存的余粮,而修筑工事的徭役也更加繁重,这导致河南灾情雪上加霜,无数当地民众倒毙路旁。 因此河南人民恨透了汤恩伯。 更令人无语的是,国军修筑的很多工事,非但没能在1944年面对日军进攻时起作用,反而还加速了国军的溃败。 像是花费巨大人力在平原上修筑的长达几百公里的反坦克沟,反而被进攻的日军所利用。 日军将国军溃兵顺着反坦克沟向前驱赶,奔逃的国军溃兵就这么成了日军的前锋,沿着反坦克沟将自家的阵地一一踏毁。而日军跟在后面不紧不慢地驱赶国军为他们‘冲锋陷阵’,不费一枪一弹就突进到了几百公里的后方。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浅谈西原借款的起因

    付费
    2024-06-14
    图片
    民国浮世录
    进入专栏
  • 朱元璋的家乡人是真的头铁——句容伪造宝钞案
    朱元璋的祖上世居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直到他的父亲朱五四(朱元璋为其建陵时取名为朱世珍)时才迁徙到了凤阳。 因此按照一般的传统,朱元璋的祖居地应当是句容才对,然而句容人在历史上甚少提及朱元璋是他们那儿的人,而明朝也一直没有给句容什么特别的优待。 这是为何呢? 因为句容人跟朱家有血海深仇! 句容伪造宝钞案未见于《明史》,官方资料仅见于《大诰》中简单的描述:句容伪钞案的主犯杨馒头与银匠“密修锡版,文理分明,与印造纸马之户同谋印刷”。 但是野史中关于句容伪钞案的描述可就要精彩多了。 朱元璋在得知自己的老家人印刷大明宝钞的事情后那是一个气啊,他认为句容人敢于大肆伪造宝钞是因为当地官府包庇,所以他没有走正常程序让有关部门去处理,而是命令自己的私人武装锦衣卫直接奔赴了句容。 有了大老板的谕令,锦衣卫当然得好好表现一番。 于是锦衣卫将句容城封了挨家挨户地搜捕,抓到的疑犯大多未经审讯就咔嚓一刀给剁了。等到锦衣卫办案完毕离开句容后,句容几乎家家都挂起了白灯笼,整个句容城哭声震天。 可是句容人民是真的刚啊,这边脸上的泪痕还在,那边就把藏起来的印版翻出来继续印宝钞了! 不久又有人举报句容是伪造宝钞的源头,朱老板当然是雷霆震怒,再一次派出锦衣卫赴句容给老家人民‘送温暖’。 上一次锦衣卫差事没办完,这次再赴句容前肯定是被朱老板狠狠刮了一顿,于是这一次锦衣卫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办差。锦衣卫二赴句容的具体情况,史料中未见任何记载。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句容和朱元璋之间从此以后不可能再爱了,两者就此形同陌路。 句容宝钞案也是锦衣卫已知的第一次处理民间案件,该案向世人展示了锦衣卫简单粗暴、滥权残忍的一斑。 更多精彩内容在小编的专栏《明夜殇歌》,期待您的观赏。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