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学习被动化、社交同质化。

科技飞速进步,物质生活也明显高于从前,但是取悦自己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昂了。

自从短视频媒体诞生,千篇一律的罐头笑声和千奇百怪的内容呈现。

让人类的快乐阈值,就像步入中年的BMI指数,越来越高。

我们已经没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精神的飞升。

在二三十年前,现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们,还在校园与书海中徜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文字构建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的漂流岛屿。

对阅读的渴望,就连每个学期发了新课本,语文一定是最先被翻的起了毛边的课本。

于是,和青春有关的日子。

除了少年人千回百转的心思,还有荷塘月色边拢着轻纱般的梦,也可以是泰戈尔生若夏花的绚烂。

与我国文脉氤氲的台湾,有着相同的语言体系。

近现代也涌现出如三毛、余光中、白先勇之类的文坛杰出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翻看台湾本土的语文教材,却着实令人大吃一惊。

同根同源

自从上世纪中叶蒋介石退守台湾,祖国便与这片飘零的孤岛,隔海相望至今。

他临走时,带走了藏于南京故宫博物院上千箱文玩字画,让许多国宝至今无缘得见昔日故土。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蒋自然不甘心偏居一隅,想要重返大陆的野心,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当中。

现如今再回看,整个台湾,没有人比这位“枭雄”更有故土情结。

上世纪五十年代,整个岛内都弥漫着一股奇特的氛围。

当时只要有一点点“红色”苗头,就会顷刻间招致国民党疯狂的扑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蒋家人执政期间,台湾的语文课本当中,文言文的占比达到了近乎八成。

其中,多采用《论语》《孟子》《中庸》等经典。

还有古代专门为儿童启蒙所著《弟子规》《三字经》。

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灌输中国传统文化。

在少年时期,便与大陆语文教材无限趋同了:有苏东坡的《赤壁赋》,王羲之经典的《兰亭集序》,李杜的诗词更是受到极大喜爱。

也无怪乎他们这么重视古文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蒋介石离开台湾,带走了一批咱们国家的博学大儒,山水花鸟堪称一代宗师的张大千、“两清校长”梅贻琦、国学大师南怀瑾等。

尤其是梅贻琦先生,他当年被国民党硬生生架上飞机。

虽然有过离别之痛,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

相反,他一手组建了台湾的新竹清华大学,并出任“教育部长”。

正是因为有这些才高八斗的学者,台湾的文化才有如此灿烂繁盛的今天。

无论是早年间三毛的风靡、到后来琼瑶的言情统治了整个两岸。

到如今台湾优质的剧作,都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

这一代人的成长,多少都带着些“书卷气”。

斩草除根

但是随着蒋经国的去世,李登辉和陈水扁,先后成为台湾的掌舵人。

在他们的任期,台湾的语文课本迎来第一次大的改动,传统文学的比例缩减至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删减了文言文的比例,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台湾依旧没有将外国文学放入基础教育的课本当中。

取而代之的,则是张爱玲、简嫃等近现代文人的散文。

再看两岸的课本差别,大陆的语文教材,关注的的是体裁的多样性,以及行文当中的意向表达。

就像我们小时候做的“阅读理解题”一样。

一轮圆月、一蓑烟雨都在这种有意识的引导之下,成为学生锻炼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

况且,大陆的语文教材,随着学生年龄渐长。

选择的题材与内容更为广泛:上了高中,就会接触到汤显祖的《牡丹亭》,也会见识到司汤达,对于底层人民与资本主义阶级的尖锐冲突。

而台湾的课本,则聚焦在人文关怀上。

他们可能会针对某位作者,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以及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写下《再别康桥》的徐志摩,在大陆的语文课本上,只是最下边的寥寥几字注解。

而在台湾的《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当中,则长达221个字。

但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西方优秀文艺作品,到现在看来,也着实令人摸不到头脑。

但2004年第三次删减文言文的占比,直接缩减为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更是连每周语文课的上课时间,由原先的5小时缩减为4个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一堂课45分钟来计算,原来的语文教学每周至少有6节课。

但是现在,每周基本上能上4~5节课。

本以为这就已经是政客以权柄,操控民众思想的底线。

却不料,在17年菜菜子政府掌权之时,直接将传统文化部分,比例降低至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倒行逆施的举动,直接点燃了岛内教师的怒火。

他们高呼台当局将教育当成儿戏,直言不应该过早的将政治主张,加诸于三观尚未成形的儿童身上。

只是将两岸之间难以弥合的伤口上撒盐,是“数典忘祖”的行径。

数典忘祖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它们相同族群与社会背景的人们交流的工具。

更是纷杂社会当中,同根同源的人们互相辨识的工具。

不论是汉语、英语或者其他种类的语言,都曾经历经特殊的社会变迁或者相同的传播路径,才有如今如此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人类飞速发展的当下,每个人掌握不同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说是生存技能,不如说是扩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人种、跨越物理限制的交流。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这种世界范围的传播与交互影响当中,拥有了自己的拥趸。

作为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更是与祖国血脉相连。

这一“脉”,流淌的是千年的黄河水、弥漫的是卷帙浩繁的中国字。

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白话文抑或是文言文,我们认识的,只是一笔写不出两个“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