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网传长春新区北湖大象幼儿园给孩子们举办了结婚仪式,幼儿园被装饰成婚礼现场,门口挂着“吾园有喜 一起吃大席”红色横幅,现场布置了“囍”字剪纸、红色礼桌、红毯等。男童们穿白衬衣戴领结手拿捧花敲门“接亲”,女童们穿裙子戴头纱“拦门讨红包”,待儿童们在“囍1314”的字样下拍婚纱照后,大家一起就餐完成“吃席”。

事情传出后,有人对该做法持质疑态度,认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被灌输婚姻方面的思想意识,担心孩子“早熟”。也有人质疑不该让儿童打小就接触“敲门接亲”“拦门讨红包”之类的习俗,认为有可能产生不良引导,最终会把某些“闹婚”陋习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

经过了解有关情况,个人认为目前来看,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据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称,北湖大象幼儿园这次举办活动,教育局是知晓且允许的。“这是幼儿园开展的情感教育活动,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性别启蒙教育,家长、孩子都是自愿参加的。”由此可见,不仅是行政主管部门提前掌握了该幼儿园的活动方案,更重要的是,家长对此事也知情,家长们会根据自身对性别启蒙教育的认识,以及对孩子个性的了解,自主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这项活动。只要是家校双方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对组织和参加这种旨在寓教于乐的儿童“婚礼”,一般来说就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事都是这样,无所谓完全正确,只在于是否合适。在有的家庭和孩子看来,儿童“婚礼”是让人害羞的,或者是多此一举的——因为人家可能本来在性别启蒙教育方面就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参加此类活动。而且,即使把它看做一次“过家家”游戏,有的家庭和孩子也许恰好对其他婚礼形式感兴趣,却不大喜欢“敲门接亲”“拦门讨红包”“吃大席”等习俗,因此才不想参加。这都是正常的,但只要事先把情况说明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家长同孩子商量后,同意参加这个游戏,自然是心理上已经接受了相关游戏安排,又何谈不适应或不良引导呢?这恐怕是不了解情况的网友有些杞人忧天了。

看问题还是要就事论事,不宜过度解读。如果硬要说儿童参加一次“婚礼”游戏、过家家,就会导致“早熟”,那未免也把我们的孩子和教育看得太脆弱了。事实上,孩子的成长环境从来不是真空化的,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社会上“好的”与“不好的”诸多现象,孩子们不可避免都会看到,至多不过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的区别罢了。正常的教育,就是要因势利导地教会孩子们识别真伪善恶,达到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状态。大可不必从“敲门接亲”,一下子就联想到庸俗粗鄙的“闹婚”等陋习乱象。

组织教育引导活动,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其工作流程也透明化、随时报备接受监督,而且同家长们保持沟通,主动征得家长同意,那么这些活动是不会出现网友揣测的某些不良后果的。对校方的创新做法,社会应该秉持鼓励和信任的态度,给出更多的舆论空间,让学校和家长更好探索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教学或娱乐活动。

文l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