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树立“河南非遗新青年”的品牌形象,搭建更为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非遗青年人物,河南非遗公众号推出了“非遗新青年种草计划”,每月发布“非遗新青年创新作品”“非遗里的河南热卖榜Top10”和“豫见非遗新青年”,让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以青年担当焕新非遗传承,用青春力量让传统文化绽放更多光彩。

“豫见非遗新青年”第4期为大家推出河洛非遗新青年王山山张璞

01

王山山:指尖铿锵 绝代芳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在洛阳东郊白马寺镇的一处金银作坊内,王山山精雕细琢,展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独特工艺和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8岁的王山山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随父学习金银细工技艺,能把一块普通的金片、银片打造成纹饰精美、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他是一个在“快餐时代”坚守传统手艺的金银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银细工技法,就是利用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通过长时间在金、银上的精雕细琢,从而得到纹饰线条流畅、精美细腻的作品。”王山山介绍,制作一件作品,要经过熔料、捶揲、成型、灌胶、绘画、錾刻、细工、镶嵌、打磨抛光等步骤,往往需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甚至一两周才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物之美,唯有匠心。王山山说,与其他技艺相比,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必须沉下心来,在喧嚣中坚守内心的宁静。自15岁开始入行,他紧握手中的榔头、錾子等,一敲就是20多年。伴随着他指尖的铿锵,镌刻于金银之上,流转为绝代芳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技艺的魅力在于匠心与传承。如今,王山山一边坚守匠心、不断制作出可以真正留世的佳作,一边通过开设非遗传习所、收徒等途径,将这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授给喜爱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人,至臻传承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器虽然绚丽夺目,雕刻者却是寂寞的。王山山说,他耐得住这份枯燥与乏味,每当看到冰冷的金片或银片经过千万次精心雕琢,最终制成精美的艺术品,他便感受到了作品的温度和灵性。

02

张璞:敢揽“瓷器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正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简而言之,锔瓷就是将已经破损的瓷器修复好。36岁的张璞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他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赋予曾经破损的瓷器新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璞是洛阳东郊白马寺镇人,历史上这一带银饰作坊集中、银匠众多,张璞的三爷和父亲都是手艺高超、远近闻名的银匠,对用金银器等“修补”瓷器这门手艺独具匠心。受家庭影响,张璞从小就喜欢上锔瓷这门手艺。经过多年勤奋努力,他的技艺逐渐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璞说,对待每一件作品他都精益求精,而每当修复好一件瓷器,他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锔瓷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并努力把它发扬光大。”近年来,除了收徒传艺,张璞还积极参加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公益活动,义务传授非遗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器易碎,磕磕碰碰难免出现破损,常让爱瓷之人痛心不已。我的工作就是根据器物的年代、器型、破损部位等,设计不同样式的锔钉或花钉,对瓷器进行修补、装饰。镶入锔钉或花钉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成另一种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展现出一种新的美感。”在张璞的工作室,他一边对一件瓶口破损的民国时期的彩绘瓷瓶进行修补,一边介绍。

只见他对瓷瓶的缺口进行仔细观察后,手持“金刚钻”在缺口两侧小心翼翼地打孔,然后先把银丝嵌入孔中填充,再用锡补齐缺口,接着根据缺口大小选择合适的银片,经过淬火、錾刻等流程后,制成祥云形状的花钉。之后,他把缺口处打磨整齐,抹上松香,贴上花钉,巧劲儿一送,再经小锤敲打,花钉便服服帖帖地挂在瓶口了。

在张璞行云流水的操作下,这件历经沧桑的瓷瓶,经过锔瓷,增添了几分韵味,焕发出独特之美。张璞介绍,对于裂开的瓷器,需要先捆瓷,使瓷器的裂缝贴合,再在裂缝处镶入锔钉进行修复、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花钉锔瓷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加之收益艰难等因素,掌握这门手艺的匠人如今很少了。张璞表示,对于这一项民间传统技艺,他有责任也有能力继续将它传承下去。

来源:洛报融媒、视觉梦工坊、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