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科技,还在“突围”。

近期,爱玛科技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爱玛科技实现营收49.54亿,同比下滑8.97%;实现净利润4.833亿,同比增长1.16%。拉长周期来看,这是爱玛科技上市以来首度出现一季度营收下滑,而且1.16%的净利润增速也基本是在原地踏步,种种迹象表明——爱玛科技已经出现了增长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增长放缓的并非只有爱玛科技这一家车企。

据侃见财经梳理发现,无论是行业龙头雅迪,还是高端品牌小牛,业绩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很显然,在经过了前几年的“换车潮”之后,两轮电动车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虽然车企所处的大环境都一样,但作为行业巨头之一的爱玛科技,恐怕是这么多车企中最焦虑的。

增速放缓

五年前,《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具体内容方面上,“新国标”对车辆的结构、配置、零部件、电器安全和无线电骚扰特性等都增加了不同的要求,并为淘汰不合格电动车设立了过渡期。

伴随着“新国标”的推行,两轮电动车产销持续攀升,2020年产量更是超过了5000万辆。在行业“井喷”的推动下,作为龙头的爱玛科技也过上了好日子,2019年至2022年爱玛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04.2亿、129亿、154亿和208亿,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15.95%、23.8%、19.33%和35.09%。

股价方面,虽然在上市后经历了短暂的探底,但进入2022年之后爱玛科技的股价便开始回升,按照2023年最高的48.78元计算,一年时间翻了3倍。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地的过渡期基本设立在2023年,因此这一轮由“新国标”带来的换车潮也在2023年进入尾声。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显示,2023年国内电动两轮车整体销量约在5500万辆,2018年发布的《新国标》政策催生非国标车替换潮,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行,引来了3~5年的市场增长;随着《新国标》政策缓慢落幕,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销量将回归到常态替换、少量新增的状况。

没有了风口的加持,爱玛科技的“好日子”也随之走向结束。从季度业绩来看,自从进入2023年二季度后,爱玛科技的业绩明显转弱,最近4个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7%、-7.08%、0.18%和-8.9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97%、-3.47%、-34.89%和1.16%。在业绩增速下滑的影响下,爱玛科技的股价也跌回了原形。截至5月30日收盘,爱玛科技股价报收34.7元/股,虽然最近股价已经开始回升,但跟最高点48.78元/股相比,股价依旧跌去了超过2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增长放缓的并非只有爱玛科技这一家车企。例如,行业龙头雅迪控股,其2023年营收增幅就较上年下降了3.27%;还有主打高端两轮电动车的小牛电动,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6.3%,全年净亏损大幅攀升至2.718亿元。对比之下,爱玛科技的表现也就没有那么“不堪”了。

转投电动三轮车

4月26日,爱玛科技发布公告,拟投资30亿建设爱玛科技集团丰县产业园项目,用于进一步扩大电动三轮车产品产能。

要知道,爱玛科技上市时募集的资金也才16.8亿。很显然——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爱玛科技想要将电动三轮车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

不可否认,发展电动三轮车业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数据显示,我国电动三轮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57.24亿元增长至2022年398.27亿元,同时随着大功率电动三轮车占比持续走高,国内整体电动三轮车市场均价稳步增长,2022年电动三轮车的平均价格达到了2855元/辆。

但是,想要在电动三轮车市场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根据智研咨询研报显示,虽然近几年电动三车行业发展增速,但电动三轮车的企业数量也随之急速增长,全国共有电动三轮车品牌厂家500余家,目前年产量超过十万辆的企业有10家左右,分别是淮海、金彭、宇峰、步步先、力之星、新鸽、宝岛、百事利、平安人家、常力。

和电动自行车相比,电动三轮车市场比较分散,虽然爱玛科技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已经是龙头,但在电动三轮车市场并没有优势。

不过,对于爱玛科技而言,大力发展电动三轮车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毕竟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其竞争力确实不强。例如,从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蓄电池”来看,爱玛电动车的电池主要采购自天能与超威,但是雅迪已经采用的是自家的第三代TTFAR石墨烯电池;再从专利数来看,截至2021年,爱玛的实用型和发明专利分别为70件和8件,而雅迪则共有1350件专利,其中实用型专利、发明专利分别为330件、29件,很显然,爱玛和雅迪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再看研发费用上,2023年爱玛科技的研发投入为5.89亿元,占总营收的2.8%;同期,雅迪的研发投入为11.92亿元,是爱玛科技的超过两倍。就如开头说到,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卷产品、卷技术、卷创新将是必然,但是对于缺乏技术护城河的爱玛科技而言,压力显然很大。

或许是对其发展前景感到不乐观,不少机构也选择卖出爱玛科技。截至今年一季度,爱玛科技的机构持仓家数为28家,相较于去年一季度的56家已经直接“腰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