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恒生指数再度大涨,时隔九个月,重新收复19000点。(来源:Wind)

01

“技术性牛市”的加速器

——近来港股为何持续演绎?

市场火热的背后,除了上涨本来的惯性,一则关于股息的利好消息更是成为加速器,为“技术性牛市”注入新的活力。

上周有媒体报道,国内监管机构正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时,在取得股息红利时所需缴纳的20%的所得税。(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事实上,在现行税制之下,相较于那些在香港本地开立账户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渠道南下的内地投资者须支付更高的红利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而言:

内地个人及投资基金(如公募基金)在H股上需缴税20%,红筹股则可高达28%;而企业投资者(如社保与险资)持有12个月即可免征。

与此同时,香港账户投资者所涉及的红利税率则更为宽松,H股仅需10%,红筹股最高亦不过10%。

此次红利税调整的涟漪,或将首先涌向个人投资者。尽管对于社保与保险等一以贯之偏好高分红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他们本就不涉及港股通红利税这一问题,直接的税收减免的确较为有限,然而,如果公募基金同样被纳入此次调整的范畴,那么其引发的浪潮有望更为深远。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每年经由港股通机制征收的红利税总额约为450亿港元。假设内地个人投资者在港股通的投资占比约为1/4,那么预计潜在调整每年所带来的直接税收减免约为100亿港元。倘若公募基金也被纳入其中,税收减免的数额或可翻倍,达到200亿港元左右。(来源:中金公司)

这一举措,无疑将在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为当下港股的热度注入一剂强心针。

02

估值“洼地”的“红利”

——港股通红利税调整影响几何?

先说“洼地”:

尽管近期经历了大幅反弹,但几经坎坷后的港股当前估值仍然非常便宜。恒生指数PE为9.7倍,PB为0.95倍,在全球范围内皆属“洼地”,颇具吸引力。(来源:Wind,截至2024.5.10)

即便撇开估值“均值回归”的趋势不谈,当一批优质的港股资产在无人问津的低估之境散落一地,亦能为“翻石头”的α收益提供较好的淘金机遇。

2月以来,港股通资金基本持续日度级别净流入港股,且幅度逐渐加大,年初至今共计净流入2,054.11亿元,规模已达去年同期的两倍。(来源:Wind,截至2024.5.10)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提振之下,“北水”有望继续“跨过香江去”。

再探“红利”:

港股的本质是离岸的中国资产,在港股的大金融与公用事业板块中,汇聚了银行、保险、煤电、新能源运营商、全国性城燃公司以及核电公司等一众优质资产,多家企业更是以慷慨的分红率著称。

加之当前港股处于长期折价状态,即便是将当前港股20%的红利税率纳入考量,对于当前全部A/H两地上市公司而言,投资港股的股息率依然更具吸引力

截至目前,港股通央企红利(931233)股息率为6.6%、港股通内地金融(H11146)股息率为6.8%,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HSMCHYI)股息率为6.5%。(数据来源:Wind,股息率取股息率,截至2024-5-10)

这便在某种程度上揭开了过去一年里,内地南向资金对港股高分红板块青睐有加的神秘面纱。以高分红为代表的央国企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以及中海油占据了今年年初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的前三位。(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当资产配置直面低利率时代对于投资性价比的要求,当监管引导与市场偏好及公司治理优化趋势共振,新一轮红利风格的投资时代或许正在扬帆起航。

而投资红利,港股的确是一片沃土。如果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得以落实,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内地投资者对港股投资的热忱,尤其是那些与高分红相关的个股与指数,并在长期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这一次,港股的故事或将不同于往昔。

03

大涨之下的追本溯源

——本轮港股到底涨的是什么?

港股大涨的背后,本质上是全球资本的再平衡与角力。

24年至今,“以黄金计价”的美元与“以汇率衡量”美元指数严重背离,金价的大涨伴随着美国实际利率中枢抬升。传统的分析框架面临“失灵”,其背后的成因离不开美国国债供给的无限增加导致的货币贬值效应。

随着美国大选的钟声渐近,拜登政府希望维持经济稳定,以获得更多的政绩和扭转选民的支持率。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美国的经济乍看相当不错,然而掩于数字之后的,却是联邦财政赤字的膨胀与美国国债余额逼近10%增幅的暗潮涌动。(来源:招商策略)

这意味着,美元的价值正在被蚕食,虽然从表面上美元指数尚能保持相对强势,但相较于黄金等供给之锚,欧美日整个货币体系都在经历悄无声息地贬值。

即使当前美国通胀韧性持续,但降息叙事下美元“易下难上”,同时美元内在价值下跌,可能预示着一旦降息周期真正开启,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便将“一触即发”,一系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都可能面临定价的调整。

历史上,港股的表现与美元指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因此在美元走弱的周期中,港股的估值有望经历一场系统性的提振与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对于手握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在本轮美元潮汐中没有积累泡沫、甚至全然低估的中国资产,或许就是目前更优的对冲策略。

尽管在过去几年间,相较于不少境外指数的大放异彩,投资港股的“Hard”模式也让不少港股基金持有人一度失去信心,留下了众多“伤痕累累”的资金,但当遭遇“史诗级”抛售后出清已经足够充分,当全球资本格局更迭再度注入活水,当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仍是大势所趋——

投资者不妨稳扎稳打,在高股息红利类资产基础上,逐步增加恒生科技、医药等产业配置。

挖掘基还是那句话,无论当下流入港股的资金出发点是对估值回归的信仰,还是对股息性价比的期许,是对价值投资的坚守,还是对定价权的角逐,归根结底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风乍起,风也正吹向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