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绍兴周,那天夜里,我进入相辉堂时,舞台上越剧《梁祝》的剧情已经是《楼台会》了。观众座无虚席,我只好坐在走道台阶上。我的前面也有几位学生模样的观众坐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上,此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终于到了畅快淋漓地相互倾诉爱的真情。尽管,这是带着悲凄的哭声的倾诉。“贤妹妹啊,我想你……”越剧名家吴凤花、陈飞以范派傅派唱腔艺术魅力的深情表演,马上把我带入剧情。

坐在走道上,感觉有点冷。我仿佛回到当年在村里冒雪看越剧的情景。穿着父亲的蓑衣,踩着脚下的积雪,被台上的越剧吸引。珍珠塔,大堂相会,倪凤煽茶,蛟龙扇,贫困或者落难的书生,经历波折之后,终于考取功名,而且与心爱的女子结成良缘……舞台上,剧情是《化蝶》,在经典的梁祝音乐和翩跹曼舞中得到释放。梁祝爱情在化蝶后永生,这是中国戏曲艺术魅力所在。

在复旦校园,我曾经看过几次越剧。2001年夏天,在复旦工会小礼堂听过越剧大师袁雪芬先生的讲座。据《袁雪芬自述》书中图片,1992年袁雪芬来复旦与学生交流,教室黑板上粉笔字“航船驰向何方——袁雪芬与大学生谈人生”。可惜我没有参加。2016年,在复旦工会小礼堂观看过徐标新的《珍珠塔》、王清的《红楼梦》、郭茜云的《花中君子》等折子戏演出。

而最早的一次是1985年3月22日,我在3108教室见到了越剧大师尹桂芳先生。那天晚上的教室里,除了坐满、站满,两侧的窗口,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那个时节天气还是冷的,穿着冬装,可那天夜里3108教室内外却被热爱尹派的师生拥挤得春意盎然、热气氤氲。尹桂芳和尹小芳、连波、赵志刚来到3108教室,受到复旦师生的热烈欢迎。连波老师介绍了越剧尹派的唱腔特色。尹小芳老师唱了《浪荡子·叹钟点》。十几分钟,100多句清板唱词,正是这段《叹钟点》在1979年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上成功演出,成为尹派迎来新生的一个标志。承上启下,尹小芳老师成为越剧尹派艺术传承发展的功勋。那时候赵志刚作为越剧尹派小生已经颇有名气了,面对复旦师生观众的热烈要求,唱得最多,观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距第一次在复旦校园看越剧将近40年。期待尹派越剧再次来到3108教室。王君安曾经多次在北京大学传播越剧;去年下半年浙江小百花越剧《新龙门客栈》,尹派小生陈丽君,成为视频热点。如果届时茅威涛、陈丽君等也能来复旦,那将是见证40年多年来越剧尹派传承发展的一次盛典;也期待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校园。(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