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的气象格局正经历一场显著的调整,暴雨带正在悄然变动,预示着新的降雨周期即将来临。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台风,也在西北太平洋上悄然孕育。

根据全球预报系统(GFS)的预测,今年的1号台风艾云尼有可能在5月24日形成,如若生成,将标志着今年台风季的正式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之后,龙舟水周期开启。5月19日开始,我国华南多地遭遇了连续的强降雨,广西、广东等地纷纷进入强降雨模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大到暴雨

南宁市内一小时雨量超100毫米,广西钦州龙门港更是在一小时内狂降204.7毫米降水,这个雨量已经超过了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60分钟202.2毫米的雨量记录,是我国今年至今为止最强的暴雨。

5月23日之后,新一轮的大范围降雨将会再现,江南、华南、四川和云南都会陆续下起雨来,部分地区甚至有大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江南、华南及四川、云南等地将再次迎来小到中雨,部分地区甚至可能有大雨。特别是5月26日至28日,更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将席卷我国南方,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将成为降雨的重点区域。这一轮降雨不仅范围广,而且强度大,对于刚刚经历第一轮龙舟水的华南各地的防汛抗洪工作发出了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生成趋势也日益明显。GFS和EC等气象机构纷纷预测,今年的1号台风艾云尼有可能在5月24日形成。

熟悉圈叔的朋友可能关注到,从今年5月初,圈叔就一直在说台风迟到的问题。半个多月以来,台风迟迟没有形成,已经可以说明:今年的台风主打的就是一个摆烂和迟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看,尽管这个台风目前的生成路径和强度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多家机构预测,今年的1号台风艾云尼的生成这次希望很大,趋势正在加强。不过,丑话还是要说在前面,一个台风能否真正形成,看的是引导气流。也就是发展空间。

有时,台风迟迟不生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影响台风的生成和移动。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可能会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空出有利于台风生成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风作为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其生成和移动对地区的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如果台风迟迟不生成,可能会导致气候模式出现异常,影响降雨、温度和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在台风生成前,需要一定的海洋环境条件,如海水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如果台风迟迟不生成,则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影响珊瑚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EC的模拟显示,今年1号台风艾云尼,将会在5月27日发展形成1000hpa以下气压值。但GFS认为,至少会在5月24日,艾云尼就能达到995hpa的气压值。那么,按照GFS模型的推测,今年的1号台风,最快会在5月24日生成。

预测,一旦艾云尼台风生成,主要移动方向将会是朝菲律宾西偏北方向发展,预计将不会对我国造成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