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伶仃洋,

自此通天堑。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与之浮现的是一张纵横交错的超级交通网——其中,南沙通过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接入深中通道,实现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到明清时期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再到轨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现代城市空间骨架,广州历来是华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锚定“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广州,正发起新一轮交通变革,精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海陆门户。

深中通道不仅是连接珠江东西岸的交通通道,更是南沙助力广州重构珠三角乃至华南交通中心优势的重要机遇。

大通道加速打通,大项目加快建设,《南沙方案》印发两年来,南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动南沙开发建设不断提速,加速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走向交通中心,做实功能中心、服务中心。江海河湖纵横,南沙架桥开路。

重塑海陆门户,

南沙凭什么?

大会师

撬支点塑枢纽门户

深中通道,正加足马力冲刺本月通车。大湾区史诗级会师即将上演。

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城模式也将从原有的广佛、深莞地理同城模式向深中跨海同城模式迭代,重构珠江东西岸地区的区域价值。

大会师就是大机遇。珠江西岸厉兵秣马,深中经济合作区、深江经济合作区、深珠合作示范区拔地而起。

一条跨江通道引来城市群逐的背后,是珠江口“顶流”区域价值的体现。抢占珠江口已成为大湾区城市发展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莲花山过江通道、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虎门大桥、伶仃洋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大通道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缝合程度。究其根源,是对海洋的角逐。珠江口区域价值正在重构。

自古以来广州都是海上贸易中心,陆海系统交汇并存是广州最为突出的城市特点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水陆城市的城市特征逐渐削弱,主城区与海洋的联系愈发弱化。

珠江口发展机遇,广州不能错过。《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两洋南拓”的意图正是如此。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区位于其地理几何中心。作为广州的唯一出海口,这里毗邻港澳,方圆80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大湾区11座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广州经略海洋,会战珠江口的核心支点顺理成章。

“南拓”、竞逐珠江口、重拾“海洋自信”,畅通交通经脉是必要之举。当下,南沙正加速构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建设深江铁路、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等跨城大交通项目,构建与湾区城市直联的大交通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先天优势,南沙成为广州挺进深蓝前锋,将有望重塑最强海陆门户形象。

延支线

直联珠江口东西岸

深中会师

南沙不会缺席。

长度超10公里,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起于新垦互通,穿过南沙湿地和伶仃洋后通过万顷沙海上互通连接深中通道。万顷沙海上互通成为南沙连入深中通道的“超级接口”。上个月,万顷沙海上互通全面贯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南沙住建局加速协调推进万顷沙支线建设,计划年内建成通车。配套的万顷沙服务区更以“绿美南沙,湾区门户”为定位,与万顷沙南部片区发展规划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为华南地区首个融合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标杆。

万顷沙支线南接深中通道,北连南中高速,使南中高速无缝连入深中通道,形成Y型路网,进一步扩大深中通道辐射范围。

南中高速作为南沙至中山的直达高速公路,全长32.41公里,由主线和万顷沙支线组成。其主线南沙段连接万环西路和洪奇门特大桥,加强南沙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今年4月,主线已顺利贯通,项目全线计划年内建成通车。

南沙通过一条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将实现与中山城区行车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与深圳前海实现30分钟互联更是让两大自贸片区胜利会师。

一年半前,广州南沙万龙大桥工程与万环西路、凤凰大道、市南路(一期)三大快速化改造工程同时动工。四大交通项目所指正是深中通道。

以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将南接南沙港区、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北连东新高速、南沙港快速,畅通广州中心城区与深中通道的连接,广深联动更紧密。

途经珠江街的凤凰大道是构成南沙“双环+九射”主骨架道路,升级改造后,不仅有利于加强南沙中心城区与万顷沙片区的紧密联系,凤凰大道快捷到达苏十顷立交连通南沙港快速,实现蕉门河中心区与深中通道串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快速化改造工程之间也相互交错:市南路将与凤凰大道快速相连,凤凰大道与万环西路互通,“三路”将形成一条南沙自北向南的中轴快速大通道,真正缩短南沙各组团之间的距离。

南沙积极对接深中通道,目的是直联珠江口东西两岸,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效互联互通。

织密网

建强湾区交通中心

联通湾区,

有深中通道,

但也不只深中通道。

深圳、广州、中山伴随深中通道构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的稳固三角形。作为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南沙交通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南沙,

