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不想做中国的梵高,我要做世界的赵小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普通的农民工,用二十多年时间赚得千万身家,而他所依靠的,却是自己得天独厚的天赋——仿造名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加起来不过2000出头,而赵小勇高仿梵高的作品,早已超过了10万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仿造的太过逼真,他的画作甚至在欧洲盛行,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没有梵高,那么赵小勇一定会成为梵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穷小伙,到底是如何做到比肩世界顶尖画家的?

中国梵高的诞生

提起梵高,你最先想到的作品是什么?是热情奔放的《向日葵》,还是神秘莫测的《星空》?如果说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够将两幅惊世作品同时拥有,你敢相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一部名为中国梵高的纪录片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首映,除了让世界看到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的造画能力之外,也让人对农民画工赵小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向日葵》,在赵小勇的手里只需要28分钟就能完成,原来从1997年开始,他就已经开始专攻梵高的画作,多年积攒下来,高仿梵高的画作竟然超过了十万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的越多技术就越好,赵小勇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画作真假难辨,很多专业人士都无法看出他的作品与梵高的真迹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关键的是赵小勇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绘画学习,之所以会走上这个行当,完全是因为当时这个行业来钱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芬村,像他这样有天赋的人并不少,他们执着于仿造各种世界名画,而且质量上乘,所做的画作甚至远销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赵小勇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绘画的天赋,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他,别说享受专业的绘画教学,甚至连初中都没能上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辍学之后的他为了挣钱,早早加入了南下打工的行列,年仅15岁就体会了生活的艰难,没有学历和技术,只能辗转于各大工地和电子厂,最惨的时候身上拿不出钱只能住在桥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来到一家陶瓷厂,从事在陶瓷上绘制图案的工作,谁又能想到,未来中国梵高的绘画底子,竟然是在陶瓷厂里面锻炼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赵小勇孜孜不倦磨练自己的绘画技艺时,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直到1996年底,赵小勇受朋友相邀一同前往大芬村游玩,没想到刚刚踏足大芬村的他就被这里的艺术氛围给震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自己在陶瓷厂也是从事绘画工作,但与真正的画家相比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而他的朋友将他叫来这里并不是没有目的,直言就是看中了他的绘画技艺,想让他留在这里做高仿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赵小勇没有来到大芬村,他也许不会接受朋友的建议,毕竟自己在工厂里的工作还算稳定,每月也能拿到固定的薪水,来这里画画谁知道自己的作品会不会被人看中,又能值几个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来到大芬村,感受到完全不同于工厂氛围的他终于开始动摇,尤其是听说有些质量上乘的画作一幅就能卖出几百元的高价之后,赵小勇终于不再犹豫,毅然加入了仿画的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不知,就是他的这一决定,竟然造就了“中国梵高”的诞生。

独一无二的天赋

辞掉了工作的赵小勇在朋友的“怂恿”下一头扎进了大芬村,但很快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并不是所有的画作都有人买单,尤其是像他这样一没经验,二没名气的新人画家,想要受到买家的追捧明显是痴人说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他口袋里没什么钱,甚至租不下一间像样的画室,于是就和朋友租了一间不大的屋子,吃饭、睡觉、画画全在这间屋子里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勇来这里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赚钱,当时他只知道梵高的画最好卖,于是就拼命的临摹梵高的作品,虽然他并不知道梵高是谁,在世界绘画领域有有着怎样的地位,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梵高作品的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天赋极佳他,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到完全临摹到梵高画作的精髓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赵小勇常常在画布前一坐就是一天,除了吃饭、上厕所,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画画,甚至就连睡觉的时间,也被他压缩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困了躺在地板上就睡,睡醒拿起画笔就画,很多人说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但赵小勇却是在这一天天不断地临摹中,感觉自己距离梵高越来越近,近到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赵小勇,还是梵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努力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渐渐他的名气在大芬村打开了,很多买家于是慕名而来,而他的作品,确实总能让人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有了一些积蓄后,赵小勇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他从来没有走出国门,但他的名气已经流传到了欧美,很多买家不远万里向他送来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此时的赵小勇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梵高的真迹,这颗种子始终扎在他的心里等待着发芽,他想要看看自己模仿了二十多年的梵高真迹到底是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他在荷兰的买家邀请他前往荷兰游玩,这让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虽然妻子刚开始并不同意,但在他的劝说下,妻子最终还是决定完成丈夫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谁又能想到,亲眼目睹了梵高真迹的赵小勇,彻底完成了从“画工”向“画家”的升华。

艺术家的诞生

在坐上飞机的那一刻,赵小勇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想着自己已经向欧洲卖出了这么多的油画,也许自己的画作也被静静地放置在某个画展或画廊中,每天接待无数油画爱好者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当他来到合作伙伴的店铺,眼前的场面给了他当头一棒,原来他的画作并没有被当做艺术品,而是被当做纪念品放在纪念品店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艺术品到纪念品的落差可想而知,这是赵小勇来到荷兰后的第一次失落,可一想到自己能看到梵高的真迹,心中的这点失落马上一扫而空,谁知道完成梦想后的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到梵高真迹的那一刻,赵小勇原本波涛汹涌的心境瞬间变得古井无波,将这些自己不知临摹过多少次的画作一一欣赏完毕,这才知道自己与梵高之间到底有着一条怎样无法逾越的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触、层次、感情,梵高的每一幅画作似乎都透露着生命的呐喊,这是一个艺术家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当工作人员得知赵小勇是一位临摹梵高的画家时,无心问出一句:“您还有其它作品吗?”彻底击溃了他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了梵高作品20年,比不上博物馆里的一幅作品。”离开美术馆的赵小勇再次陷入失落,只不过这一次他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一种想要挣脱“牢笼”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他来到梵高的墓前祭奠,两个从未有过交集的人在这一刻达成了灵魂上的沟通,而赵小勇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从一个“画工”转向一个“画家”,从一个模仿者变成一个原创者,此时的他,终于踏出了成为艺术家至关重要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着二十多年临摹经验的赵小勇早已练出了深厚的功底,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赵小勇的影响下,大芬村很多靠临摹他人作品的画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原创之路,他们相信走出国门的赵小勇比他们看到的更远,而且作为一个仿造者,似乎永远只能生活在看不到阳光的阴影中,这样的感觉,并不好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模仿走向原创,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即使赵小勇已经脱离了模仿者的范畴,但是他的作品中多少还是能看出梵高的影子,毕竟二十多年的临摹早已深入骨髓,而这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现在依然有人不认可赵小勇的画作,但他似乎已经毫不在乎,一幅作品能够卖到上万的高价,已经证明了他的价值,而生前穷困潦倒的梵高,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的100多年,自己的画作竟然在异国他乡养活了这么多的画家,这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也许才是艺术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