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韦斋辑闻》曾言:“禅以暗弱之资,而又惑于阉竖。”三国年间,刘禅庸碌得人公认,虽其得诸葛亮相助,却难成大器。然真实历史中,刘禅却大智若愚,纵诸葛亮聪慧过人,亦难发觉其装傻之举。

提到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三国乱世,想必人们都是非常熟悉的,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曹操、刘备等一方之主,或是诸葛亮、司马懿等著名谋臣,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对他们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过后,世人亦能体会到此类英雄人物的独特魅力。

虽乱世当中出英雄,可并非所有的三国人物,均能够得到后世赞誉。提到刘备之子刘禅,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昏庸无能,可通过对三国历史进行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出的一个问题,却让诸葛亮明白,原来,刘禅一直在装傻。那么,诸葛亮临终前,刘禅究竟问出了何种问题?为何诸葛亮会认为刘禅是在装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出生于公元207年,是刘备妾室甘夫人所生。在刘禅一岁时,曹操曾派兵对刘备进行追击。

因此时的刘备实力较弱,难以抵抗曹操的进攻,他便带着张飞、赵云等猛将落荒而逃,当时,因形势紧急,刘备无暇顾及妻儿安全,若非赵云的保护,刘禅能否顺利存活尚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19年,在刘备自立为王后,刘禅便被立为王太子,两年后,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刘禅则晋升为皇太子。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中,君王培养储君时,都会倾尽心血,刘备亦不例外。在刘禅成长过程中,刘备命诸葛亮亲自辅佐刘禅,从刘备的如此行为中,亦能感受到他对刘禅寄予的殷切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史书及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却将刘禅描述成痴傻之人,即使他有着诸葛亮这般优秀的老师,也未能学有所成。

正因如此,刘备的内心也对刘禅较为失望,在刘备临终前,曾嘱咐诸葛亮要保住蜀汉,若刘禅难以堪当大任,诸葛亮便可夺权。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的这番话令他无比紧张,在古代社会中,臣子夺权极为不妥,若是他在刘备面前,表现出自己可能会从刘禅手中夺权,其家族后人,亦将受到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这一原因,后期的诸葛亮安分守己,任劳任怨地辅佐着刘禅,并希望早日促成蜀汉一统天下的大业。可相比刘备来说,刘禅在政治才能方面过于平庸,这也注定着蜀汉终究无法一统天下。

对于诸葛亮来说,自刘备去世后,他便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可刘禅却凭借着诸葛亮的辅佐,过着一段惬意的生活。

因刘禅的如此放权之举,很多人都认为他对朝政之事并不在意,可直至诸葛亮临终前,他才发现,原来,刘禅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般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诸葛亮重病垂危之际,刘禅曾来到诸葛亮身边,探望他的病情,当时,刘禅看似漫不经心地问诸葛亮:若是您离世后,我该如何安排您的子孙后代呢?

或许在很多人读到这句话时,都会将这句话看作是刘禅对诸葛亮后人的关心,可实际上,这句话中,暗藏着刘禅的政治野心。

众所周知,蜀汉势力中,很多人都是诸葛亮的追随者,若是在诸葛亮离世后,其子孙后代,凭借诸葛亮的名号揭竿而起,想必也会聚集大批势力,这也会导致刘禅皇位不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这番话后,诸葛亮瞬间便明白了刘禅的想法,当时的他也在心中暗暗感慨,原来,刘禅一直都在装傻。为保住子孙后代的安全,诸葛亮便回答道:微臣家中还有着八百多亩地,完全够后人种地为生。

其实,诸葛亮这句话便是在向刘禅承诺,其后人不会做出反对蜀汉统治之举,听完这番话后,刘禅便决定放过诸葛亮的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刘禅有着一定的政治才能,但在当时的三国乱世中,他的能力却并非顶尖之辈,而在失去诸葛亮的帮助后,刘禅更是无法做到一统天下。最终,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或许在后人看来,成为亡国之君是一件极为丢脸的事情,可后来的刘禅却能保住自己性命,由此可见,刘禅必定有着一些过人之处,这也决定着他绝非世人印象中的痴傻之辈。

可见,在了解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也应结合真实历史背景,避免被文学影视作品误导,进而无法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对历史造成误解。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