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人生,绝对是所有女性都值得品读的一生。

这位“全世界最权势”的女总理,二婚嫁给了同居12年的导师,两人低调扯证,既没有办婚礼、也没有生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始至终,默克尔还保留着第一任丈夫的姓,那么,绍尔为什么能忍受妻子的行为呢?

其实,绍尔压根不在乎冠谁的姓氏这点小事。他热爱自己的学术,可以为了一个项目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婚姻中,他和默克尔除了周末有时间相聚,平时几乎不见面,两人在各自喜欢的领域各自发展。

为了给默克尔营造一个安稳的大后方,绍尔严厉要求学生们不准讨论他和妻子的事,凡是以“德国女总理”来说事的学生,都会被绍尔以“拿不到合格的学分”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甚至连2015年默克尔的连任就职仪式都没有出席,媒体们能捕捉到他和默克尔的画面少之又少。

正是有了丈夫绍尔这样,既不干涉妻子、又充分尊重、理解和支持她的举动,使得默克尔的政客生涯中从未因为家庭问题被媒体捕风捉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默克尔为什么没有和第一任丈夫走到最后呢?

难道第一任丈夫和现在完全不同,喜欢借妻子的身份大做文章?最终被默克尔一脚踢开?

其实也不是,默克尔的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和绍尔的脾气、性格都十分相似,而两人之所以没有走到最后,只能归结为:年轻时不懂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克尔和第一任丈夫的恋情始于校园初恋。

学生时代的恋情总是美好的,而默克尔的这段恋情,不仅横扫了她被同学冠上的“从未被吻过的女孩一族”的耻辱,而且一向低调的她,开始和校草男友同进同出,高调秀恩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来以学习成绩傲然于人群的默克尔,第一次尝试到了别样的滋味。

这种感觉和优异的成绩带给她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记事开始,父亲就一直以“永远要做得比同龄人优秀”要求默克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家中长女,默克尔必须给弟弟妹妹做一个好榜样,而她也从未让父母失望,总是拿着最好的成绩回家。

生活中,父母毫不偏颇的爱意,令默克尔在拮据的环境里,找到了温暖内心的力量,这股力量一直支撑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时期,默克尔因为无法和同龄人一样穿得光鲜亮丽,衣裳除了灰色就是黑色的便宜货,因此被人取了一个不友好的外号:灰老鼠。

在青春期、最要面子最躁动的时期,默克尔从未被同学的举动而困扰,她强大的内心促使她更加上进,远离那些充满了低级趣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默克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在这里,她不必再提心吊胆被告密,但她早已练就了控制情绪的能力,这为她日后进入政坛打下了无形的基础。

在一群青春四射、活力逼人的女孩中,留着短发、穿着如同“大妈”似的默克尔,偶然引起了校草乌尔里希·默克尔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乌尔里希·默克尔最终用诚意打动了默克尔。

两人同是学霸,但乌尔里希·默克尔外形出色,而女友却打扮得老气横秋。

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恋情,甚至觉得两人一定是“毕业就分手”。不过,他们却在毕业后就进入了婚姻,令那些想看戏的人大跌眼镜。

默克尔总是有这样的能力,在不被所有人看好时,打出一手令人惊艳的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社会向两位年轻人敞开了怀抱,默克尔逐渐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枯燥、一成不变的生活,转而向政坛进攻。

而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依旧醉心研究学习,可以为了一个项目沉浸其中。

两人的性格差异逐渐显现出来:一位冷静温和,享受独处;另一位个性奔放,喜欢同人打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隔阂也越来越深。

结婚4年后,年轻气盛的默克尔选择离家出走,当时她只想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这段婚姻。

第二年,这段曾经高调甜蜜的恋情,最终以离婚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依然认为大学时期的那些经历,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离婚后,她依旧保持了丈夫的姓氏,并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单身。适当的空窗期,未必不是对前任的一种怀念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这就是时间的魔法。

经历过政治生活的洗礼,默克尔更能尊重和理解与自己爱好、性格、习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半,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在一起时又有自己的甜蜜时光。

这就是生活的真面目:无论多么精彩,最终都会回归平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克尔在这样的生活逐渐找到了一些乐趣,例如为丈夫准备早餐。

她曾在和尼日利亚总统共进午餐时,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非常喜欢烹饪,只要她在家,每天起床都会为丈夫准备可口的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换成是几十年前,默克尔或许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为爱人洗手做羹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