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抱睡、奶睡、落地醒、小睡不规律、频繁夜醒5种睡眠问题,同时出现在一个宝宝身上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这种情况在宝宝1岁前是很容易出现的,睡眠问题要么没有,要么扎堆来。

最扎心的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因为每个睡眠问题的形成原因不同,解决方向不同,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我的经验是:分个轻重缓急,逐个击破,不要急于求成。

这篇文章就以一个6月龄宝宝的真实案例来分享我的解决思路,希望能帮到有同样困扰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宝宝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

6个月零15天,落地醒、抱睡、奶睡、夜醒4-5次、小睡不规律,把朋友折磨得够呛。

白天,朋友除了在宝宝清醒时候能短暂脱身之外,其余时间不是在抱睡,就是在哄睡。

晚上,朋友一小时醒来奶睡一次,根本睡不了整觉。

宝宝一整天的睡眠、运动、户外数据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宝宝整体的睡眠时长和质量:

这个宝宝白天小睡有2次,总计3.5h。

晚上的睡眠真是糟糕啊,从24点到凌晨3点,基本上一小时醒一次,就算他一整晚睡了8个小时吧(实际上肯定不到,因为重新入睡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么算下来,他一整天的睡眠总时长在11.5h左右,夜间睡眠质量不高。

我们再对照一下这个月龄段的标准睡眠数据:

睡眠总时长14-15h,白天小睡次数3次,夜间睡眠时长10h,夜醒次数2次。

显然,这个宝宝的睡眠总时长是不够的。

睡眠时长不够,睡眠质量不高,会直接反映在宝宝的身高体重发育数据上。

做儿保体检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医生那里获得确切结果。

数据有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3个:排序、锁定原因、制定方案

01

把睡眠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找到最紧急最重要的一个优先解决

把睡眠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找到最紧急最重要的一个优先解决

当多个睡眠问题集中出现的时候,会带给我们很多焦虑和混乱,这也想解决,那也想解决,不知从何下手。

再看到社交媒体上别人家睡如天使的宝宝,就更加着急了。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没几个天使宝宝。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放低期待,理清思路,集中力量解决那个最紧急最重要的睡眠问题。

重要但不紧急的睡眠问题是:抱睡、奶睡、落地醒

抱睡也只是白天小睡抱着,抱着睡虽然绑住了妈妈,但至少能边抱着睡边玩手机,或者让其他家人抱着睡,细想一下,也是可以忍耐的。

落地醒和平衡能力发展有关,是个长期目标,短期内很难解决,且随着宝宝年龄增加也是能自然消除的,大不了抱着睡呗。

奶睡解决起来颇为麻烦,尤其是6个月以上的纯母乳宝宝,已经形成了非常顽固的睡眠联想,不奶不睡,牵一发而动全身,放在最后解决比较明智。

又紧急又重要的睡眠问题是:白天小睡不规律、夜醒频繁

对于不需要夜奶充饥的月龄段,夜醒频繁会影响宝宝长个子,也会让陪睡的妈妈一夜无好眠,情绪崩溃,压力倍增。

睡眠引发睡眠,白天小睡不规律的宝宝,夜间也很难睡好。

让宝宝和妈妈夜间睡好绝对是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

而夜间睡好的前提是白天睡好。

按照轻重缓急这样排列下来,解决思路应该是:白天小睡>夜醒频繁>落地醒>抱睡>奶睡

对于这个宝宝来说,他的白天小睡是两次,第二次小觉结束是16点,夜间入睡是21点,这中间有5个小时的清醒时间,有点长,可能会造成过困、夜间频繁醒来的情况。

6月龄的小睡比较合理的次数是三次:晨觉、午觉、黄昏觉,这样的分布能够将睡眠压力平均分摊。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善一下宝宝的小睡,看是否能分成三次。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集中力量要解决的是白天小睡和夜醒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精准锁定夜醒频繁的原因

精准锁定夜醒频繁的原因

我们之前在这篇文章里讲过夜醒频繁的9个原因。宝宝夜醒是妈妈的噩梦,导致夜醒的原因有9个,一文教你快速识别

对于这个宝宝而言,导致夜醒的原因有4个,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排列为:

