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涨势正旺,依托智慧化监测控制系统,许多麦农实现了对麦田的远程管护;1号塘通威饲料52斤、2号塘聚维酮碘溶液76斤,在数字化渔场,螃蟹也实现了全程“精准养殖”……

在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农业全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科技成本让农民望而却步。“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门槛,摆在用户面前的最大障碍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为了能真正做到让数字化服务普惠农业千家万户, 5月22日,在2024京东农业科技大会上,京东农业科技发布了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引入AI盘点、AI识别、AI监管等前沿技术,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存证及可视化交互等先进手段,充分盘活农业产业的数据要素,实现“产、供、销、融”一体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以“可负担成本”,帮助农户实现养得起、管得好、卖得出,还要赚得多。

搭建平台——

农业金融被重塑,生物资产“活”了

去年,凭借京东生物资产平台建立的与实体肉牛相对应的“数字孪生牛”,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豫海镇黄石村村民锁国礼家的肉牛实现了有效抵押,他获得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提供的30万元项目贷款,这是他第一次凭借“肉牛活体资产”获得金融服务。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京东科技农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养殖户家的每头牛出生后,都会有一个“身份证”——数字耳标。每个数字耳标对应着一个档案,里面记录着每头牛的各种详细资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视频设备以及智能耳标解决方案,平台可7×24小时实时采集每只牛的动态数据,监控并记录牛只从入栏到出栏全生命周期的成长信息,同步上传区块链存证的信息,从而解决“生物资产”估值难、确权难、监管难和处置难等问题。

有了资金,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养牛就跟养了个无底洞似的,养一头亏一头。”以前,锁国礼养殖的普通肉牛利润相对较低,且在市场销售过程中有很大不确定性。“京东平台上国产和牛销量很好,咱就跟着养和牛。”如今,锁国礼的牛栏里养的全部都是国产和牛。

去年,京东科技与宁夏民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引入了牛肉制品龙头企业龙江元盛,解决了国产和牛繁育和销售上的问题。龙江元盛为老锁饲养的母牛提供“和牛冻精”,宁夏民悦为锁国礼繁育和牛提供综合服务支持。当这些牛犊达到饲养180天(即6个月龄)且体重达到200公斤以上的标准时,龙江元盛将按照高于和牛市场行情20%的价格开始回购计划。

眼下,不仅锁国礼的牛被“盘活了”,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不仅局限于助力肉牛产业,已实现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全品类和荞麦、茶叶等种植物全品类数字化智能服务,并在宁夏、陕西、山东、贵州、重庆等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京东农业科技监管的生物资产价值已达数十亿元。

集成资源——

拥抱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小产业“红”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种泡泡青(学名皱叶黑白菜)不赚钱,一斤卖不到一块钱,几乎没人种了。”而去年开始,湖北随县陈家湾党支部副书记、绿骏联合社理事长余红琼又带着村民们忙活起种菜来,“今年零售收购价达到了4块钱一斤!”

余红琼眼看着菜价翻了4番,她清楚,这股发展的力量由产业数字化转型而来。

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泡泡青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每个环节都被有效监控和记录,确保产品品质。“这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余红琼说。

同时,平台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农户和随县产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这些数据包括泡泡青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市场需求等,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制定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策略,从而精准指导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还集成京东零售的优势资源,拓展泡泡青相关产品销售渠道,并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平台还通过与上下游其他农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泡泡青产业的全面发展。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京东农业科技还为随县泡泡青产业提供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溯源服务,利用物联网、GIS定位、区块链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泡泡青等农产品全过程的精细化溯源管理。

“买到一盒泡泡青,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上的溯源码,便能全面了解到种植数据、农事记录、仓储加工过程等所有信息。”余红琼对泡泡青产业信心十足,“这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提升了随县泡泡青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我们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普惠——

如果农民承担不起,科技就没有实际意义

“如果农户承担不起,科技就没有实际意义。”京东科技农业科技部负责人认为,当前农业数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技术瓶颈,而是可负担的成本问题。

那么,京东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是如何做到极低成本的?

第一,用自研的AI算法降低成本,大幅减少硬件的采购和安装。比如一个牛场100头牛,如果用硬件监管,可能需要100个耳标和一个基站,还要加一个摄像头。但换作AI算法的方式,只需要3-4个摄像头即可,且可以长期使用,相较传统硬件监管方式,成本下降70%。

第二,不断寻找成本与效果的平衡点,防止过度投入增加成本。以生猪为例,在某些现代化养猪场里,生猪的监管一般是依赖单个鱼眼摄像头盘点单个栏位的生猪,盘点准确率能达到95%左右,但成本往往占生物资产价值的3%或更高。为了有效降低成本,京东凭借对业务场景的专业理解和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解决方案。通过单个鱼眼摄像头,现在能够同时盘点4个栏位的生猪,而盘点准确率仍能保持在90%左右,大幅降低数字化成本占生物资产价值的比例。

第三,建设通用性平台降低成本。。“尽管当前阶段,农业数字化还不能完全摆脱硬件的依赖,但我们成功打造了一个能够兼容市场上所有主流物联网硬件的通用软件平台,实现了软硬件的灵活搭配。”如果客户已经拥有了符合标准的硬件产品,就可以直接使用京东农业科技软件平台,而无需再进行重复投资购买新的硬件。这不仅能够节省客户的成本,还能加速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第四,使用融合性底座降低成本。京东农业科技打造的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底座,能够广泛融合多个农业场景,实现成本的有效分摊。这一平台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无论是种植管理平台、养殖管理平台还是溯源平台,都基于这一统一标准构建。无论是政府、大型农业企业还是家庭式小农经济,都能在此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也能通过该平台,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贷款决策。

第五,信赖合作商,取长补短。从五个创新“打法”可以看出,京东农业科技希望以自身数智供应链技术和产业经验,通过高性价比、高智能化、高实用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农企、农户精准解决技术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丰产丰收。

作者:靖西

监制:高雅 编辑:刘婉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