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业宏观

5月制造业PMI为49.5%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1.3和3.6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0.8%,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略有加快。

外资继续唱多中国资产

瑞银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调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港股目标价;同时,花旗将比亚迪港股目标价从463港元上调至475港元,摩根士丹利将小米集团目标价上调25%至25港元,摩根大通将贝壳目标价上调至51港元。另外,5月30日,亚太股市集体调整,日本、韩国、越南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1%,A股虽受到波及,但跌幅相对小了很多,存储芯片、半导体、汽车等板块表现活跃,两市涨停或涨超10%的个股数量接近40家。还有一个好现象是,外资并没有出逃,当天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0亿元,为连续第二天净买入。港股科技股也相对抗跌,恒生科技指数当天仅微跌0.33%。高盛日前表示,近期股市出现回调并不令人意外,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入市机会,继续维持中国A股的增持评级,预计沪深300指数在2024年12个月内上升空间为14%。

30家A股公司依规发布减持计划

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落地满一周。作为首次以规章形式亮相的减持规则,也被市场视为A股史上最严、最全面的规则。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减持新规运行首周,合计有3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数据显示,上述30份减持计划中,3份涉及控股股东减持,7份涉及“董监高”减持,10份涉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其余则涉及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拟减持首发前股份的情况。从减持原因来看,上述30份减持计划均因个人资金需求。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史上最严减持新规日渐显效,减持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预期和管理,进而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

二、公司

退市新规落地首月54家公司“披星戴帽”

最近被“披星戴帽”的93家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实施ST或*ST。具体来看,*ST巴安、*ST洪涛等39家公司因“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而被实施风险警示。*ST亚星、开元教育等19家公司则因为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他情况还有:ST春天、*ST有树等24家公司最近一年审计报告带有“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表述;19家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未对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正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等。除此以外,5家公司因向控股股东或者其关联人提供资金或者违反规定程序对外提供担保且情形严重,4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还有2家因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及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等原因,皆被实施风险警示。

“挑战英伟达联盟”出新招

周四美股尾盘阶段,AI总龙头英伟达出现一波快速跳水,跌幅扩大至3%。在周四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微软、谷歌、Meta、英特尔、AMD、思科、博通、慧与科技宣布达成共识,将集体推动一个名为超加速链路的数据中心大规模 AI 系统通信标准。这项规范旨在给不同AI加速器的连接设置规范,当然是为了方便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内混用不同的AI芯片。公告表示,相关的规格将会在今年三季度提供给参与联盟的公司。很显然,所有人看到这份公告的第一反应都是——英伟达不在其中!考虑到英伟达占据整个AI芯片市场的近8成份额,毫无疑问会坚持使用其自称“全球最快高性能计算协议”的NVLink,所以这些科技巨头“不带英伟达玩”也能说得通。当然,这个联盟能成什么气候还不太好说,毕竟“带头大哥”微软、谷歌和Meta现在都是排队等着英伟达提供显卡的大主顾,搞出一个排除英伟达显卡的协议可能性也不大。英伟达在周三晚些时候发布了10-Q表,也就是更加完整的季报。公司披露,在一季报报告期内,有“两家间接客户各自占到公司总营收的10%或更多”。瑞银分析师Timothy Arcuri直言,微软就是这两个大客户之一。Timothy表示,根据此前测算,在英伟达上一财年中,微软一家大概贡献了接近19%的营收。

平安银行回应“气球贷”

伴随新一轮楼市利好政策频出,有银行发布“气球贷”等特色还款方式。5月30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平安银行日前在官微公开宣传其按揭贷款产品和特色还款方式。其中,“气球贷”的还款方式引发市场广泛热议。对此,5月30日下午,平安银行回应上海证券报记者称,“气球贷”是适用该行个人商住两用房按揭业务的一种还款方式,客户选择该行按揭贷款且用途为商住两用房按揭时,在选择还款方式时可选择“气球贷”。此还款方式一直都有,并非重新推出,不止平安银行一家银行有类似的产品。而且根据因城施策的政策要求,需在符合当地监管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平安银行表示,“气球贷”还款方式,旨在通过降低客户每月贷款还款压力,进一步满足新市民购房安居需求。记者了解到,借款人采取平安银行“气球贷”还款方式后,需按约定的总期数(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有市场人士表示,由于“气球贷”的月还款压力小,所以银行采用这种贷款还款方式吸引借款人。但到贷款期末,借款人若无力偿还较大数额的剩余本金,会导致借款人违约,银行承担的资金风险较高,需增强风控能力。

三、基金

基金“上新”4500亿份,最火品种是债基

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共496只,总发行份额突破4500亿份,债券型基金占据主导,发行份额占比近八成。从单月来看,3月和4月迎来发行“小阳春”,进入5月后,基金发行热度有所回落。

新成立基金共496只

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共496只,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4571.32亿份,较去年前五月的发行份额增长超13%。

其中,今年以来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85只,发行份额525.45亿份;混合型基金112只,发行份额345.39亿份;债券型基金156只,发行份额3593.75亿份;QDII基金18只,发行份额26.97亿份;REITs基金6只,发行份额35亿份;FOF(基金中基金)19只,发行份额44.77亿份。

今年初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基金发行几乎步入“寒冬”,1月和2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分别为559.39亿份和360.97亿份。随着春节后市场快速反弹,基金发行迎来了一波“小阳春”,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分别突破1500亿份和1400亿份。不过,5月发行热度再次下降,截至5月30日,共有84只基金成立,发行份额达732.46亿份。从平均发行份额来看,3月和4月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突破10亿份。

债基占据主导

与去年前五月对比来看,债券型基金在今年的发行市场中占据了核心位置,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情况则不如去年同期,这主要是得益于债券市场今年以来良好的业绩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近一年以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货币政策基调以及投资者的较低风险偏好成为债券市场延续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3593.75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78.62%。从单只基金来看,今年以来发行份额超过50亿份的基金共30只,全部为债券型产品。

整体来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成为今年发行的一大亮点,今年发行的156只债基中超过一半均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除了传统的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之外,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也成为今年以来公募布局的重点,今年以来共有26只相关产品成立。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火爆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正积极布局超长期国债指数基金,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陆续上报30年期国债ETF及相关联接基金。

此外,权益基金方面,被动指数基金仍然延续了去年的火热态势,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59只被动指数基金成立,发行份额近500亿份。(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