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介绍了志愿军使用的苏制各型枪械,这一篇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苏制机枪

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上面的机枪为捷格加廖夫步兵机枪,也就是著名的DP轻机枪(7.62mm),47发的大弹盘是它的特色,这也是它大盘鸡外号的由来。

而下面的是DP机枪的改进型DPM机枪,它比DP机枪多了一个小握把,而且支架更坚硬并连接在枪壳上,这样便能够提高枪的摇摆中心,使士兵能更容易地垂直提起。对于沉重的DP机枪来说,这个改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7发的大弹盘使得它的火力持续性,远超同时期一般的轻机枪,但也使得它的重量过于沉重,所以在搬运它时必须把弹盘拆下来。这一特点也导致它伴随步兵进攻不太理想,但是作为防守方的火力点却很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苏联正式向民国提供武器援助,这其中自然少不了DP机枪。照片中的国军机枪手装备了多支DP轻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右边第二名国民机枪手拿着的,是装上了脚架当做机枪用的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这应该是比利时货。

其实国军在1939年-1940年时,苏械军装备比抗战才开始时的德械军要好的多。尤其是坦克和火炮,无论数量和质量,德械军远不如苏械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进入相峙阶段时大量换装苏械,这时志愿军进攻作战相对减少而防御战增多,所以这种火力持续时间长但是沉重的DP机枪正好派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挺DP机枪旁边一水的波波沙,志愿军的弹药供应显然有了极大地改善,人民军队原来数着子弹打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P机枪的大弹盘需要专门的弹药手携带,所以DP机枪手身边永远有一个背着挎包的弹药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戴日制90式钢盔(日本神武纪年2590,既公元1930年定型而得名)的志愿军正在用DP机枪扫射下面的敌军,而他身边几名战友正在投掷手榴弹。

当时能戴钢盔的绝对是精锐部队,而根据这种90式钢盔改进制成的我军第一代防弹头盔GK-80型头盔,至今在一些预备役部队中都还在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码字的没找到志愿军使用DPM的照片,包括《英雄儿女》电影中主人公王成使用的也是DP机枪。

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制马克沁重机枪(7.62mm),志愿军获得的型号应该是PM M1910/30型。索科洛夫轮式枪架是苏制马克沁机枪的名片,苏军还给马克沁机枪配置了护盾,增加了机枪手的生存率。但是这也使得一整套装备配齐后的马克沁机枪,重量超过了60公斤!

本身苏联设计这种机枪的初衷,就是在平原上用马车或机车拉着快速进入阵位。因此由于重量太重,所以这种机枪总的来说,不适合在朝鲜多山的地形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吃苦耐劳的志愿军来说,这都不是事,他们将这种沉重的机枪布置到了朝鲜的各个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7.62mm),是二战末期苏联改进型的马克沁重机枪,比起原来的马克沁重机枪,该枪无论是射速还是射程都有了提高,是一款优秀的武器。但是它的重量也比前辈更重,全套装备达到了80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夜间进行射击的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安置在山头的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军的空军优势,这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重机枪阵地非常脆弱。志愿军应该是在作战时才将这种重机枪推入阵地,打退敌军进攻后会立即转移阵地躲避敌军报复的炮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德什卡高射机枪),即DK机枪(12.7mm)。这种机枪既可以装在索科洛夫轮式枪架上作为步兵支援武器使用,也可以装在三脚架上作为防空机枪使用。

该枪一直作为苏系坦克的防空机枪使用,至今依旧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主要是将DK机枪作为防空机枪使用,毕竟对面的美韩军队无论是火炮还是空军都占有优势,这种体积太大难以隐藏的大型机枪,在前沿阵地上实在是不好布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战士正在学习如何使用DK机枪,对空射击时该枪通过调整气阀,可以达到每分钟上千发的射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飞机攻击地面需要俯冲的年代,这种DK机枪无疑是步兵对抗俯冲而来的敌机的利器,这不志愿军就用DK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K机枪平射打地面目标那真是一个丧心病狂,志愿军的一个该重机枪组唐良禄机枪组,在一次战斗中用DK机枪平射敌军的车队,短短一分钟里便击毁了敌军30多辆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DK机枪在朝鲜战场上的优异表现,所以我国在1954年仿制了该枪称为54式高射机枪。照片中的应该就是54高射机枪,解放军正在指导民兵如何操作它。

