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9日

是全国节能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

今天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

今年的主题是,

“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

你知道吗?

一顿早餐

一次自驾出行

一次热水澡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

跟“碳”息息相关

今天,

成都发展改革重磅推出

成都上新呐》第三期

一起来了解

碳足迹管理

什么是碳足迹?这个备受全球关注的“热词”来源于两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碳”息息相关,一顿丰盛的早餐,一次愉快的自驾出行、一个塑料袋、一次热水澡都伴随着“碳”的身影;从企业来说,产品的原材料获取、生产、配送、销售、使用和废弃等过程都离不开“碳”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碳足迹是指个体、组织或活动对地球气侯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碳足迹按照对象可以分为个人碳足迹、产品碳足迹、组织碳足迹和国家碳足迹四个类别。

以欧洲为代表的低碳先发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完整的碳市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今年4月,成都也打出一套“组合拳”。

碳足迹管理,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密码”?

“含绿量”提升

个人生活更低碳,企业产品更畅销

碳足迹记录了个人、产品、企业每个环节的碳排放。

以个人为例,据统计,夏天只要所有人把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33亿度电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算一笔账,有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用电量800多度/年,33亿度可以满足300多万人用上一年。

对企业而言,生产经营能耗更大,若在原材料采购、运输环节、生产制造、经营活动中加强碳足迹管理,减少碳排放,制造出来的产品便更具节能低碳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中国造”产品持续畅销全球各地,特别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表现非常抢眼,合计出口达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9%。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双碳目标,以欧洲为代表的低碳先发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碳足迹要求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念好外贸“生意经”,就需要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提升产品“含绿量”,进而提升“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节能低碳产品,人人都爱!

碳足迹管理有了“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碳足迹核算、数据库建设、碳标识认证、碳足迹应用场景以及与国际衔接与互认等重点任务囊括其中。

做好碳足迹管理

成都建机制、搭平台、给政策

今年4月,《成都市推动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机制方案》《成都市2024年推动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责任清单》印发,形成推动碳足迹管理的“朋友圈”。

龙头企业正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截至目前,通威股份已拥有2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光伏产品碳足迹认证数量已达33项,其中包括国际ISO和法国CRE等体系。在碳足迹数据库建设方面,通威股份也参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和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借力“校园大脑”做好碳足迹管理方面,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发挥碳足迹数据库研究优势,丰富完善成都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企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审核认证和碳足迹标识提供数据支撑。

海关部门也是成都推动碳足迹管理的“好队友”。作为海关系统最早开展低碳工作的技术机构,成都海关技术中心跟踪国际贸易规则,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服务,帮助企业掌握产品碳排放结构,开展针对性碳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共为30余家企业提供40余个产品单元的产品碳足迹认证核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成都会依托这个技术中心定期组织国际性沙龙活动,邀请全球业内人士参会,围绕碳足迹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推动成都碳足迹管理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碳足迹管理的多个环节都需要资金助力,成都拿出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

成都推出了“碳足迹认证零碳券”,支持、引导企业对其生产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鼓励企业公开碳足迹报告,量化产品碳排放量并以碳标签形式呈现,每张“碳足迹认证零碳券”面额3万元,每个企业每年最多申领1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成都推出的“能力建设零碳券”、“碳核算零碳券”、“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每张面额分别为4千元、2万元、5万元。

成都正加快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采取“赛马制”确定 6 个重点产业园区,市级财政连续 3 年累计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成都还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落后产能淘汰、支持智慧能源发展应用,并给予企业数百万元到超千万元的资金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和企业都是碳足迹的实践者。个人做好碳足迹管理,可以从身边小事入手:打开一扇窗户,取代室内空调,夏天使用空调时,可以把温度稍微调高几度。

对企业而言,原材料获取、加工制造、储存、运输及销售、使用、报废及回收等环节若实现节能减排,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会“走”得更稳健。

总之,在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碳足迹管理,让绿色低碳蔚然成风,这也给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助益。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总投资25323.3亿元!成都市2024年重点项目计划正式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