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作为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艺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原主席任仲伦在发言中提到,随着《繁花》《永不消逝的电波》大火,上海题材、上海故事正在重新受到关注,并且超越了城市本身,带来了更大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话题:上海的文艺创作包括电影创作,在全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会觉得在影视表达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包括话剧中,上海题材都比较难展现,因为我们国内文化还是以北方语言为体系,以北方官部为主体。我们有很多著名的导演、演员都拍过上海题材,讲一点上海话,弄一点上海的场景,但上海题材怎么能产生全国性的影响,我觉得是值得我们整个城市思考的话题。

这几年让我们比较欢欣鼓舞的是出现了突破,也有一些代表性佳作产生。我还记得2022年电影《爱情神话》角逐金鸡奖的时候,那一届我正好担任评委,这个奖项竞争很激烈,最终《爱情神话》脱颖而出。

在我看来,《爱情神话》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上海题材、上海市井生活的价值,延续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像《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这些市民趣味的电影,和北方电影的重大叙事风格有着很鲜明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绝大部分人认为可以改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所展现的革命信仰,对今天的我们依旧有很重要的价值。最后证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相当成功,成为上海的一个骄傲和里程碑作品。

而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把电影和舞剧的双重成功融合了起来,而且不单单是电影的胜利,也不单单是舞剧的胜利,或者是电影加舞剧的胜利,它对上海文艺创作的价值,可能比一般单部作品的意义更大。

这部舞剧电影是影像魅力和舞台魅力的双重融合,而且是一次成功的融合。作为导演,郑大圣一直在追求“美丽与重逢”,追求用电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电影技巧,去传达这些舞台艺术。

这一点,我觉得郑导在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里完成了最初的突破,探索舞台剧如何用电影的形式来表达。他始终想把电影思维更多的渗透在舞台调度中,真正把两者进行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