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碗家常排骨米饭里,藏着“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岛,万和春排骨米饭,既是很多老青岛人的回忆,也是许多到访青岛的游客们便利的快餐选择。

6月14日,“遇见·海派非遗”全国媒体青岛行活动来到青岛市市北区,观摩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了解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中的传承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和春排骨砂锅米饭”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其创始人王治绪在关东地区酱骨头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辅以传统的独特工艺、配方、流程,烹制出了真正的“汤可以喝”的排骨米饭,成为青岛独具特色地方小吃。2016年,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列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和春排骨米饭的新一代传承人王涛,结合鲁菜烹制技法将原有祖传“泖、煮、炖、焖”四大技艺工序提炼并增加到“泖、煮、炖、压、焖、撇、洘”七大技艺。为更适合当下大众口味,万和春排骨米饭还不断创新推出吮指骨、藤椒骨、万古烧等系列。先后获得国家“中华名小吃”、“山东省金牌快餐”、连续三届“青岛十大特色小吃”排名首位等荣誉。

(来源:山东经济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