爬行期大运动倒退>户外不足>白天小睡分布不合理>奶睡

爬行期大运动倒退意味着宝宝运动量不充足,白天没动够,夜间加班动,夜间调整睡姿出现困难。

这个宝宝现在还不会爬,俯趴也很少,翻身也困难,很明显的大运动发育不足,锻炼不够的标志。

户外不足带来的是,感官发育需要的刺激不充足,夜间一点动静都会让宝宝的视觉、触觉、听觉发出警报。

这个宝宝每天户外的时间就一次,每次只有30-60分钟左右,如果只有30分钟,那肯定会是不够的,如果是60分钟,最好分开到上下午。

白天小睡分布不合理,容易导致夜间睡前过困。

如果朋友仔细观察,应该能在下午六七点左右的时候,发现宝宝有困倦或者异常兴奋、情绪波动的状态,哄睡的话又很难成功。

累积的睡眠压力会让宝宝在21点到24点那段时间频繁醒来。

奶睡则导致宝宝在以上条件下苏醒后,无法自我安抚重新入睡。

只要我们能解决大运动倒退、户外这两个问题,白天小睡会顺带得到改善,夜醒的概率也会少一大半,剩下一两次夜醒用奶睡糊弄过去也是能接受的。

透过层层睡眠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

那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实操方案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制定方案并实操

制定方案并实操

朋友是和老人一起带孩子的,考虑到老人对新鲜思想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我没有做很大的调整,只在宝宝原有睡眠的时间点基础上,加入了对大运动和户外的要求。

效果可能会慢一些,但坚持一个多月,夜醒次数一定会减少的。

具体方案如下,有类似困扰的父母可以直接照搬着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方案里,宝宝每天的大运动时长增加到近1个小时,户外时长拉长到1.5个小时,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动。

对于之前不怎么运动的宝宝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宝宝不愿意配合,老人执行不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解决方法是:需要亲力亲为的用游戏来引导宝宝动起来,指望他自己动,那是不可能的,他已经习惯了安逸的被抱着,躺着。

所以,我选择了俯趴婴儿车户外遛弯的方式,无痛俯趴,不知不觉趴半个小时没问题,也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俯趴很重要,但宝宝不爱趴咋办?这有10个方法,让娃开开心心趴很久

增加了运动和户外,之前的小睡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

◆早上的第一次小觉的开始时间可能会提前到7点半左右,因为增加了运动量,有运动就有消耗,消耗了就有睡眠需求。

发现孩子有睡眠信号了,就赶紧哄睡,维持抱睡奶睡。

孩子应该在睡到45分钟左右会有清醒的迹象,我备注了“不要人为接觉”,不要觉得宝宝夜间没有睡好就在这一觉拼命补觉。

静静观察他会不会真的醒来,醒来了且不哭不闹,直接进入吃、玩关节,醒来了又哭又闹,那就接觉再睡一会儿。

◆第一次小觉醒来后,进行高质量的户外、结合游戏进行俯趴、翻身、推爬运动锻炼,把第一觉储蓄的能量消耗掉。

◆紧接着就会迎来最长的第二次小觉,如果清醒时段玩好了,这个小觉会整体前移动一个小时,之前是16点结束,现在可能15点就结束了,注意观察睡眠信号,

◆如果第二次小觉提前结束,继续户外➕运动锻炼,第三个小短觉的时间就腾出来了,能睡45分钟左右。

◆夜晚睡觉前一个小时,我们安排泡澡、抚触按摩、读绘本这样的轻松流程,为以后戒除奶睡打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思路的底层逻辑是:

◆通过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和控制身体的能力,快速渡过大运动睡眠倒退期。

◆运动产生的消耗能能增加睡眠需求,规律白天小睡,夜间睡得更安稳。

◆运动和户外能促进大脑神经发育,睡眠本质上是大脑神经主宰的一个活动。

最后一啰嗦:

解决方案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就是简单的几个事情每天重复做,让宝宝睡得好,从来都不是直接在睡上下功夫,而是从支撑睡眠的“大脑发育、身体发育、激素平稳”这几个硬件上着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