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产业抓住了储能电池发展机遇,形成动力、储能电池比翼双飞的发展局面。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15%,占电池出口约17%。根据对全球储能市场预测,未来储能电池将占电池总出货量的30%左右,储能电池发展必将赋能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5月28日,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发言中指出,储能电池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国际能源署2023年10月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2023》显示,随着电动汽车普及以及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世界化石燃料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趋于平稳。

国际能源署强调,全世界都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且势不可挡,其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21年的13倍,可再生能源将占新增能源装机容量80%,其中太阳能占一半以上,5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

国际能源署2024年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预测,在成本下降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760GW以上;在净零情境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国际能源署的结论进一步确立了电池储能是未来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许艳华表示,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科学家都在进行不同的储能技术路径的研究,从商业化可持续角度来看,电池储能在整个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目前储能电池也已经成为众多电池企业角逐方向。特斯拉很早之前就在探索如何在家庭和工商业领域应用储能电池,并先后推出Powerwall和Megapack等不同储电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2023年发布的“宏图计划第三章(Master Plan Part 3)”中提出,到2050年人类社会可全部依靠可持续能源生存发展,储能是关键一环。马斯克也曾在多个场合称,可持续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而太阳不会一直照耀,风不会一直吹,这些能源需要固定储能装置。

就在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工厂预计2025年一季度投产,年产能为1万台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GWh)。Megapack就是将采购来的电池集成为大型储能电池组。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不仅供应电池电芯,同时也供应储能系统产品。今年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天恒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系统外观近似20英尺标准集装箱,系统总容量可达6.25兆瓦时(MWh),同时可实现五年电池容量零衰减。

宁德时代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营收为2852.5亿元,营收占比为71.15%;储能电池业务营收为599亿元,营收占比为14.94%,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对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在业绩会上曾强调,行业里不少人认为储能电池好做,实际上更难,储能电池的最大特点是寿命要达到20年以上,并且大的储能项目对电池一致性要求更高。

曾毓群指出,“1吉瓦时(GWh)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大概需要150万颗电芯,再加上其他零部件,总和相当于一架大飞机的零部件数量,对产品一致性要求是汽车动力电池的10000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并网运行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数量达到486座,新增装机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功率达到18.11GW,对应的总能量存储容量达到36.81GWh。

在全国已建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占比超9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不过,我国也正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除17个锂离子电池外,还有11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液流电池和混合储能项目分别有8个,以及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和2个钠离子电池项目等。

5月11日,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投运,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储能工程技术研制取得关键性突破

钠电曾被视为锂电的低成本替代方案。相对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易于提取、成本低廉,低温条件下性能更好,在大规模储能方面优势明显

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南方电网战略级技术专家陈满公开表示,钠离子电池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成本造价可降低20%至30%,在充分改进电池结构和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度电成本可下探至0.2元/千瓦时。

随着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钠离子电池储能也有望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当前产能利用率还相对较低。

今年4月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指出,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200吉瓦时,而同期全球电力储能年总装机量约为100-120吉瓦时,供过于求明显,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企业库存高企,电芯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释放速度。

随着行业持续激烈竞争,扩张海外市场成为储能电池的出路之一。宁德时代、比亚迪储能、海辰储能、阳光电源、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天合光能、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南都电源等企业都在加速“走出去”步伐。

目前中国储能企业出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纯贸易模式,与国外系统集成商合作、出口电池,或是国内集成商直接出口系统产品,这也是当前的主流;二是寻求海外建厂机会,一般是与车用动力电池一起建设,以便提供更好地本地化服务。

包括储能业务在内,中国电池全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全球。

据电池联盟统计,有16家镍钴锂金属资源企业在11个国家部署产能,有18家四大材料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有10家电池生产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规划产能超过500GWh。2023年,动力+储能电池出口已占到总出货量的21%,比2022年增长10个百分点。在中国以外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接近30%,中国四大材料出货量占全球75%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欧美市场由于电力市场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较好,已经成为中国头部储能产业链企业的重要业务布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