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开战之初,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三天攻克汉城,一个月内攻克韩国“临时首都”大田,重创韩军和美第24师,俘虏美军师长迪安,兵锋直指釜山,于洛东江和美第八集团军和韩军4个师展开激战。

9月1日,人民军突破洛东江防线,先头部队一度打到北纬三十五度线。此时人民军已经拿下了韩国92%以上的土地,解放区人口占韩国总人口的95%,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朝鲜半岛上打得如火如荼,我国领导层时时刻刻关注战争动向。当听到人民军在前线节节胜利,领导人誓言8月解放全境的消息时,主席忧心忡忡地说:“形势不容太乐观。美国派军队参加作战,会给朝鲜人民带来许多困难。我看这场战争有可能扩大为一场中美交兵的战争,还是未雨绸缪的好。”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主席的高瞻远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主席“未雨绸缪”的指示,7 月7日,总理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朝鲜形势和加强国防问题。朱总司令、总参聂总长、总政罗主任和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人林总、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滕代远、谭政、万毅、苏进、贺晋年、赵尔陆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项决议:一是调整部署。调38、39、40、42军和炮1、2、8师,限7月底全部调往安东、辑安、本溪等地集结。二是建立东北边防军,充实指挥机构。三是命东北军区提前做好后勤工作准备、兵员补充准备和政治动员工作。

7月底,从关内调来的四个军和三个师均已在指定位置集结完毕,军委发表了东北边防军的人事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聚奎为边防军后勤司令员。8月初,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改由高硕卿代理。

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总任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正式出国作战后,组织架构也进一步完善:彭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和朝鲜朴特使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细心的读者就发现了,东北边防军粟裕、肖劲光、肖华、李聚奎、高硕卿等五位主官,居然没一人在志愿军中任职。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说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大将。粟大将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毋庸置疑,林总曾说粟裕尽打神仙仗。解放战争时期,粟司令员指挥或参与决策了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淮海等战役,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五大主力被吃掉了三个。

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有两个没想到之说:一是南京的校长没想到,自己的五大王牌之首仅三天就完了。二是转战陕北的主席没想到,华野居然能从敌人密集的阵型中取上将首级。

因此,粟裕大将无疑是主席心目中抗美援朝战争的总指挥。在7月7日的国防会议中,与会的将军们也一致同意让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准备入朝参战。并向粟裕提前透了气。粟裕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积极立即着手筹划战事,特地派人从上海、南京、香港订购了许多关于美军的资料。

但是在7月10日,粟裕的高血压、肠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症同时发作。原因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曾与国军展开一场恶战,粟裕头部被子弹击中,幸而大难不死,但弹片却永久留在子弹里。战争年代粟裕老是指挥以少胜多的恶战、险仗,神经高度紧张,对大脑和身体也有一定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批准,粟裕转到青岛进行治疗,到青岛后,粟裕认为自己身体条件不能到东北和朝鲜开展工作,特地建议军委重新考虑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人选。然而主席依旧希望粟裕能统帅东北边防军。7月底边防军主官任命下达,仍以粟裕为一把手。

直到8月1日,罗瑞卿大将到青岛探望粟裕,发现粟裕身体状况并未好转,且一直在为去东北和朝鲜的事情而焦虑,影响康复,才建议军委换人。

粟司令员无法上任,但东北边防军必须有人统帅,这时,主席只能先让东北军区司令员高硕卿代管边防军。8月上旬,高硕卿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代司令员兼政委。

高硕卿是陕北红军出身,武功高强,曾一人搏斗打死两个反动士兵,但在红军中长期从事的是政治和地方工作。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副书记、东野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也是从事地方党政管理工作,对军事指挥经验较少,不适合指挥部队出国作战。

而且虽然高硕卿本人精力充沛,是个工作狂,但东北军区和东北边防军两头也难以兼顾,因此让其代管东北边防军,是出于暂时性考虑,等待真正一把手人选的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副司令员萧劲光,红军时期当过红五和红七军团政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算是资深将帅。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打了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时统一指挥长春围城。四野大军南下,萧劲光指挥12兵团在衡宝歼灭了桂系精锐。1949年12月受命组建人民海军,任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

既有政工经验,又有参谋经历,还当过军区和兵团一把手,指挥过以少胜多的战役和大兵团歼灭战,萧劲光无疑是非常合格的入朝部队副司令员人选,事实上,军委已经确定将萧劲光调离海军,任东北边防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可是,当时人民海军几乎是从零起步,1950年2月和苏联签订的舰艇订货协议要落实、海军总部机关要完善、国军起义人员要安排到合适岗位、得从陆军中挑选合格人才补充海军……这一系列事情千头万绪,很多工作在萧劲光布置下已经开了头,如果这时直接调走萧劲光,海军很多业务就无法继续进行,这并不合适,于是这一调令就这样搁置下来,直到志愿军组织架构健全后才不予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肖华,大家也很熟悉了,红小鬼出身,是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也是最年轻的红军主力师政委——19岁担任红一军团红一师政委。抗战时期任343旅政委,率部东进山东,开辟鲁西根据地,被称为娃娃司令。之后长期担任115师和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主管山东根据地部队政治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跟随罗帅到东北,先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部队取得了新开岭大捷,后在最艰难的时刻担任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协助指挥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时参与长春围城战。建国后调任总政副主任。

作为三红一(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出身的军政双优人才,萧华担任东北边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非常靠谱的。可当时总政机关刚建立不到半年(1950年4月建立),副主任只有分别代表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萧华、甘泗淇、傅钟等三人,工作任务非常烦剧,萧华根本抽不开身,于是这一调令就这样搁置下来,直到志愿军组织架构健全后才不予考虑。

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李聚奎,大家也很熟悉了,平江起义出身,红军时期曾在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西路军第九军待过,可以说是经历丰富了。抗战时期待过386旅、山西新军决死队。解放战争时期干过冀热辽军区参谋长、军调部执行处副处长,后来和黄克诚一道为东野前线搞后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李聚奎任副司令员,主要就是管后勤,因为李聚奎曾具体组织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四野南下中南等重大军事行动的后勤工作,天津战役时曾跟刘亚楼拍胸脯,你要打多少发炮弹都行,我这没问题。

实际上,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聚奎也是一直在负责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后勤工作。但因为开战之初,我方没有考虑到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只是下令志愿军所有后勤工作由东北军区具体负责。

然而,入朝作战三个月后,后勤工作的艰巨性大大超过所有人预料:运动战阶段连续几次战役间隙时间非常短,部队战术手段多变,前伸迅速,运输线急剧延长,而且入朝参战兵力猛增,后勤力量增长不大。这些都使后勤保障任务大大加重。

其次,志愿军入朝作战时正值隆冬,气温低寒,傍山、盘山公路常常为冰雪填塞,而且朝鲜半岛三面临海,地形狭长,道路布局既不利于由北及南的供应运输,又不便于东西两线的相互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敌人依仗海空军优势,对我运输线狂轰滥炸,给我方后勤造成了巨大压力。

四次战役后,李聚奎去志愿军总部汇报工作,提出将国内和朝鲜后勤工作分开,由他本人负责国内后勤,出国后由志愿军成立单独的后勤司令部负责,并提议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就这样,李聚奎也没能在志愿军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