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展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s展厅

国产车加速感

国产车加速感

在这个短视频泛滥的年代,为什么还要看一个文字博主介绍汽车?其实,有些感觉,只能文字能表达,比如说加速度,不信你看,下面这段内容,视频应该如何演绎呢?

一起试驾的一共有3个人:我、男技术员、女业务员。

首先,男技术员开了一段,他非常保守,起步、刹车都很温柔。

接着,轮到我上手,大伙刚系好安全带,我就突然踩了一个地板油,瞬间,我感到背后有一股强大的推力,听到轮胎在地面打滑的声音,我的脑海里,甚至浮现出,橡胶和水泥剧烈摩擦,产生一股青烟。这种感觉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但是最强烈的一次。

与此同时,就在汽车启动的那一刻,仪表台上的一张纸,因为惯性作用,嗖地一声,从我耳旁飞过,死死贴在了后排女业务员的脸上。接着,她本能地发出一声尖叫声,我这个中年大叔,在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内,听到女生的尖叫,又在后视镜里看到她那花容失色的表情,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快感,我按捺不住,有再试一次的冲动。那是少年郎恶作剧得手时的成就感,一种久违的感觉。也是我体验过的最强加速度!

汽车发展到极致,比拼的已经不是安全、舒适、美观,而是一种心动与兴奋,有人说,汽车加速性能太好没意义,可能是那个人没有体验过瞬间血脉喷张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前段时间,我在某汽车4S店的试驾感受。

我家附近有一条汽车销售特色街,当时,我路过那里,一个风格独特的展厅,激发了我的探索欲望。那是一家国产车的4S店,这个品牌曾经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不懂风情的理工男,传闻技术实力还不错,质量也还行,但价格卖不高,品牌形象很一般。

我停车进去一看,展厅的装修设计,果味十足,整体色调为白色,非常简约。看起来,这不像是卖汽车的,而是卖手机的。4S店的吧台免费提供饮料,咖啡现磨,展厅里弥漫着一股星巴克的味道。

一个业务员非常热情,她说,刚到一台样车,要不要试驾一下?她还说,连她自己也没试过。我刚好有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果然,这款电动车没让我失望,我上一次体验到强烈的推背感,还是在11年前的美国。

▲ Corvette C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Corvette C5

美式跑车

美式跑车

2012年底,我去美国洛杉矶旅行,住在一个飞机教练的家里,他的车库里有4台车,让我很羡慕,分别是:

  • 第三代雪佛兰大黄蜂
  • 2000年的凯迪拉克Catera 3.0 L V6
  • 1999年的Corvette C5
  • 雪佛兰Tahoe,5.3

尤其是美式跑车Corvette C5,让我垂涎三尺,它采用5.7L V8引擎,百公里加速4.7秒。当年,在中国知名度较高的2013款保时捷911,百公里加速是4.9秒,而这辆Corvette C5,虽然是十几年前的老车,但加速性能依然比911强劲。

那时候,我坐在Corvette C5上,加速的瞬间,仿佛空间都被压缩了,一股强烈的推背感,让我感到头晕眼花。

但油车的加速感和电车还是不同,就算一样的数据,体感区别也很大,油车最大的问题是滞后感,就算你踩地板油,汽油也得先输送到气缸,接着燃烧导致活塞运动 ,然后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轮才开始转动。但电车完全不同,电光火石之间,车轮就扭动了,几乎没有时间差。总之,电车的加速感更强烈!坦率地说,当年,但凡去过美国的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两国的差距非常大,美国毫无疑问是全面碾压。那时候,美国的汽车,性能强,价格低。很多人去美国自驾游,目的之一,就是顺便体验高性能的美式肌肉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汽车来说,百公里5秒加速是一道坎,大于5秒,还属于家用范畴,低于5秒,才能算跑车。所以,5秒之内的汽车,几乎就是一个国家强大实力的象征。道理非常简单,当时拥有汽车品牌的国家,屈指可数,都是欧美日等百年列强。

当年,谁也不敢幻想,十几年后,中国的国产汽车会有大杀四方的局面。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别说百公里加速5秒,甚至4秒以内的电动车也很多,二十多万就可以入手,相比之下,百万燃油跑车的性能,也不一定能进入4秒区间。

苹果退出

苹果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2月2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上发了一条帖子,庆祝苹果放弃开发电动汽车的消息,上面有一个致敬的表情符号和一支香烟。

苹果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年由库克批准,苹果启动Titan计划,而后发挥「钞能力」,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至今,已投入十多年和数十亿美元,突然退出的决定,让2000多名项目员工非常震惊。

