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7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陕西西安长安医院的急救室内,竟发生了两起陪诊者对女子施暴的恶性事件。一名女子因饮酒过量被送入医院,其丈夫非但不愿陪诊,反而强硬要求她回家。在女子无力起身的情况下,竟遭到了丈夫的暴力殴打。而另一名女子,则因抑郁症发作而服药轻生,其丈夫的反应更是令人发指——他不仅拒绝支付洗胃费用,还在急救室内对她扇耳光、转账示辱并继续施暴。
12 月 28 日,西安警方迅速通报了这两起令人愤慨的殴打事件,打人者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其中,26 岁的李某长期遭受家暴,此次丈夫辛某被拘后,虽写下保证书,但李某在母亲的反对声中仍出具了谅解书,并表现出不愿离婚的态度。据悉,李某的母亲从始至终都不同意这桩婚姻,李某婚后更是多次遭受家暴,甚至在月子里都未能幸免,流产住院时也无人照料,绝望之下还曾试图自杀。而辛某不仅嫌弃李某不赚钱,还持续对她施暴,李某却一再忍让。
就在同一天,成都一起“2 年被家暴 16 次”的案件一审宣判,施暴者被判处 11 年有期徒刑。警方已将这两起事件通报给妇女权益保护部门,但相关组织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家暴,这个社会的毒瘤,仿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
社会的回应不应仅停留于纸面的判决与通报的传递,而应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深层次的变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的和谐与否直接映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防治家暴,需从增强公众意识、完善法律体系、优化援助机制三方面同步发力。
公众教育至关重要,它如同一道防火墙,能在源头上减少家暴事件的发生。学校、社区乃至媒体都应承担起宣传责任,普及家暴的危害性及寻求帮助的途径,让“家暴不可接受”的观念深入人心。
法律体系的完善则是保障受害者权益的坚固防线。应加大对家暴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简化受害者维权程序,确保每一起家暴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此外,优化援助机制,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临时庇护等一站式服务,是帮助他们重建生活、走出阴霾的关键。政府与社会组织应携手合作,确保这些服务既专业又便捷,真正触达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与正义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让家暴无处遁形,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温暖的港湾。期待社会各界的力量汇聚,共同书写一个没有家暴的和谐篇章。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深度好文计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