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诉说喜怒哀乐的建筑外置器官

在建筑之中,楼梯的责任重大。放置在室内的角落,楼梯需要解决垂直交通问题;放置在重要节点,楼梯则承担着标志空间属性的重任。

螺旋楼梯是华丽而柔和的;直跑楼梯是果断而理性的;平行双分楼梯是庄重不容置疑的。他们也被放置在外立面,丰富着建筑的形状,变成表达喜怒哀乐的建筑外置器官

01.打破界限——楼梯住宅

02.眺望历史——巨型楼梯

03. 空中花园——曼哈顿螺旋塔

04. 取景框中——楼梯间

05. 天梯人间——巴塞罗那尖拱桥

06. 结语

01

打破界限

楼梯打破了住宅的边界,以强势的姿态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阶梯植物享受阳光,阶梯下的人们彼此羁绊。

▲楼梯住宅,东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梯住宅,东京

被楼梯侵占的住宅有一个封闭的北立面。而被楼梯打破的大面积南向玻璃里面贪婪的享受阳光,微风和庭院里的绿意。

▲封闭的北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闭的北立面

楼梯住宅由两个家庭共用,而空间沿对角线分布,使得三代人可以在同一屋檐下舒适共处。这座灰色的楼梯内部容纳了浴室和实际的楼梯,就像独特的,属于住户的秘密基地。而楼梯的上部有日照充足的平台,承载着绿植并为猫咪攀爬提供了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剖面图

灰色楼梯不仅将会承载两个家庭的共同回忆,还沟通着建筑与环境。 面向街道,它与道路相连,仰望蓝天,它用天窗呼应自由。 于是,它沟通邻里,面向街道,闯入自然,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缔造羁绊。

02

眺望历史

人们拾级而上,眺望城市的历史。看向过去的成就,庆祝城市的战后重建。由MVRDV在鹿特丹中央车站前广场设计的巨型楼梯于2016年5月16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庆祝鹿特丹城市重建75周年而搭建的巨型楼梯

这座巨型楼梯通向鹿特丹历史建筑Groot Handelsgebouw的屋顶。这个临时支架系统是鹿特丹为了庆祝城市战后重建75周年而举办的盛大的文化活动-‘Rotterdam celebrates the city!’的一部分。

▲巨型楼梯联系着周围的纪念性建筑及火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型楼梯联系着周围的纪念性建筑及火车站

人们站在楼梯上,将南部港口高大的起重机,脚下的城市新中心,北边的Blijdor动物园,这座年轻城市的一切尽收眼底。

MVRDV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Winy Maas说:“以前我每次从Kriterion看完电影出来,都会在平台上歇歇脚,眺望这座美丽的城市。Groot Handelsgebouw作为荷兰城市重建中一个极其优秀的建筑,理应在鹿特丹下一轮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里搭建楼梯的原因之一。”

▲人们在巨型楼梯上举行庆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在巨型楼梯上举行庆祝活动

就这样,在巨型楼梯的终点,人们在眺望台上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城市,内心汹涌澎湃,居民们通过楼梯以故乡为傲,游客们在这里了解这座年轻有活力的城市。

倾斜的楼梯呼应了鹿特丹中央火车站的屋顶形态,也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标志性建筑连接起来,这座通往城市标志性历史建筑的构造物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于是,楼梯的叙事伴随参观者的脚步展开了历史的画卷,与公民们一起庆祝这座年轻城市的战后重建75周年,庆祝和平,庆祝岁月。

03

空中花园

阶梯打破了建筑原有的完美立面,向冷酷无情的玻璃幕墙宣战。当人们开始忏悔,他们将绿色植物搬到空中,向地球诉说自己的无知,并借此慰藉在繁重的工作中变得麻木不仁的人们。

▲66层高的塔楼,是纽约第四大面积的超高层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6层高的塔楼,是纽约第四大面积的超高层建筑

这座The Spiral(曼哈顿螺旋塔)由铁狮门Tishman Speyer开发,特纳施工公司承建,容纳辉瑞、德普律师事务所、特纳施工公司和汇丰银行等大型公司,毗邻曼哈顿西区的高线公园和贝拉-阿布祖格公园。

▲从街道望向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街道望向建筑

纽约,经济狂欢之地,寸土寸金,这里的建筑理应彰显财富,梦想与未来。建筑师采用了阶梯状的建筑语言,迎合场地退线规范的要求,由纽带状的阶梯将体量向顶部慢慢收缩,使得建筑拥有稳定感。

▲设计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示意

建筑师对自然环境的关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体量促使着这座大楼拥有一条绿色纽带。这围绕建筑而上的巨型“楼梯”同时回应着植物的生长需求,为办公的人们提供了每一层向室外开放的露台

▲设计示意动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示意动图

阶梯上的植物经过合理的布置,它们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样貌,即使在同一时间下,建筑各个朝向的植物因为日晒方向及风速的不同也会显现出不同的色调。

