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围绕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4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

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日前采访与会专家高亦睿。

本期对话嘉宾

Imre Galambos

高亦睿

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院荣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敦煌学、写本专家

曾编译匈牙利-中文字典。2014年至今担任欧洲“中国写本研究”研究协会主席。曾担任大英博物馆“国际敦煌学研究”研究与海外项目主管,2014-2017年被ERC授予跨界合作者。2017年担任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的子课题“丝绸之路写本艺术卷”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很高兴见到您。作为一名外国学者,您为什么会对敦煌学产生兴趣?

高亦睿:这是一个意外,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感兴趣。当时大英博物馆在招项目经理,要求会说中文和其他语言,还能熟练使用电脑。我申请了这份工作,他们也选择了我。

最初,我研究的是别的项目。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处理写本并参加有关敦煌研究的会议。一两年后,我开始从事研究敦煌写稿的工作。可以说,研究方向的转变完全是个意外。但我不后悔,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现在我从事敦煌学研究 已经很多年了。

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左禾欢采访高亦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左禾欢采访高亦睿

我去过很多次敦煌,参加会议,也会 去石窟看看。至于敦煌 写本,大部分不在中国,它们在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和日本的 博物馆和图书馆里。 例如,大英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敦煌写本,为世界之最。 我当时就是做这个项目的,我的工作就是处理写本,所以我有机会进行研究。

记者: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您如何评价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如何评价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高亦睿:这里有两件事。 敦煌曾是一个重要的枢纽,今天也同样重要。正是在敦煌,我们才发现了如此多研究资料。 中国中部地区没有类似的发现。 所以这些中世纪中国的东西,从写本来看,大部分都来自敦煌。

敦煌的枢纽地位主要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从敦煌开始向西,丝绸之路分成两道前往中亚。而敦煌的东面,就是河西走廊。敦煌就处在这片连接东西方的狭窄土地上。从汉代开始 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这里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枢纽。 不管是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繁荣的地方。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做了很多关于敦煌学的合作项目。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高亦睿:是的,但不仅仅是我。这个领域对合作是非常开放的。西方学者正在研究的材料,与中国学者们正在研究的材料是相同的。所以互相交流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英图书馆,从事国际敦煌项目。这个项目需要与许多不同国家打交道,目的是将写本数字化并保存。 这些写本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供任何人下载、查看和研究,所以这种服务,对不同团体的学者都非常重要。

这个项目不仅是在大英图书馆,世界各地的其他机构都有。 在圣彼得堡、巴黎、京都、北京,甚至敦煌。 我们在很多地方设立了数字化工作室,再以数字化方式统一写本。 写本被分散在全球各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写本再次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本来就来自同一个小山洞。

敦煌写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写本

记者: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技术的,您刚才提到将手稿数字化。我们知道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那么您认为这对敦煌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您如何看待这一潜在的应用?

高亦睿:人工智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它似乎会影响一切。所以我认为它可能也会影响敦煌学,可能会在图像处理方面有所帮助。图像处理就像视频制作一样,非常复杂、耗时,但有了人工智能,也许可以加快速度。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或许还能帮我们检测不同写本上的花纹样式。这非常有趣,因为这可能是我们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向引擎提供足够的数据,它或许能够检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或识别出手写体。

如果能够区分笔迹,判断这份手稿与那份手稿是同一个人写的,那将非常有用。如果是的话,那你就能判断其他50篇写本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我不确定人工智能目前是否能够胜任这项任务,但最终它可能会胜任。

记者: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敦煌学和中国学之间的联系吗?中外学者还能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高亦睿:敦煌学研究的是在敦煌或者来自敦煌的素材,包括敦煌石窟、敦煌地区的自然环境等等。当然还有在敦煌发现的写本,敦煌藏经洞里发现了大量的写本。还有一些写本的印刷品。所有这些东西的研究,我们可以称之为敦煌学。这是一个现代术语,这不是20世纪之前就有的研究方向。

敦煌学和中国学之间的关系,有很多重叠的部分。20世纪初,很多学者研究了大量来自敦煌的材料。这推动了汉学的研究。当时有大量写本被带到西方,所以在巴黎和伦敦的学者就开始研究,并发表他们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以说,汉学或者中国学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研究敦煌资料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也有人致力于研究敦煌资料的其他方面,这也带来了对于其他方面的贡献,比如说伊朗语言学或者佛教研究。这些其实都属于敦煌学。 敦 煌学和中国学之间有重叠,但又不完全一样。

敦煌莫高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莫高窟

我想,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其他国家的学者,我们都想更多地了解写本,以此来更多了解中世纪的中国。 比如,你会想了解当时的情况,这些手稿是谁抄的,他们一天抄了多少行等等。 有些手稿下面会有日期。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当时发生的事情。

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都对此感兴趣, 但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研究,所以结果也有点不同,但并不矛盾,因为中西方学者研究的是相同的材料。 双方角度不同,或可互补,这样的交流更有价值。

记者、编辑 /左禾欢

环球交叉点

东方卫视|深度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