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数个月的争议和内部讨论之后,德国联邦政府首个全面对华战略于日前正式出台。

在这份战略中,毫不意外的提到了德国与中国所谓“系统性竞争”的关系,以及需要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必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中德应在经济、贸易和气候变化的全球议题上保持合作。

这份所谓的中国战略出台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随后立刻重申,德国政府不寻求实现对华经济“脱钩”,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朔尔茨

作为欧盟的经济支柱,也是欧盟成员国中跟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德国所谓的“中国战略”的出台,其实非常能够代表现在欧洲面对中国时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打架的矛盾心态。

客观上讲,从朔尔茨这个总理的立场上来看,他实际上延续了默克尔时期继续发展和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路线,把中国视为在日趋动荡和变化的国际时局下,德国经济摆脱不利影响的重要支点。

这一点可以从此前朔尔茨顶住绿党压力,在中国企业投资汉堡港的项目中,最终保下这一合作就能看得出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德外长会晤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美国的文化操纵的影响,以及过去几百年的欧洲处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生的傲慢和偏见,德国国内有一波只讲“口头政治”,但是不顾德国现实情况的政客,正在竭尽全力推动中德两国经济的实质脱钩。

直白一点来说 ,这次德国所谓“中国战略”的出台,跟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本身无关,这就是德国自己跟自己的“战争”。

这几年环保主义、绿色发展等思潮兴起,本身是好事,但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制度,欧洲却基于这些思潮,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政治脱离现实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极端环保主义者

说白了,就是那些绿党的偏右翼的政客们不通实务,或者说了解但不愿意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不愿意去认真的对待本国政府遇到的经济困境,其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赢得选民的支持。

而大多数的老百姓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治理情况并不了解,大选来临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自己能听得懂的,而且看上去就高大上的一些口号来支持,比方说要环保,再比方要奉行人道主义,给难民提供救助等等。

哪个国家的政府不想自己当全世界的“救世主”,人类文明的守护者?问题是要环保,要救难民,那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政府不可能出,最后还得支持政府的老百姓来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式民主

因此,这就需要执政者在尽可能遵从民意的基础上把握一个度,不能被不了解国家运行情况的错误民意所绑架,然而欧洲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他们的制度已经不支持这种政府对民意的引导和纠错机制了。

现在德国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所在绿党,就是这种政治势力的代表,要说这些人受美国的影响,肯定是有一部分原因的,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西方所谓民主制度政治。

说白了,目前这种民主普选的制度下,政客们从过去的遵循民意,慢慢演变成创造“民意”然后引导民众去支持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假大空概念,这种背景之下,选举成了一个少部分人的政治游戏,它不再贴合本国利益,更不能体现真实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式民主

说白了,选民被政客们带偏了,然后这些走偏了的选民,又倒逼政府只能走向错误的道路。

当然,这是德国自己的问题,跟我们无关。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这份“中国战略”的出台,其实没什么新意,它只是德国政府内部对华矛盾态度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说的直白一点,这份战略中提到的内容,此前德国政坛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都表现出来了。

包括所谓的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同时又要发展对台其它领域的关系,以及说台海问题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否则就会影响到欧洲和德国利益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朔尔茨和贝尔伯克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份所谓的“中国战略”,就像是有个人执笔准备狠狠批判一下中国,但另一个人总在后面删改,让其变得不那么有攻击性似的,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制的对华强硬”。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这次德国所谓“中国战略”,以平常心看待就好了,没必要太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