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各式各样的展览:从炫目的汽车展到令人垂涎的美食展,从前沿的科技展到高大上的金融展,每一个领域都在通过展览来展示其最新成果和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谈到殡葬行业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沉默和回避。

但就在不久前,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一场名为“文创引领,科技赋能”的2024神州殡葬科技文化节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吸引了无数目光和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进入·】——»

6月22日至24日,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神州殡葬科技文化节”的活动,其主题是“尊重生命,致敬艺术”。

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寿衣时装秀”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场上,模特们身着各式寿衣,优雅地走在T台上,展示着设计师对生命终点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理解。

这些寿衣,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样单调肃穆,而是融入了刺绣、盘扣等中国风元素,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女模特们的亮相,更是惊艳全场,手腕处的刺绣、领口别致的剪裁,无不展现着东方韵味。

然而,当镜头转向模特的脸上时,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却让网友们大呼“吓人”。

这场殡葬科技文化节规模宏大,甚至惊动了全国殡葬协会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寿衣时装秀,展会还展出了各种殡葬用品,其中不乏价格不菲的寿衣和豪华定制的遗体运送车辆。

据悉,有些寿衣售价高达数千元,而改装后的豪车更是价格不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殡葬消费合理性的思考,毕竟,动辄数千上万的花费,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此前,武汉也举办过类似的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博览会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与殡葬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佛教风格的骨灰盒存放台、价值百万的阴沉木龙凤棺,以及用逝者骨灰制成的珠宝等。

其中,一枚半克拉的骨灰钻戒售价高达三万多元,远高于市面上同等大小的普通钻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价殡葬费·】——»

生命的价值在于活着的每一天,而非死后的排场。

中国殡葬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高昂的价格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人们常说“死不起、埋不起”,这并非空穴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殡葬服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丧葬仪式,而是演变成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从专科学校开设殡葬礼仪课程就可见一斑。

商家利用人们希望为逝去的亲人提供更体面、更周到的服务的愿望,将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和商品推销出去,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高价并不等同于高质量,一些殡葬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了各种手段。

例如,2022年9月,北京一家名为“北京天堂祥鹤殡仪服务有限公司”因价格违法被重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公司承包了多家医院的太平间业务,一位女士的父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后,仅仅停放了两天,却被收取了3.8万余元的费用。

收费清单上的项目更是令人咋舌,例如600元的“供饭服务”、5990元的“沐浴SPA服务”等等,这些看似荒唐的项目背后,是殡葬机构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从动辄数千上万的骨灰盒到价格高昂的寿衣,再到租金高达180元的花圈,无不让人感叹“丧葬经济”的暴利。

一些殡葬机构甚至将基本的抬棺服务也分成了不同的级别,以此收取不同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殡葬行业的利润高达1.5倍,一些殡仪馆的年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工作人员除了工资外,还能拿到高额回扣。

这种种现象表明,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些殡葬机构已经背离了行业的初心,将丧葬变成了冷血的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力就好·】——»

面对殡葬行业的乱象,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刻不容缓。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殡葬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殡葬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润。

此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避免被“孝心”绑架,在面对不合理的收费时,要勇敢地说“不”,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在送别亲人的最后一程时,更应该注重的是真情和尊重,而不是被华丽的仪式和昂贵的价格所绑架。

只有回归理性,才能让殡葬行业回归服务行业的本质,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面对高端殡葬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回归丧葬的本质。

我们也应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倡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

让我们珍惜生命,关爱家人,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毫无意义的攀比之中。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生命更有尊严,让死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