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陆文学自传传记》)

 《陆羽烹茶图》局部 赵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羽烹茶图》局部 赵原

1.公元773年,一个小孩出生了,不知何种缘故,这个小婴儿被丢弃,成为一个弃婴。

始三岁,惸qióng露,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抚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文学自传传记》)

2.复州竟陵(湖北天门)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收养。名字来源于,“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姓定为陆,名羽,字鸿渐。

3.智积禅师教鸿渐识文断字,习诵佛经,读书习字。智积禅师喜欢饮茶,陆羽学会了取水、烧水、煮茶。

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陆文学自传传记》)

4.陆羽无心于修佛参禅,有志于儒业,但是禅师不许,想让陆羽习禅,大概十三岁那年,陆羽离开寺院,跟随一个戏班子跑江湖。

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5.在戏班子里,做丑角,陆羽很勤奋,从一个学徒变成一个台柱子。

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召予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因与之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云:“白驴、乌犎,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书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陆文学自传传记》)

6.一次演出中,意外认识竟陵太守李齐物(天宝5年,公元746年被贬官到竟陵太守),受到李太守的赏识,太守赠书并推荐他道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学习。邹夫子饱读诗书,是当时的大儒。

7.经过5年的潜心修习,陆羽成长了。公元752年,也就是天宝11年,京兆尹王鉷因罪被杀,崔国辅受到牵连,贬为竟陵司马,开始与陆羽有交集。崔国辅与李白孟浩然相交甚笃。

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唐才子传》)两个爱茶人,开了对茶做深入的研究。

8.公元755年,23岁的陆羽离开竟陵,他开始有目的地考察茶产地、品种与制作等基础知识。这一年爆发了安史之乱。陆羽途中听闻此劫,写下《四悲诗》。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陆文学自传传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羽烹茶图》局部 赵原

9.公元757年,陆羽来到湖州杼山妙喜寺,于此他遇到了诗僧皎然,两人一见如故,友情长达四十余年。陆羽在妙喜寺寓居三年(《新唐书·陆羽传》: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皎然曾写下《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茶在陆羽和皎然的生活里,成为非凡意义的存在,这也为陆羽深入研究茶学,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距离妙喜寺不远的玉真观,住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就是李季兰,美貌和诗文俱佳。皎然一心向佛,李季兰喜欢着俊秀的皎然,而我们长相很普通的陆羽只能暗恋着这位美丽的女子。

皎然写过一首拒绝诗,送给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爱,那就干脆拒绝,这就挺好。李季兰息心,大病一场,陆羽悉心照料,两人建立感情,有诗为证《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愈后,李季兰写了一首诗给陆羽:

遥忆江南景物佳,

湖清水秀竟风华。

何当共品山泉水,

细雾升腾慢着茶?

可惜命运弄人,唐代宗李豫听闻李季兰才色双绝,便下了一道圣旨招其入宫。两人再也没有交集,陆羽息心,一心扑在茶事的研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抱石 试茗图局部

10.公元760年,28岁的陆羽开始著作《茶经》。初稿完成于公元765年。这些年,他在湖州的僧俗两界有很大的声望。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采摘茶叶并不是去采摘绿色的草啊,而是远远地爬上山崖,在这些地方采茶叶。茶叶在春风的吹拂下舒展叶片,当篮子装满时,太阳已经斜向西方。我熟知通往山寺的小径,时常在野外的人家借宿。请问这王孙贵族所喜爱的茶叶,何时能在我的碗中绽放出花朵般的香气?

你看诗人和陆羽一起去采茶,想着快点制作出来,好好去品一品啊!

陆羽身边,很多就是这样的爱茶人,他自己也是个茶痴,痴心人,天不负!

11.公元766年,在扬子江畔,考察茶事的陆羽遇到州刺史李季卿。便邀请陆羽一起乘船。李季卿想喝一杯陆羽煮的茶。他听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士兵取水归来,陆羽举勺一尝后说:“这虽是扬子江水,但并非中心之南零水。”士兵立马大声争辩:“我操舟江中,见者数百,汲水南零,怎敢做假?”陆羽不说话,将桶中水倒掉一半,再举勺一尝,然后点头说:“这才是江心南零之水矣!”军士闻听此言,立马红着脸说:“我取水靠岸时,因小舟颠簸,桶中水洒掉一半,我怕被责怪,于是就取了江边水填之。”李季卿立马举起大拇指:陆君,真乃神人也!”这个啊,就当做一个有趣的故事看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公元772年,64岁的颜真卿调任湖州刺史。并于陆羽相交。773年,陆羽被召为幕僚,并参与《韵海镜源》的编写。773年,颜真卿为陆羽建了一个亭子,名曰“三癸亭”,此处成为湖州文人雅士的集会之所在,来此的有张志和,著名的道士诗人吴筠、大历十才子的耿湋等。

《题杼山癸亭》

颜真卿

杼山多绝幽,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

炎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猴,巢鸟来枳椇。

俯视何楷台,傍瞻戴禺路。

迟回未能下,夕阳照村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竹山堂连句里,记录了颜真卿和陆羽的交游和雅会。

774年(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真卿湖州帖

颜真卿何湖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为颜真卿的提携,陆羽得以完成他的传世之作《茶经》,颜真卿可谓陆羽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

13.公元775年,颜真卿帮助陆羽在湖州青塘村建房安居,名曰“青塘别业”,陆羽自号“桑麻翁”,在此安心创作,研究茶文化。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篱笆边的菊花应该是近期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

哈哈,你看,这就是陆羽的生活,在山中干嘛去了呢?可能是研究茶树去了吧!

14.公元780年,在皎然的资助下,《茶经》得以出版。

15.公元790年,陆羽在上饶居所听闻智积禅师圆寂,写下了《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公元804年,陆羽去世。其人去,其书存,其精神在这片神奇的东方叶子里,长久地相伴相随。

这样的一本《茶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