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新政,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还给予5万元补贴。乍一看,似乎农民从此告别陋室,迎来美好城市生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仔细琢磨,总觉得其中有些古怪。农民上楼买房,老家的宅基地和土地怎么处置?进城落户后,在城市如何立足?农村逐渐空心化,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种种疑问,值得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背后的风险不可小觑。

宅基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一旦放弃,village 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支撑体系随之瓦解。进城买房的5万元补贴,在高企的房价面前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失去了土地,城里的房子又住不起,无疑是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为完成考核指标,将自愿放弃包装成半强制,农民权益难以保障。

其次,农民工进城后,能否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也是个未知数。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深重,农民工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即便拥有了城市房产,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生活质量恐怕难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城农民能否适应节奏快、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融入当地社区,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倘若不能妥善解决,反而会滋生新的社会矛盾。

再者,农民集体进城,势必加剧农村空心化趋势。

农村土地撂荒,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国家粮食安全和产业兴衰都将受到影响。虽然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但农业本就利润微薄,靠政策扶持才能勉强为继。没有农民的农村,传统乡土文化难以为继,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面临断层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进城买房,看似美事,实则暗藏风险。农村宅基地和耕地的处置、进城农民的生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都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在推行新政时,是否真正倾听了基层民众的心声?农民利益该如何维护?农业农村如何可持续发展?唯有认真对待这些关乎民生福祉的大问题,久久为功,方能不负百姓所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