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复审内容显示,美国将于未来两年,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含电动汽车用及非电动汽车用)、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讲武德!美“饱和式”制裁即将落地

不讲武德!美“饱和式”制裁即将落地

锂电方面,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25%提升至100%,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将于今年从7.5%提高至25%,非用于电池汽车的锂离子关税将于2026年从当前7.5%提高至25%。若这一政策按期落地,中国锂电恐怕再难于北美市场取得商业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贸易纠纷的拉扯,时至今日,国内出海企业早已熟悉美国外贸双标的“基本盘”,新能源领域企业体感尤甚。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商务部就针对多个领域的中国出口工业零件加征关税,意图全面振兴美国工业全产业链条。但这一关税政策遭到了包括特斯拉、福特、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总部或在北美建有总部或重要生产基地企业的强烈抗议,四大车企甚至一纸诉状将特朗普政府告上美联邦最高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后联邦法院认定特朗普签署的总统决议违法,但这完全没能阻止美国政府继续“找角度”出台打击中国制造的各种政策,甚至这一趋势还蔓延至拜登政府时期。尤其在2024年下半年,民主、共和两党已经开始谋划新一届的政府选举竞争,如何获得更多的选票,两党在努力稳定自己的选民基本盘的同时,也不忘惦记对方的“墙角”。

从近十年的两党派别看,民主党的人口基本盘在于有色族裔、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的科技新贵及new money、传媒经营等,而自特朗普势力上台后,共和党基本盘中工人阶层的声势甚至有高过“老钱”的趋势,“白左盛行”固然是“权贵们”有意营造的氛围,但也不难看出共和党对这群“失意人群”寄予了很高的政治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显然,民主党也在努力试图争取这支充满新老愤青的选票人群。对于习惯在逐利道路上反复横跳的老美两党,寻找共同敌人,转移发展及立场矛盾是再简单不过、却又最行之有效的政治手段,面对美国工业体系衰落导致的工人失意,两党“当然”要找一个“替罪羊”来掩饰阿美莉卡只为资本家服务的基本国情,紧随制造产业转移的,还有产业发展“黑锅”的转移,而作为过去20年全球产业转移最大的受益国,中国“理所应当”被接收了这口“黑锅”。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民主党选择渲染“中国通过不正当竞争造成了美国工业体系的衰落”、通过制造中美产业对抗转移矛盾、意图收获工人群体的好感及明年的选票,拜登最终选择了和特朗普一样的“最不当人”的玩法。也正因此,无论是电动汽车、锂电池还是打火机、螺丝钉,放弃幻想、面对现实、审视自身、苦练内功才是国内企业出海发展的基本盘。

不讲文德!欧盟推“饱和式”限制法案

不讲文德!欧盟推“饱和式”限制法案

相比美国的“明牌双标”,欧盟的贸易政策就显得“有理有据”很多。

今年2月,欧盟出台了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对产品强制性标准的区域性政策——《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案》,法案规定,容量大于2千瓦时的电动车电池就需要提供碳足迹声明,一旦超过欧盟规定的碳足迹阈值(目前未设定),电池产品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这一政策将于明年2月18日起正式落地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来呢,欧盟以外的锂电企业以为只要明面儿上测算下碳足迹,实际上靠购电协议(PPA)或购买绿证(ERC)这两招“惯用伎俩”就能安全落地。但最近欧盟又制定了一条逻辑非常清晰的补充性法案配套细则,细则不仅要求进口的每一块电池都需要有详细的生产信息,且对生产所用电力来源做出详细规定,而纳入评估的计算电池碳足迹的电力数据模型只有两种:全国平均电力消费组合碳足迹数据和直连电力碳足迹数据。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全国平均电力消费组合碳足迹指的是电池所在生产国所有电网碳足迹的平均值,举例来说,如果A国的电力资源8成由火电供应,其余2成由风光水核补充,那么该国全国平均电力消费组合碳足迹数据就会很差,欧盟将“拒绝签收”该国生产的电池。

按这一条政策来评估,当前全球制造产业规模排名前十的工业大国全都会被pass,单一清洁能源目前尚不足以支撑任何一个工业强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能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欧盟还有第二个筛选标准——直连电力碳足迹。翻译过来,就是看锂电生产企业直连的生产电力是否环保。

这里有两种情况,如果A企业连的是所在国的国家电网,那这一标准就自动变成了前一条标准;所以其实这一条标准在实操层面几乎是量身定制了唯一的一种可行的电力体系标准——零碳工厂的“绿电直供”,比如厂房顶密集布局光伏板,以此来作为产线生产的主要电力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条标准对国内锂电企业而言,听起来就已经是强人所难了,就更遑论实操了。一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工业大国,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战略一直是基本国策,为的就是最大分摊能源供应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不稳定风险,单一新能源还不足以支撑我国的巨量能源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厂区自建绿电体系供给自身目前也只是在小范围试点,一是模式尚不成熟,二是不是任何地区风光资源都足够支撑绿电体系的基本发展需求。

梳理到最后不难发现,美国和欧盟“不讲武德”的同时,“文德”同样也是再讲不了一点。两兄弟“一武一文”,上三路下三路齐攻,最终为的都是构建各自完整的电池制造体系、重塑全球电池产业链。发展的求生之路上,“死道友不死贫道”已成为欧美锂电或者欧美制造产业新的“政治正确”,想要破局,似乎也只能是用魔法击败魔法了。

下一个魔法师何必出自霍格沃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