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彦芳 贾艳艳

单位 |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前 言

梅毒,通常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隐性梅毒的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9.91%上升至2019年的82.95%[1],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和发现梅毒病例的主要手段,但梅毒的最终诊断还需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目前梅毒采用的治疗手段以青霉素为主。

案例经过

主要病史:患者14岁年轻女性,主诉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我院妇科门诊诊断:外阴溃疡,门诊医生开具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本次结果

看到这个结果首先疑问:会不会是梅毒假阳性?

我们用的试剂是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梅毒抗体S/CO值2.45为低值标本。于是我们首先查看仪器运行正常,试剂在有效期内,查询当日质控在控;其次查看该标本也无脂血、溶血、黄疸、凝块,查看临床资料,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干扰,排除了假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标本

疑问2:难道是该酶法试剂的问题?于是,换另一化学发光仪器进行复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复查结果

化学发光S/CO值10.56,结果为阳性,同时结合临床资料,猜想该患者的外阴溃疡有可能是一期梅毒“硬下疳”,于是接着做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梅毒确证试验结果

该结果TPPA阳性,TRUST滴度1:32,说明患者正处于梅毒感染期,且传染性强,但按以往经验,TRUST高滴度的血清,其酶法S/CO值和化学发光的S/CO值都会很高。

疑问3:会不会梅毒抗体浓度太高酶法出现带现象导致S/CO值偏低?

于是将患者血清进行1:10,1:20,1:40,1:80,1:100稀释,稀释后的样本再次进行酶法检测,没想到结果全是阴性,排除了前带现象。

根据我们实验室血清学结果结合病史,临床将患者诊断为隐性梅毒,并进行足剂量青霉素治疗两个月后复查,TRUST滴度下降为1:2,治疗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后结果

案例分析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3日侵入血液循环,此时无临床表现,2-4周出现“硬下疳”,是一期梅毒的特征,此时机体最先产生的是梅毒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M以及IgG。IgM抗体出现的时间早,在感染2周后出现,持续的时间短。IgG抗体出现的时间晚,在感染4周后出现,可终身存在[2]。

一般梅毒一期“硬下疳”症状出现后7-15天,血清中才会产生另一种非特异性抗体[3],又称反应素,其滴度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过程,绝大多数可转为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所检测的是抗梅毒螺旋体的IgG和/或IgM类抗体,本次案例中,我们所采用的酶法和化学发光试验,都不能区分是IgM抗体还是IgG抗体。该患者第一次检查TP-Ab时,可能处于感染早期,还未产生大量IgG抗体,只有少量的IgM抗体存在,故S/CO值比较低。

其次,有文献报道,15kDa, 17kDa,44.5 kDa,47kDa几种抗原存在于梅毒整个病程,是梅毒的主要抗原[4],化学发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所用抗原就是这几种抗原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还有可能是感染者早期没有产生针对这几种主要抗原的抗体,产生了少量的梅毒其他相关抗体,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属偶发事件。

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所用抗原为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经超声破碎后得到的可溶性抗原成分包被明胶颗粒,检测梅毒抗体,理论上讲颗粒上含有全部的梅毒抗原蛋白,实验的敏感度会高一些,考虑:若以后在工作中再遇到类似病例,可用倍比稀释法将样本稀释至1:80以上来观察TPPA的滴度会到多少。

最后,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也打破了我们的定势思维,不能以经验来预想结果,提醒我们要认识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TRUST)的滴度很高,特异性抗体(酶法或者化学发光法)的S/CO值并不一定就很高,其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性 ,和各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关,可能该患者从一开始感染梅毒,体内螺旋体就很活跃,在感染早期就产生了高滴度的非特性抗体,若推迟就诊时间,有可能TRUST滴度快速上升,对机体损害越高,特异性抗体也会迅速增加,S/CO值升高。

总 结

在检验工作中,不能只看眼前的结果,要去深究标本背后的原因,更不能以经验之谈审核结果,更多时候要与临床沟通,结合病史,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和医生解决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科室的梅毒检验流程,我科对于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S/CO低值的标本,尤其是S/CO为1-5的标本,都需要行TPPA、TRUST复检,排除假阳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将梅毒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为梅毒确诊实验室,工作中应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法学的梅毒确诊试剂,以备标本复核或对可疑标本的进一步确证试验,推荐用ELISA/化学发光法筛查联合TPPA、TRUST试验,在梅毒的诊断中有不错的价值,提高了诊断符合率,为监控和诊治梅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岳晓丽,龚向东,李婧,等.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8):668-72.

[2]黄文喜,章平,郑和平,薛耀华,孙艳霞,谢文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1):193-96.

[3]龙振华.梅毒血清学与临床[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7):438-439.

[4]尹跃平,吴勤学,张良芬,等.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3):186-188.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