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2.5万大军,由联军统帅额尔金、葛罗率领,目标直指北京城。

而清廷咸丰皇帝也对英法宣战,咸丰一方面下旨要求“整顿师旅,调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一方面让当时号称“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统帅3万余蒙古精锐马队,在八里桥拉下阵势,要与英法联军真刀真枪的战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此时的咸丰已经是精锐尽出了,而且也对英法联军非常重视,面对英法联军的“排队枪毙”战术,即持枪士兵按低、中、高排列,交替发射,两翼则佐以骑兵守卫。

面对这种战术,清廷的方法是利用骑兵快速机动优势,从侧面薄翼突击,随后骑兵对阵步兵就几乎是宰小鸡一样了。

不过清廷还是低估了联军的火力,加上英法联军临时变阵,将阵型改为无死角的圆形,再辅以康格里夫火箭火箭,炮击。清军骑兵还没冲到阵前就死伤惨重,而当清军的士气大受影响时,英法联军派出了从印度带来的手持长矛的锡克骑兵,对清军进行反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战斗几乎是一边倒,僧格林沁不愧身经百战,见势不妙率先逃跑,此役清军死伤人数几千,而英法联军仅死5人,此役直接将统领中国战场2000多年,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的骑兵,打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英法联军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不说,还将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于一炬,成为国人心中的痛点之一,而在北京沦陷之前,咸丰皇帝就趁夜出逃,最终命丧热河。

而南边也是战火纷飞,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军已经厮杀数载,面对曾经兵强马壮,猛将如云的太平军曾国藩可没少吃亏,这边战况激烈时,曾国藩也收到了“北上勤王”的圣令,要求曾国藩调集三千精兵,由鲍超率领北上勤王,但是其中有一条让曾国藩内心难受和警觉,就是这支部队到了之后,要教给胜宝率领,这胜宝能力可是出了名的差,素有“败保”之称,只因为是满洲镶白旗人而受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想救吗?答案肯定是想,他自诩读书人,又是名臣,君有难而见死不救,这以后还怎么混得下去,但曾国藩的内心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湘军算是“私人”的武装,而里面重用的人都是师徒、亲戚、好友等关系构成,是曾国藩的“发家之本”,也是在无数次战斗中锤炼出来的劲旅。

而与之相比的是,晚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腐朽不堪,别说与八国联军一战,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也是节节败退,让曾国藩的湘军硬是从一开始“敲边鼓”的,打成了主力,但说起来好听,待遇上却没有主力的待遇,往往是仗打完了,接收享福的时候“八旗爷爷”就来了,说曾国藩内心不怨是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湘军与太平天国的对战也是形势大好,自从1860年5月忠王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清军主力覆灭,曾国藩自此总揽全局,被封为两江总督,并且率军围困安庆,只要安庆陷落,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失去重要的屏障,那么拿下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于是曾国藩权衡再三,召集了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等人秘谈,之后马上复信一封给皇帝,内容非常的大义凛然,意思就是这件事(八国联军进攻)非常严重,鲍超虽然勇猛,但是不堪大任,不如让我或者胡林翼中的一人带兵往上勤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这一招非常的高明,一方面体现了自己非常重视,派出了更高级别,甚至我曾国藩亲自出马,另一方面则成功拖延了时间,因为当时曾国藩营地离北京距离数百公里,信件来往快马加鞭也得十天路程,这一来一回,加上接令后启程,别说勤王,可以说是“黄花菜都凉透了”。

果然之后还没等曾国藩动身,那边连条约都已经签完了,最终不但不用去,咸丰还下令让曾国藩好好解决太平天国的事情,而1861年7月,安庆终于告破,3年后,天京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