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人(Homo sapiens)是人属唯一幸存的物种。换言之,在过去数百万年间,无数古人类曾登上历史的舞台,但除了智人,其他物种无一例外走向了灭绝的结局。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迥异的结局,是语言或者思维的差异吗?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或许能指引我们回答一个更关键的大问题:究竟是什么定义了独一无二的“人”?

一些科学家通过比较智人和另一种被认为拥有智慧的物种——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找到了重要线索。致力于研究语言演化的考古学家Steven Mithen提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脑存在某些结构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别让我们智人有能力通过隐喻,也就是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提出抽象且复杂的想法。这种思维能力或许是我们“制胜”的关键。

尼安德特人的思想

大约60万年前,我们和尼安德特人走上了各自独立的演化之路。尼安德特人在欧洲演化,我们则在非洲,之后多次分散到欧亚大陆。

大量考古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比如,尼安德特人的声道和听觉通路与人类的并无二致,也就是说,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能力进行语言交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还保留着尼安德特人的少量基因。这说明尼安德特人和我们智人祖先曾多次杂交。换句话说,他们彼此有效地进行物种间交流,并建立社会关系绝非难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安德特人使用的工具。(图/Naomi L. Martisius et al)

虽然一些证据仍有争议,但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制作的长矛以及用树脂制成的工具。他们甚至还会用鸟爪这样的东西制作吊坠,用羽毛装饰自己,也会在石头和骨骼上雕刻出几何形状。甚至有研究认为尼安德特人创造了洞穴艺术。这些发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技术,同时也被视为是尼安德特人可能掌握了象征能力的佐证,说明他们应该有能力借助有效的符号或者图形传递复杂的思想。

但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尼安德特人大约在4万年前最终灭绝了,我们智人如今却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差别又在何处?

关键的脑部差异

近期的一些神经科学和遗传学证据则更详细地揭示了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差异。

比如,通过对尼安德特人的脑进行三维数字重建,科学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枕叶相对较大,这使得更多的脑物质被用在了视觉处理,而用于语言等其他任务的部分则比较少。此外,他们的小脑也相对更小,并且形状也不一样。这可能影响着包括语言处理、言语和流利性在内的许多能力。

而现代人大脑独特的球形形状是30万年前第一批智人出现后演变而来的。基因研究认为,在现代人类演化过程中,认知或者学习方面的复杂网络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Steven Mithen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差异或许是语义的储存。人类脑部扫描发现,我们把词汇或者说与词汇有关的概念,储存在脑的两个半球中,形成一些相似概念组成的簇。这种概念簇的连接方式也许正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能力的区别

在Mithen的设想中,这些证据或许可以共同描绘出一个故事。在两个物种的早期,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了几乎同等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但随着这两个物种的不断独立演化,语言和认知能力也随之出现分化。智人的脑发育成了球形,一些神经网络将原本孤立的语义簇连接起来。而在尼安德特人的脑中,这些簇依旧是孤立的。因此,虽然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可能在其他一些方面的语言能力相当,但他们脑中的语义簇的连接方式很可能有所不同。

而我们这个物种通过将脑中负责存储概念的不同簇连接在一起,就能把看似不相关、但具有相似之处的一些事物进行联系,从而获得使用隐喻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这或许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认知工具之一,让我们能够提出复杂而抽象的概念。而这也造成了我们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深刻鸿沟。

最终,尼安德特人灭绝了,而我们却得以在世界上繁衍生息。

#创作团队:

撰文:Takeko

排版:雯雯

#参考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neanderthal-language-differed-from-modern-human-they-probably-didnt-use-metaphors-229942

#图片来源:

封面图&首图:px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