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开国上将,他出身一方面军,在长征“草地分兵”后被编入四方面军,在军中打探一方面军消息差点被张国焘“处决”。在解放战争初期,因战事不顺,在战后的涞源会议上公然带领多位将领挑战聂帅权威,被撤销一切职务 “逃离”晋察冀去到晋冀鲁豫军区,解放后以副兵团级被封开国上将,这位屡屡与上级“顶牛”的将领就是郭天民,今天我们重点讲讲他在解放战争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期间,郭天民任晋察冀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不同于杨成武的一军分区是原115师独立团发展而来,郭天民属于空降干部,二军分区(冀察军区)是在他的领导下从日伪军中抢夺过来,部队也都是从地方部队训练和整编而成,凝聚着郭天民的心血。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进行了几次大的精简整编,主力部队从9个纵队整编为4个纵队,兵力从20万人降到5万人,分流下来的主力部队全部补充进地方部队,大整编严重影响了晋察冀军区的战斗力。

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中,晋察冀军区部队损失惨重,不仅丢掉了华北重镇张家口,让华北和绥远两大解放前被傅作义切断了联系,导致我军多个解放区被国民党割裂,使得晋察冀的冀热辽军区与华北脱离了联系并直接被东北军区所管辖,傅作义还跟毛主席写了一封“劝降信”,这也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最大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在涞源会议上郭天民为首的杨成武、郑维山等将领公开对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出言不逊,公开唱反调,最后三人都要求离开晋察冀军区,实事求是的说晋察冀军区地处华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军区首长聂荣臻政工出身,军事本来就是弱项,如果这三员虎将全部离开,晋察冀军区要么被吞并,最低也是主官下课,所以会后军区免除“带头大哥”郭天民一切职务,直接将其打入冷宫,杨成武因其是聂荣臻一军团老部下被说服留下;郑维山也因为是虎将出身,也是四方面军将领,缺乏根基,也被聂老总耐心说服,最后经过胡服和朱老总的整顿晋察冀军区渡过难关。这样一来郭天民就凉在一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的郭天民已经没有任何职务,那么他为什么能受封开国上将呢?经过朱老总的耐心开导和征求郭天民的意见,将其分配至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因为晋冀鲁豫野战军老底子是红四方面军部队,军事战将众多,所以任凭郭天民资历深厚,也无法直接分配至一线作战部队。好在随之而来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斗中,他表现优异,最后被安排担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协助他西路军的老领导王树声大将,1949年全军统一整编时,他被任命为二野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辅佐陈赓大将,四兵团是二野的头号主力兵团,下辖的三个军都是主力,郭天民跟随陈赓一直达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2年定级为副兵团级,因其资历深厚最后受封开国上将。

复盘郭天民在晋察冀的“顶牛”经历,其实与彭总在庐山会议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只是彭总的对象是更高,导致其没有回旋机会,而郭天民的争执对象是军区一把手,所以,他还能通过调换军区而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