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也允许偷面积了。

这两天,媒体报道深圳即将发布新的建筑设计规则,里面重点提到了阳台面积计算、建筑高度限制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规的内容主要变化有三点:1、减少公摊、提高得房率;2、放开阳台、凹槽等限制;3、修改不合理的绿化率,空调尺寸等。

一句话来说,就是未来深圳的新房得房率会比现在普遍的75-80%要高,预计下周就会有正式文件发出来。

这对深圳市场还是很利好的,深圳房价不低,差不多每平米都要几万块钱,公摊减少了,买同样套内面积的房,会省下来不少一笔钱。

比如同样是套内75平的房,按5万一平来算,以前25%公摊的时候,要花500万;现在10%的公摊,只需要417万,相当于打了83折。

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深圳现在的房子已经普跌了30%,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它确实还是不便宜,毕竟是一线城市,集结了全国最高端的产业和高收入人群,你想要他很便宜也不现实,所以说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有些买的起的刚需又还在观望。

想等,无非就是希望房价还能再往下降一降。

所以如果公摊这事落实了,也算是给刚需又省了一笔钱吧。

而且就四个一线城市对比的话,深圳的新房普遍75%的得房率算很低了,另一个很低的城市是上海,和深圳差不多的水平。

相比较起来,广州和北京要好很多。

广州去年就发了政策,现在很多楼盘的得房率能达到90%,甚至是100%。

北京虽然没有相关政策支撑,不过这几年很多项目的得房率也在提高,现在普遍能达到90%。

这么来说,后期深圳公摊调整之后,预估上海也会有提升得房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很多二三线城市早就在公摊上出了政策,包括前几天出了新政的佛山、惠州,以及中山、珠海、福州、武汉、成都等地。

不过要说的是,目前和公摊相关的政策有两种。

一种是以深圳这种提高得房率、减少公摊为主的政策;

另外一种是以肇庆为代表的直接按“套内面积”卖房的政策。

当时肇庆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很多有关“肇庆取消公摊”的说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肇庆按套内面积卖房的前提是,房子的总价并没有变。

房子的总价不变,按套内面积算,就意味着房子的单价涨了。

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卖房的噱头而已。

真正有利好的是深圳这种提高房子得房率的公摊调整,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人担心得房率上去之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也会变成目前肇庆这种形式,变相的把房子的单价提上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觉得当下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说实在的,不管是三四线,还是一二线城市,其实是没必要搞公摊了。

因为现在楼市的典型问题是库存太多,新房和空置二手房的去化周期已经超过25个月,比国家想要达成的“18个月以内”的限制是要高的。

去库存,也已经是现在楼市的主基调,而且未来一段时间都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你新建出来的房要怎么卖出去,有什么优势?也就是你怎么才能让大家心甘情愿把手里的钱拿出来买你这个房?

对刚需房来说,性价比是第一位,但对改善房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拼品质。

昨天成都著名的豪宅麓湖开盘110套,超过6倍认筹,上千万一套的房子在成都来说总价够高了吧,但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现在国外连“公摊面积”这个概念都没有,香港早几年也取消了公摊,欧美一些地方甚至是买卖双方先确定好建房图纸,明确标清楚卧室、客厅这些位置和面积后,才开始按图施工。

就不说我们会不会达到这种标准了,单就说我们能称得上好品质的房子,都不多。

江浙那边的房子可能会好一点,珠三角这边就稍微差一点了,但总体来说,好房子还是很稀缺。

预估后面会有更多的城市调整公摊,提高房子的得房率。

这也可以看作是zf的有意引导,在政策端给房企提供建好房子的前提,未来楼市的刚需肯定是不够用的,还是得靠改善来拉需求。

靠改善,就得把好房子建出来,让大家有改的欲望。

所以我预计全面取消公摊的年代就要来了。

全面取消公摊,其实真的是个大利好了,骑虎难下的是最近几年市面上得房率比较低的房子,尤其是那些房龄老了,赠送率又不高的房子,未来是一点赢面都没有了。

所以趁着这一波调整,卖掉垃圾资产置换成地段更好品质更好的房子,哪怕亏点,或者少赚点,长期来说都是值得的,因为以后的房子品质都在提升,你的房子如果太烂,肯定会被人嫌弃。

有人问市中心的老破旧跌了很多能不能买?或者要不要卖,这个你只能把他当成一个理财产品,就是单纯看出租回报率,超过3%以上你再考虑要不要,否则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换更好的新房次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