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房贷政策三连发,到位吧?刺激吧?没想到吧?

首套房首付比例15%,有史以来最低,二套比例降至25%,公积金利率下降25个基点。全国范围内房贷利率不设下限。鼓励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用做保障房——等于说用政府信用为整个行业兜底。

单就政策而言,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

但是,我总是害怕过分美好的一切,包括政策。

白岩松老师问,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花钱?于是,我们看到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一样多的诱惑:黄金周旅游,还有一路看涨的黄金本身,淄博的烧烤和天水的麻辣烫,绿牌新能源车,家电以旧换新,教培行业重新开张,胡锡进老师带头进入的股市,五十年的国债,以及15%的首套房首付......

其实花钱不难,难的是你得有钱先。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92万元。

这个数字并不高,即便如此,这还是被平均以后的数字。

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

也就是说,央行制定了近乎完美的政策,可惜只会对极少一部分人能起作用——而这部分人十有八九已经有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政策不好,是他们的收入辜负了政策的一番好意。

有人说降低首付是为了让低收入者上车......也有人把话说得很难听,说这不过是把收割韭菜的镰刀往下挪了一寸。

中国人消费的基本心理机制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什么时候敢于“寅吃卯粮”呢?那就是看到房价在上涨,房产投资带来的财富效应比任何刺激政策都更有效。

房价如何才能上涨?

坦率地说,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地产基本已经到头了,人口净流入或者基本稳定的核心城市,房价还有一定上升空间,然后长期高位运行——不是房价本身要涨,而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吹大了房价的泡泡。

也就是说,从三十年、五十年的大周期来看,房价被一次次“重新定价”,因而具有较强的抗通胀能力。

买房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好在也不一定是最坏的选择。

至于政策本身,是不是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美好,还是要观望观望——房价企稳,收入上升,那才是楼市复苏的根本。

别急着all in。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