爆炸物

苏式机枪就介绍到这里了,下面介绍以下几种爆炸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1防御手榴弹,绰号柠檬手榴弹,这种手榴弹重600克,有效杀伤半径为30米。由于它的重量不小,所以一般士兵也只能将它扔出去30多米。

这种手雷肯定装备了志愿军,但是志愿军使用这种手雷的清晰照片码字的没能找到。上面那张都戴着日本钢盔的志愿军照片中,在照片正中正准备扔出手榴弹的志愿军,他手中的并不是木柄手雷,很可能他扔出的就是F-1防御手榴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这种手雷叫做RPG-43式反坦克手雷,是苏联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原理的反坦克手榴弹。
这种RPG-43式反坦克手雷全弹长达到了38厘米,战斗部直径超过9厘米,差不多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宽。这种手雷重量达到了1200克,其中内装的TNT炸药重达612克。RPG-43式反坦克手雷就是一个小型炸药包,所以志愿军战士不但用它炸坦克,也用来炸碉堡、炸工事……

总之没有什么,是一枚RPG-43式反坦克手雷解决不了的目标,有就两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命令出击的志愿军,在洞口的志愿军战士腰上别着一枚RPG-43式反坦克手雷,而在照片最左边的志愿军战士手中握着一枚RPG-43式反坦克手雷。

这种大威力的手榴弹非常受志愿军战士的欢迎,在山地防御作战中当敌人冲近时,投一枚RPG-43式反坦克手雷下去,顺着山坡滚入敌群后爆炸的RPG-43式反坦克手雷,威力不亚于一枚60mm迫击炮炮弹。

不过RPG-43式反坦克手雷的巨大威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伤敌的时候也会伤己。上甘岭战役中就曾经发生过,装上引信的RPG-43式反坦克手雷被弹片击中发生殉爆,造成一个班志愿军伤亡的事件。

因此其后志愿军规定,RPG-43式反坦克手雷到了战场上要使用时才能插上引信,而一般一个班的RPG-43式反坦克手雷引信,都会交给一个士兵统一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三人小组使用RPG-43式反坦克手雷,成功地击毁了一辆潘兴式重型坦克。这是该小组在演示,他们是如何使用RPG-43式反坦克手雷击毁的这辆潘大头。

第四次战役中,第26军坚守七峰山、海龙山的部队,其中有1个班创造了一次作战中用反坦克手雷,击毁“联合国军”坦克9辆的惊人战绩!

志愿军关于RPG-43式反坦克手雷的故事很多,像是前面提到的一名士兵携带全班的RPG-43式反坦克手雷引信,也给志愿军带来过新的困扰。一次某班到了阵地上,却发现携带引信的战士不见了,返回寻找时才发现该名战士已经牺牲在了半路上。

老兵回忆起这一幕伤感地感叹:那晚上全班的手雷,差点就都成铅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M-41反坦克地雷,当时苏联主要的反坦克地雷是TMB系列,可惜那个始终找不到图。

志愿军使用苏联的反坦克地雷,给予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装甲部队沉重打击。

志愿军在使用反坦克地雷时还玩出了很多花活,有一次志愿军在道路上布置了反坦克地雷,第二天过去查看发现地雷已经被压爆,但是压爆地雷的坦克却被工兵修复逃走了。不过这辆坦克换下的被炸毁的履带并没被带走,这让志愿军眼前一亮。其后美韩军队的坦克明明是顺着有履带印记的道路前进,却屡屡压到反坦克地雷。

美韩坦克手对这种情况感到莫名其妙,而隐蔽在一边的志愿军看在眼里,心里乐开了花。

下一篇介绍志愿军装备的苏系重武器,本篇就到这里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