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哈里森·福尔曼,哈老头他为本文友情赞助了几乎所有的照片。

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八路军的装备在抗战期间上了一个档次,这当然需要特别感谢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慷慨捐赠’。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哈老头的镜头来见识下,八路军缴获的各式装备吧。

军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方军队的旗帜,一直是军队最喜欢的战利品,这一组照片就是八路军缴获日军军旗的组图。

不过这种军旗不是正儿八经的日军军旗,而是分队长指挥旗。

日军配有指挥刀的并不都是军官,日军士官从军曹这一级士官(中士)开始,就配备指挥刀了。日军士官最低的一级叫做伍长(下士),他没有资格配备指挥刀,依旧和普通大兵一样是扛着三八大盖的。但是,他的三八大盖跟其他的日本士兵又不尽相同,他的三八大盖前端会挂上一面膏药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叫做分队,一般正规分队有13人。而在敌后战场为了应对频繁的游击战,日军分队缩减到了8人,以便能快速出击增援被袭击的地点。分队由伍长负责指挥,伍长这面挂在三八大盖上的膏药旗就是分队的指挥旗。

当日军规定发起进攻时,整个分队的进攻节奏都由伍长把控,分队所有成员前出位置不得超过伍长。所以为了便于整个分队迅速了解自己的位置,伍长在分队进攻时都是在整个分队的最左边前进,以便整个分队的成员都能看清他的那面绑在枪上的膏药旗,根据那面旗帜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前进节奏。

这么做分队倒是一目了然了,就是有点废伍长,战场上端着这么明晃晃的一面旗帜,不集火他岂不对不起他了。

吹嘘日军常常使用的一个桥段,就是抗战期间日军没有被缴获过一面军旗,这个确实是实情,但是这真没什么好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真正的军旗,只有联队一级才拥有。这面军旗都是在联队成立时,以天皇的名义颁发的。所以日军对军旗的保管格外重视,从侵华老兵斋藤邦雄鬼子兵眼中的抗战——第一话:没用的酱油所进入的高崎115联队,出名就是因为它的联队长远藤寅平大佐落水漂流时,还不忘守护军旗,便可以窥见一斑。

不过由于军旗是天皇御赐的,所以军旗的旗面从到联队那天起就不会再更换。因此不用两年时间,日军联队的军旗就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旗杆。日军联队的战绩也就被记录在了那旗杆上面。所以日军的军旗不是一面面旗帜,而是一根根光秃秃的木杆。

而为了防止军旗被缴获,日军规定出国作战的联队军旗都必须留在国内。日本投降时盟军尚未登陆日本本土,因此这些军旗杆都被日军付之一炬了

风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东西乍一看似乎是墨镜,但是它其实是日军的简易风镜,是飞行员使用风镜的简化版本。

根据侵华老兵斋藤邦雄鬼子兵眼中的抗战——第二十三话:蝎子与沙尘暴一文记录,河北地区当时日军和八路军作战时,经常会遇到沙尘暴,巨大的沙尘暴遮天蔽日。他所在的日军部队士兵,曾经和八路军相隔不到10米解手,因为看不清所以双方都以为是自己人,直到接近到面前时双方才发现对方是敌人!

因此在华北地区,日军的风镜是非常受八路军士兵们喜欢的战利品。

铁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盔是非常难得的战利品,在八路军中只有精锐士兵才拥有钢盔,而且钢盔还必须自己去缴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组照片中最后一张照片十分珍贵,它最左端伸出的那被布包裹着的粗壮筒子,是一种八路军装备量并不算少,但是却只留下了文字记载的轻机枪——刘易斯轻机枪。

