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只要一出现什么身体不适,或者身体出现什么症状,就感觉如临大敌,甚至服用各种药物,希望能尽快缓解症状。

结果药吃下去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整个人还越来越不舒服。事实上,那些我们以为的疾病,不一定就是坏事,是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被启动了,属于“排毒”的一种表现,多数时候不吃药也能自行康复。

01

轻微咳嗽

咳嗽是不少人都难以忍受的一种症状,咳嗽一旦超过一天大家可能就想吃药了,尤其是止咳水、止咳糖浆更是很多人居家旅行必备的药品,一旦出现咳嗽马上拿出这些药喝下去。

事实上,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里的有害物质,保持其清洁和通畅。如果一咳嗽就急着用药,反而不利于痰液或者异物的排出,甚至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咳嗽时到底要不要吃药,要看是否有咳痰和持续时间等。如果是轻微咳嗽,我们只需要避免刺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给予身体充分的休息和水分即可。

如果咳嗽出现的时机比较特殊,或者已经伴随其他症状出现,比如一躺下就咳嗽的胃食管反流,睡到一半突然胸闷、喘不上气、咳嗽的心脏病,超过3个星期的咳嗽,或者咳嗽同时伴随着发热、肿痛和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02

偶尔发烧

说到发烧,大家可能认为这对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所以只要一发烧就急着吃药来退烧。殊不知,偶尔发烧其实对身体是有益的。

首先,发烧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免疫系统中白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提高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另外,当我们的身体在发热时,体温超过致病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就能“烤死”体内的致病菌,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因此,如果发烧体温低于38.5℃,可以通过多睡觉、多喝水和补充营养来缓解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8.5℃,就要吃退烧药来干预,不能再硬扛着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药后高热3天不退、持续低热、精神状态不佳等,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

03

轻微呕吐

暴饮暴食、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以及摄入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这一般是胃肠道为了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防止病菌入侵和调节生理功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在呕吐的时候想强行控制住呕吐,反而可能会导致有害物滞留,同时可能导致胃部无法再接受更多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呕吐伴随着胃肠,一般是因为进食过量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如果是经常性干呕,在排除了胃肠道疾病后,要考虑咽炎的可能性;如果是喷射状呕吐,或者呕吐反复发作,并且伴随着腹痛和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04

偶尔打哈欠

我们平时感觉困了累了,会忍不住打哈欠,打哈欠的作用其实就是让大脑得到休息。打哈欠时的深呼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里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精力更加充沛,消除困倦感。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哈欠不断,那就说明这是大脑在提醒你它累了,休息通过休息和睡眠来得到放松。因此,长时间工作和学习后如果哈欠不断,最好伸个懒腰,站起来走走,做点其他事给大脑放松一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临床上约7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一星期左右也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症状,这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导致的。因此,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频繁打哈欠,一定要及时去就医检查。

05

偶尔轻微腹泻

腹泻时,人会感觉到腹痛、不适,因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着去吃点止泻药缓解一下,殊不知腹泻也是身体排毒的一种方式。

在身体摄入过多的有害物质或消化不良时,肠道就会通过腹泻的方式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帮助清除毒素,同时防止毒素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所以,在偶尔轻微腹泻时,我们可以先喝些水来帮助排毒补充电解质,保证身体的水分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腹泻持续不断甚至伴随着其他症状同时出现,比如排泄物带血、腹痛和发烧等,就需要赶紧就医了。

06

适当流泪

眼泪中有98.2%的水,剩下的是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等,这些物质有着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当我们在流泪时,泪液可以冲走灰尘等异物,保护角膜与结膜不受损伤,溶菌酶则可以在5-10分钟杀灭90-95%的细菌。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眼泪可以缓解精神负担,不管是悲伤的眼泪还是喜极而泣的眼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因此,想要流泪的时候不要勉强去控制,流泪有时候是一件好事。但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维生素A摄入不足、乱用眼药水和长时间看屏幕等,可能会导致泪腺“干涸”从而导致眼镜干涩,这些是需要避免的。

虽说以上症状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但不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不管不顾,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还是应该及时介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