正逐渐把

“地理优势”转换为

“交通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南沙区在建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约1886亿元,其中跨区交通项目11个,市政路桥项目134个。区内建成轨道交通118公里、高快速路193公里、市政道路660公里。南沙织密湾区交通网的“手速”不断加快。

近一段时间,南沙交通引发热议。在《南沙方案》印发两周年之际,南沙站站房配套工程正式获批,南沙站一期开建在即。南沙站远期规划为14台29线,比肩广州南站(15台28线),超越白云站(11台24线)。一个比白云站还要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在湾心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规划,南沙站将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中南虎城际,贯穿地铁18号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建成后,将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助力打造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南沙站外,南沙交通积极融入全国“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盾构机轰鸣不止、掘进势不可挡;

地铁18号线呼啸而过,将接入南珠(中)城际、广花城际,并连接地铁22号线与芳白城际互联互通;

狮子洋通道建设全面铺开;大湾区首条“六改十”高速——广澳高速改扩建南沙段加快建设……

以重大交通项目为核,南沙交通建设释放磅礴力量,强化枢纽辐射能力,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骨架稳步搭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着眼的不仅是与城市外部的联通,还有区内交通网的优化提升。

南沙全区共规划约1500公里市政道路,畅通城市交通经脉。当下,正加快构建“双环+九射”城市道路路网,形成“内环”“外环”快捷通道,加强蕉门、明珠湾、南沙湾等重点片区之间的交通衔接;

凤凰大道、万环西路、市南大道三大快速化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三条主干路快速化改造后将提升通行速度和容量,进一步强化骨架路网的通行能力。”南沙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项目改造后,区内城市骨干道“102020”出行时空圈将初现雏形。(“10”即区内各产业功能区或组团中心10分钟内接入高快速路;“20”即区内各产业功能区或组团中心至对外交通枢纽20分钟直达;“20”即区内各组团中心至南沙中心城区20分钟可达。)

今年南沙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南沙住建局局长陈荣毅表示,将瞄准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的目标,持续在重大项目的谋划实施上发力,加快构建未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大湾区核心综合交通枢纽2025年基本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发布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多次点名南沙,并透露将规划建设5个通用机场,南沙正是其中之一。

外联内通,

南沙海陆空立体化

交通格局不断进化。

强转化

打造湾区功能中心

通常来讲,

交通网络往往也是

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体现。

南沙南部,一座高规格的城市综合体正冲刺建设。以“扇迎天下客,明珠耀九州”为原创性造型,集文化、旅游、体育等功能于一体,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塑造“复合的人民的体育公园”,树立广州最南端海陆门户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南沙从湾区几何中心走向湾区功能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住建局负责的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配套骨干道路以落实“精明增长、精致城区、田园风格、岭南特色、中国气派”的规划要求为目标,充分做好“水”文章,打造具有开放空间、有温度、体现人文特色的滨水道路景观。

扇面徐徐展开,

正像以开放之姿

面向世界的南沙。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的例子比比皆是。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的落地,必将带动南沙文体赛事的丰富,伴随着来自四海八方的宾客汇聚,这背后,是大湾区乃至世界资源要素流通集聚的趋势所向。项目紧邻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建成后,将有效畅通该片区与大湾区连接通道。

持续织密城市交通网,打造多维度交通格局,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品质,是南沙提升城市魅力,吸引要素集聚的基础,也是南沙主动融入,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桥梁,更是南沙从大湾区几何中心走向大湾区交通中心,进而做实大湾区服务中心、功能中心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质生产力

盛行的当下,

南沙交通

紧跟时局向“新”而行。

低空经济作为新型交通产业,潜能巨大,在全国各地萌芽初生,方兴未艾。国家三部委赋予南沙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省、市也将南沙列入低空经济发展试点区。南沙将成为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助其“迎势起飞”。

上个月,一场如何推动南沙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和低空经济发展的交流会在南沙召开。政企研各界专家学者同堂热议,为将南沙打造成为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及低空交通枢纽出谋划策。

依托特有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南沙正积极引入低空经济产业,探索以南沙为中心的低空交通出行服务,推动建设区域无人体系管控调度服务平台,拓展场景应用,打造大湾区低空交通枢纽。

海陆门户,

交通枢纽,

从来绕不开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南带你看

“湾心”南沙,“桥见”深中

不负所“托”,来南沙少年宫乐学一夏!

来源:南方日报

图片:刘伟、罗仲贤、资料图

编辑:cyjy

校对:胡霞霞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