这个绿色的“旋转楼梯”承载着的空中花园将敞开怀抱,为在高压下奔走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临近的精神休憩之地,同时迎接附近的鸟类、蜜蜂和蝴蝶,将纽约的生物多样性扩展到城市的天际线。

04

取景框中

爬楼梯的过程通常是乏味的。人们迫不及待到达目的地,并不在楼梯上驻留。可如若在匆忙的脚步中,旅人抬起头,发现天与城就在不远处等待自己的到来。随台阶而下,离一切越来越近,与生活相亲。

▲从楼梯间看向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楼梯间看向外界

这部楼梯很平凡,它是一段沿等高线布置的社区组团内部楼梯,不远处即是路易一世大桥。

游客在不经意间进入这一楼梯间,光线引导着转折,一系列的洞口将外部的景色划分为天,城,水,墙面本身不厚,南侧打在侧墙的强光在和内墙的明暗对比中进一步削减了墙体的感知厚度,强化了取景体验。

▲楼梯间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梯间示意图

设计师通过楼梯间设计着游客的体验。三个相接的动态取景框下面是空间的转折,紧接着,游客来到第四个取景框前。这个取景框中,游客看到的是随着地形起伏的城市景观。

▲第四个“取景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个“取景框”
▲最后一个“取景框”及楼梯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个“取景框”及楼梯的出口
▲从环境中看楼梯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环境中看楼梯间

经由暗处转折跑消化跌落的高差,玻璃砖滤进的光线标识了社区公共房间的存在,也出现了在波尔图房子室内大量出现的裸露粗糙石墙。第四个洞口逐渐后退,从玻璃转廊下再次面对室外强光,视野、体感温度、风环境剧烈切换。

这样的变幻,将游客一步步带入室外环境,这些取景框像电影的画面,将外部世界一帧帧委婉道来。在平平无奇的楼梯之中,人们有丰富的情感体验,餍足生活中平静的美好。

05

天梯人间

桥上的楼梯引领人们完成一段神圣而庄重的旅程。从凡间踏入天路,到达庇护所,再落入人间,落入灯火喧嚣的尘世。

▲呼应两侧不同坡度岸线的不对称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应两侧不同坡度岸线的不对称结构

这座尖拱桥一侧与城市直接相连,而另一侧与城区之间有拱门与漫长的步道相隔。而这座桥的顶端——两端楼梯相接之处,一个用尖顶包裹拱券的房子封闭了这里最开阔的视野。

▲走在尖拱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尖拱桥上
▲尖拱桥的阶梯设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尖拱桥的阶梯设置

拱门与桥上的小屋限定着纯净的天空,回到古老拱门下,面前首先是一处放大节点,向桥上攀爬的路则被收窄,放大节点的石砌栏板也明显高于正常尺度,给这里带来被包裹的房间感和庇护感。

从收窄的阶梯向上,梯段踏面同时收窄变陡,身体两侧的栏板也同时迅速降低直至消失,已然在踏入一步一惊险的天路,这时再进入最高处的小房子,它的庇护属性得到真正体现,似乎也确实是用作一个小礼拜堂。

停留缓解惊险的情绪,下行前方面对的是密集的城区,从小礼拜堂中如同神一样走下,连这种异样的神圣感都跟前半段面向天空攀爬的神圣感形成了对偶。

▲人们在桥上举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在桥上举行活动

人们跨越拱桥,期望到达对岸,却在不经意之间,通过楼梯完成了神圣的情感体验。人们在桥上举行活动,桥与楼梯默默的注视着人们,注视着这片大地的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文明的奇迹,倾听着人类的悲欢欣喜。

结语

建筑总是沉默的,建筑的属性需要观赏者踏入其中进行体验。含蓄的建筑师们通过设计楼梯,渴求与使用者分享自己对场地的感受。

这种感受可能是关于人与自然的,楼梯强势的打破人与自然的界限,建筑师将使用者拉入自然与环境之中。

这种感受可能是关于历史与文化的,建筑师站在场地之上,倾听土地的故事,看向人类的创造, 有感而发,并希望与游览者共享由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带来的喷破汹涌的情感。

建筑伫立在那里,楼梯帮助来到这里的人们体验建筑师在设计之处便留下的情感印记。楼梯就这样成为了建筑的外置器官,无声的引导游览者,诉说着建筑的喜怒哀乐。

参考资料:

1.楼梯住宅:https://www.gooood.cn/stairway-house-by-nendo.htm

2.巨型楼梯:https://www.gooood.cn/stairway-house-by-nendo.htm

3.The Spiral曼哈顿螺旋塔:https://www.gooood.cn/the-spiral-big.htm

4.取景框楼梯间:

5.巴塞罗那尖拱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zUxMjMyNQ==&mid=2247484281&idx=1&sn=25ae498f52c5139fda1d6b2bb238c584&chksm=c374f613f4037f054a6a685fd8fdf28da1b343ee48e6ceed6f99be4d11924b761d27a2c39547&scene=21#wechat_redirect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和个人制作

编辑王奕惠

责编YenYen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