这种造型奇特的机枪使用47发大弹盘,不过很多文献里都将它误记为50发弹盘了。这张照片大概是唯一一张,记录下人民军队曾经使用刘易斯机枪的影像资料了。

哈老头对戴着日制钢盔——九十式铁帽(日军这么叫)的八路军战士们特别偏好,他不吝胶卷记录下了,一队攻克日军据点后返回的头戴钢盔的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下了日军据点的一小队八路军战士们带着战利品回来了,为首的战士拿着从日军据点缴获的电话机。对于通讯条件靠吼为主的八路军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战利品,比什么武器都更金贵。

尤其是电话机中所装的干电池,那是在野外发报时电台所必需的电源。民国政府和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对这种能为电台供电的干电池控制得格外严格!为了搞到这种干电池,不少地下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随其后的戴着钢盔的八路军士兵们,则是人手一瓶日本清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得的洋荤,当然也要请大爷分享了。

日军据点里的守军一般是能抢到啥吃啥,因为伙食都靠抢所以也就别指望有啥好的,日军的猪食也是由此得名。但是日军对据点有一样补给做得却还是不错的,那就是酒精饮料的供应。日军的据点里一般都会囤有啤酒和清酒等酒精度比较低的饮料,不耽误执勤的话,日军军官对士兵饮用这些酒精饮料也比较宽容。

但是由于据点难以攻拔,酒精饮料在据点被围攻时,要么被日军喝光要么被砸毁,和电话机一样要想缴获并不容易。

这支八路军小队却将这两样都缴获了,说明他们很可能是智取了日军据点,有可能没开枪就端掉了目标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注意,这张照片中居中坐着摆出打电话姿势的八路军士兵,他的右脚边有一个覆盖了旗帜挂着防毒面具的战利品。由于被完全遮住了,所以看不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战利品,但是从大小推断,搞不好这是他们此战中价值最大的战利品,只是这些八路军战士们可能自己都不清楚。

这很可能是一部日军的便携式手摇发电机!

八路军面对日军的扫荡,小扫荡应对十分出色,但是遇到大扫荡时却常常吃亏。因为大扫荡日军是多路出击,将八路军向预定的包围圈里赶。缺乏电台的八路军各部彼此间难以联系,因此很难综合情报判明日军的企图。所以与电台有关的设备对于八路军来说都是最为宝贵的物资,像是手摇发电机更是大宝贝。

当时的八路军臂力最强的部队,不是别的部队就是电报班,电报班的男同志们天天摇发电机练就了一双‘麒麟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八路军的钢盔战士里,有一支著名的部队——山东冀鲁边区的‘铁帽子五连’。该连的铁帽子五连的称号是由山东冀鲁边区专门授予的,它的一切装备都是缴获自日军,除了臂章连军装都是从日军身上扒下来的。

该连在解放战争中续写辉煌,从东北的四平一路向南横扫,一直打到了海南岛上!

至今还驻扎在海南岛的该连,虽然现在已经改名为了十一连,但是原冀鲁边军区授予的“铁帽子五连”旗帜,仍挂在它的荣誉室里。

其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944年7月迪克西使团在延安时,当地部队向迪克西使团展示的缴获自日军的装备。哈老头就是作为迪克西使团的新闻先遣队成员到了的延安,迪克西使团的情况详见流光回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迪克西。

这上面的是日军的防毒面具和重机枪弹板。

整个二战中,也只有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欧美参战各国虽然也都大量储备了化学武器,但是因为担心遭到对方的报复所以都没敢使用。而日军在太平战场上也不敢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原因也是担心被报复。

日本虽然凶残但是也狡猾,它使用化学武器攻击中国军队,就是欺负中国军队缺乏应对化学武器的手段,也不担心中国军队报复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官兵离开日本时,他们的家人除了送上一面签名的膏药旗外,都会去当地著名寺庙求取一个平安符。而且日本人当时还有给出国侵略的家人送上照片的习惯,因此从每一个击毙的日军身上都能找到护身符,有些还能找到照片甚至是签名的膏药旗。

关于哈老头照片中日军非武器装备的部分就介绍这些了,武器装备明天再介绍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