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册》创作于明成化十八年,时年五十六岁。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满青山

陶渊明有“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晴耕雨读,简单、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沈周出生于隐士世家,他们这个家族,至少从他的爷爷辈起,就是各种方法回避着不出来做官,隐居于闹市或田园。

真是在践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元朝,文人逃之于山水。到了明朝,因朱元璋与张士诚之争,吴中的文人多是支持张士诚的,张士诚争天下失败了,那么吴中的文人的前途也就堪忧。沈周这个家族,索性就躺平,不去做官,主动隐居,过着隐逸的生活。

沈周家族的隐居生活个通常意义上的隐士还不一样,他们家族与官场,与当地的文人,与社会保持着积极的互动,并且家底还是不错的。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沈周的画中,特别有生气,无怨气。有伤感,更多的是平和。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是主动的选择,这就是他的理想,他是活在他的理想中的。他以理想的方式度过了属于他的一生。他的伤感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他还是要经历的,对世间、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的情越深,这份伤感越是痛彻心扉,这又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而沈周,通过艺术,通过诗书画,慢慢地化解了这种伤痛,并且与天地、与山水、与家人、与师友的悠游互动中,他诗意地栖居在吴中山水里。

沈周的画里,并有没多少有趣的故事、动人的情节,甚至没有多么专业的绘画技巧,他写意,写心意,他尚贤,学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的笔法,钦慕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承接的是他们画意里的心意、诗意与生命境界。

雨满清山,朦朦胧胧,一片氤氲,他画的是这个意境。他的心沉浸在这一篇空蒙中,这空灵的烟雨江南,他生命的安顿之所。

雨满清山,是可居可游的,是性灵的山水。到了晚明,沈周的这种生命境界,启迪了太多的文人,我们在文人的小品里,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命状态。袁宏道啊,文震亨,张岱等,都是这个气质的人。

人类在谋生、在承担社会责任之外,应有一种爱美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们这个时代,应多读一读沈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径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人物的刻画也并不精细。我们细看策杖的老者,多么放松,很松弛,惬意地站在那,听着面前的这位文士在说事情。说不定就是在问,石田先生,我拜托你画的册子画到了什么程度?沈周可能会达到,开始画第一张了,不急啊,咱们慢慢来。求画的人那可着急了,哎呀,还是得等,只能拜托,拜托,拜托沈先生你别托太久呀。

我特别喜欢沈周画里的各个样态的“小小人儿”悠然,惬意,自在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赏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有闲情,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有诗意。观万物之化,听天地之音。天地的大美,就在这幽微里,在孱孱流水里。

看石田先生的画多了,我不禁也想画了。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山林的呼唤,一遍又一遍。何时回去,做个闲人?读书,写作,画画,写字。既能谋生,又能乐道?

不过,我还是有些贪心。我现在虽然在城市里,其实也是过着我所选择的理想生活,看书,教学,所以与沈周的画意也是特别相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赏清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属于松散的正坐,很松弛,就这样赏清江之风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居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并不追求做那种很专业的画家。他在技法上,越到后期,越是拙朴,披麻皴用得越来越拙。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山水居仁,优游林泉,是读书人的选择。不需要雕梁画栋,不需要丝竹舞乐,不需要美味佳肴,只需要一溪云,一竹林,一草庐,一颗静定之心。

还需要什么呢?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日山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居生活,诗一种意境。能静定,也心中之山立矣!

在城市里的我们,也不必真的去山里,心不定,心不清静,那里会有安居之山林呢!怀一颗澄明之心,哪里不是清静的山居生活呢!

沈周的画里,常有如此之高山,连绵之山。真的是实景色吗?并不尽然。往往是画者的心中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亭幽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仗观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景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舟垂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蹇渡桥

林泉悠游,杖策观瀑。四季可畅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性好写山水。然不得作者之三昧。为之不足。以兴至则信手挥染。用消闲居饱饭而已。亦无意于窥媚于人。周君惟德装此册求余久矣。或岁成一纸。或月连数纸。通五年。积有一十二翻。惟德之意亦勤矣。画成复索其跋。久而不易之意。俾巧取豪夺者见而自沮吁。惟德之意赘矣。余画固不足于己。安足于人。不足于人。而取夺何致耶。饥鸢腐鼠之讥。惟德请自任焉。一笑。成化壬寅闰八月五日。沈周题。

哈哈,你这问题可真有趣!仿佛是在召唤我这位不凡之人,来为你解读这段深邃的文字。

大意是:我喜欢画山水,但总是觉得没能掌握到真正的精髓,画得不够好。所以,我只是在兴致来时随意挥毫泼墨,以此消磨闲暇时光,享受饱食后的安逸。我并没有意图以此取悦他人。然而,周君惟德却非常热心地收集我的这些画作,他请求我画了很长时间,有时一年才完成一幅,有时一个月就画了好几幅。这样过了五年,累积了十二幅画。

惟德的这份心意真是勤奋啊!画作完成后,他又请求我题跋,他的这份执着,让那些想要巧取豪夺的人看了也会自愧不如。他这份心意真是让人感动。然而,我自己的画作其实还远远不够好,又怎么能让他人满意呢?既然连我自己都不满意,那些想要取夺的人又何必强求呢?就像饥饿的鸢鸟和腐烂的老鼠,这些东西根本不值得人们去争夺。这些讥讽之语,就请惟德自己承担吧。让大家见笑了。成化壬寅闰八月五日,沈周题跋。

特别喜欢沈周的这种感兴,随兴的生活和平和真诚得生命状态。活得真实,快乐,活泼泼的。人之一生,怎么过?沈周给了我们一个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