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光讯(张玲玲 高津 记者 高小雨)近年来,米脂县以单产提升为目标,不断推广旱作农业现代集成技术,重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膜际艺机一体化栽培等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初夏的米脂,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一幅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走进银州街道冯渠村,田里堆放着整齐排列的地膜,村民常庆富一家正在进行地膜谷子播种。农机在地里来回穿梭,穴播、铺膜、播种一气呵成,条条“玉带”铺出了常庆富今年增收的新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庆富说:“今年我们种谷子用了加厚地膜,用这个加厚地膜的好处就是产量高又保墒。往年我们不用这个地膜,产量就是四五百斤,今年可能就能达到六到七百斤。厚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用完以后好回收又环保。”

村民口中的加厚地膜正是今年米脂县大力推广的旱作集成技术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由于覆膜保水保墒作用明显,地膜使用面积逐年扩大,地膜回收难度大、回收率不高,造成地膜残留在土壤,影响土壤的理化特性,对土壤形成污染,对耕作播种等农事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主要作用是增温、保墒、除杂草。今年,米脂县在各镇街实施加厚高强度地膜奖补推广项目,引导广大种植户积极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让农田穿上“环保新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上有了地膜的“加持”,地下的好种子也“如约而至”。米脂县因地制宜,选育推广高产抗旱品种,推广合理密植等高产技术,让更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田野集聚。

米脂县谷子新品种选育及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米脂县为选育自主谷子品种于2020年启动实施的育种项目,每年投入资金200万元,结合南繁育种开展“米谷”系列谷种地面选育,培育适宜在陕北及同类区域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好,相对早熟的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同时抢抓榆林市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机遇,开展作物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为干旱地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该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150亩,建成航天谷子品种选育、谷子新品种展示示范、地方特色谷种保护、栽培模式试验示范、不同地膜覆盖试验示范、大豆品种展示、高粱品种展示、糜子品种展示、不同肥料试验示范、地膜谷子套种大豆示范等10个功能区。重点开展“米谷1号”“米谷2号”“米谷3号”系列谷种选育工作,探索不同品种杂粮作物在米脂的适应性,研究不同旱作栽培模式对杂粮作物丰产性的影响,鉴定不同地膜保温保墒性能和残膜回收率。目前,基地选育的“米谷1号”“米谷2号”已完成七代地面选育,年底将实现新品种国家登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冯佰利说:“培育优质抗逆,适于机械化栽培的谷子新品种是我们谷子育种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与米脂县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建立陕西省米脂小米工程技术中心,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优质专用谷子新品种,为米脂小米产业发展赋能。”

据了解,今年,按照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工程方案,结合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米脂县以单产提升为目标,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械,集中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谷子、高粱、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旱作集成技术核心示范面积5万亩,建成百亩攻关田100个、千亩示范田15个、万亩示范区5个。重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膜际艺机一体化栽培技术、全膜深沟探墒穴播技术、“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强化“五统一”落实和技术指导服务,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力争实现单产水平提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