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团餐的生态体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有公司退出,有公司进入。号称“赋能美好生活”的平安云厨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平安云厨)全面布局科技团餐赛道,构筑共治共赢的科技团餐产业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耕科技智能,以团餐产业数字化为创新引擎,推动团餐产业生态建设,通过专业营养服务带动产业升级。然而,平安云厨究竟是真美好还是“云美好”,仍然值得深思。

让人造肉进校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食育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然而,平安云厨打着以“助力食育文化,提升国民健康”为己任的旗号,美其名曰联合佳沃精准营养研究院打造覆盖重点人群的食育体系,在各地学校开展系列食育课程,推进国民营养改善和健康水平提升,将食育文化传播落到实处。实际上就是自主研发前沿菜品、食谱、料包、植物肉等,通过新的技术,让人造肉的口感和外观更加接近真实肉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造肉是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到的一种食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秀杉称:人造肉一般没有不能吃的这种说法。毕竟人造肉也属于高热量食品,适量摄入到体内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性,所以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能吃的太多,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肠胃蠕动减慢之后,会伴随着腹胀和腹痛等症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主任医师吴彬称:人造肉吃了之后是有可能引起身体发热的,人造肉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很多化学物质和添加剂,而且人造肉的原料也是不卫生不安全的,吃了这样的食物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人出现恶心呕吐或者发烧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何修饰,无论如何修饰,人造肉也无法完全取代真正的肉食,而极力营销人造肉的平安云厨又是何居心呢?想来大概是逃脱不了一个“利”字罢了。

预制菜进学校

除了未来食品的研发,平安云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制菜的研发、生产、销售。其官网声称,迄今为止,平安云厨已自主研发预制菜品2000余款,形成冷冻、冷鲜、常温预制菜品三大系列,服务于团餐合作伙伴。其未来食品实验室聚焦面向新人群新需求的新锐食品、聚焦精准营养和健康食品、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食品及生物科技,如高科技食品植物肉的科研开发以及产业化。同时,实验室也针对校园团餐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提供食品科研支撑。通俗的讲,就是“科技狠活”进校园。

预制菜已经在公众舆论中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议。单一刻板的口味、来源不明的食材、不新鲜且高盐高脂的嫌疑,更为重要的——对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遮蔽,成为预制菜面向消费者的“原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自主分散的餐饮消费不同,校园餐是一种独特的食物供给模式:几乎没有其他选择,集中配送分发,面向稚嫩的未成年人。在围绕预制菜的种种疑虑还没得到澄清时,“预制菜进校园”更是让人产生焦虑——正在成长中的、最该得到充足营养的孩子们真的能从预制菜中得到健康成长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充满疑问。预制菜食材的新鲜和营养价值怎么保证?添加剂是否过量?原料与加工环境是否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我相信,平安云厨并不能给出一个切实的答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对媒体表示,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预制菜的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但“安全未必健康”,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别于普通成年人,应当更为审慎。预制菜进入校园以后,多方面问题均会影响到其安全性,从原料的选择到洗净切配、运输、食品包装材料等环节,均需要引起关注。除此之外,教育部也曾表态,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如何在食品产业规模化的趋势下更妥善地考虑校园供餐体系,依然将食物的“质量”和对孩子的呵护放在优先的位置。我想平安云厨的“科技狠活”并不能让家长、让社会放心。

佳沃还是“假”沃

在许多平安云厨的资讯里,平安云厨都在利用佳沃集团背书。作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集团,佳沃前瞻打造“农食数智大脑”,深入践行“三智两力”核心战略,激活农食产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以先进产业报效中国,以健康饮食引领高品质生活。一直以佳沃集团成员企业自居的平安云厨也因此吃到了不少红利。然而,企查查显示,佳沃集团只占小部分股份。作为平安云厨创始人兼现任佳沃集团执行总裁的高明名下有着17家公司,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左手倒右手构建复杂股权结构的资本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平安云厨“为美好赋能”的期待和“让学生更健康,更方便”的愿望无可厚非,但不能让学生成为小白鼠。预制菜、人造肉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现在还存在争议,对学生健康影响尚需时间验证的食品最好不要轻易引入校园餐饮中。其股权结构亦显得不够透明,究竟是真正的优质还是表面的华丽,或许还需透过浮华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