2011年,马斯克还在嘲笑中国比亚迪(BYD)生产的电动汽车质量不过关。

2023年5月,他就公开承认「比亚迪的汽车极具竞争力」,他在会议上说:「未来,十大汽车公司将是,特斯拉和九家中国汽车公司。」

2024年1月,马斯克居然发出警告,若不设贸易壁垒,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摧毁」全球竞争对手。

最新电池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电池价格

短短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短短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电动车的核心成本是电池,不久前,雷军表示仅电池成本就超过十万元,因此14.9万的价格是不可行的。

但到了2024年2月中旬,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一度电的拿货价,已经只有360元了 ,也就是说一百度的电池,只要3.6万。就算是三元锂电池,比如说18650的高端动力电池,100度的容量也只要5万元左右,而这个报价还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了保证市场地位,2024年伊始,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梳理产线资源,提出降低动力电池的价格,逐步进入0.3元/Wh时代。也就是说100度电,才3万元!!这已经不是价格腰斩,而是价格跳水。

此一时彼一时也,按照目前的行情,小米SU7车型两个版本电池包容量分别为73.6kWh、101kWh,就算高配版本是宁德时代电池,价格也不过4万而已。依我看,雷军还不如改个名,叫红米汽车,给自己找个降价的台阶。

我去年底在三亚租车,车行的经理告诉我,目前车行的车,减少了一些娱乐配置,采购价不到10万。使用一年后,打折出售,成为网约车。而这些车的运行成本,每公里只要一两毛钱,相当于传统油车的五分之一。

如果司机家里有车位,用谷电慢充,70度电只要20块钱,能开至少400公里,相当于每公里5分钱!简直是不要钱,免费开!

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苹果要退出电动汽车市场了,其实,库克应该已经闻到了一股血腥味,接下来的十年,世界汽车市场将血流成河。

中国巨大的电池和整车产能,势必外溢到全世界。就算欧美市场,用关税筑起城墙。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有非常巨大的需求,首当其冲的,就是出租车市场。

▲ 比亚迪宋 vs 拉达老爷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比亚迪宋 vs 拉达老爷车

去年底,我在乌兹别克旅行的时候就发现,比亚迪宋已经成为当地的高端车,电动车受到追捧。

很多人都认为,乌兹别克是中亚国家,油价一定很低,其实不然,乌兹别克是贫油国。2024年1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95号汽油价格为1.38万苏姆/升(人民币8元/升)。

但是,该国经济落后,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所以,虽然乌国的油价不低,但网约车价格非常低,没办法,如果高了,就没人坐。举例来说,我在乌国的一次网约车,全程15公里,耗时33分钟,居然只要12元人民币。

乌兹别克打车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兹别克打车记录

就算每公里8升油,燃料成本也要0.6元/公里,这段路程的总油费至少9元人民币,我付12元,平台还要手续费,汽车还要保养,司机到手的微乎其微。当地普通人的生活非常艰辛。所以,在中亚国家,网约车往往都是日本的右舵二手车,车况极差。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换成比亚迪的廉价电动车,那些花哨的功能,能省就省,价格压到十万之内,每天中午和夜间各充一次电,就能跑一整天。对司机来说,每天节省的油费,就相当于100元人民币,一个月就是3000元。要知道,当地的人均收入也不过2000人民币而已,这是非常大的油改电动力!

随着比亚迪秦7.98万的出台,几乎没有悬念,不久的将来,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将是中国廉价电动车的市场。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开朋友圈,看到一个某地大众经销商的广告:

  • 油比电强!
  • 6.8.万起
  • 全新宝来
  • 价格强,安全强,保值强
  • 全新宝来1年保值率超90%
  • 新能源你开1年后还能卖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张图,我不禁唏嘘,宝来居然沦落到这种地步?!很多年前,我在买人生第一台车的时候,宝来1.8T就是我的梦中情车。

2001年,宝来一上市便引起了车市轰动,当时,「驾驶者之车」的宣传语红遍了大江南北,它优秀的动力和操控,让国人第一次体验到了运动型轿车的魅力。基于PQ34平台的第一代宝来搭载1.8T发动机,定价在20万上下,成为当时国内最贵的A级轿车。尽管定价不菲,也挡不住消费者的追捧,上市第一年的销量就突破5万大关,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

▲ 第一代宝来 1.8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一代宝来 1.8T

20万,哪怕在2005年,都可以在宁波买一套小房子。转眼间,20年不到,宝来经销商居然打出这种毫无底线的广告!

市场就这么大,未来十年,中国汽车的崛起,必定让很多老牌强国的汽车业如履薄冰,不仅高端车被中国突破,低端车也是中国的天下。从这个角度讲,欧美日韩最近几年情绪不稳定,也是必然的。未来几年,个别国家,甚至还有情绪崩溃的可能。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系好安全带,好好活着,见证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