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位相熟的深圳老板,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假如哪天创业失败,就回江西老家卖红薯。”

在很多老板心目中,卖红薯是在非常时期东山再起的救命稻草。这种看似简单的小本生意,实际上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近期,已经成为“老赖”的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淘宝开启了一场直播“还债”,而这次带货的主角就是红薯。

2

林盛就不多介绍了,这位成名十多年的营销界鬼才,数年前因创办钟薛高雪糕而名噪一时。在最巅峰时期,林盛和另一位饱受争议的营销鬼才杜国楹双峰并立,可谓一时瑜亮。

这几年钟薛高因为虚假营销被处罚、配料成分遭质疑、价格虚高等问题频频遭质疑,跌了好几个跟头,经营出现了问题。这两年,进入“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的平替时代,年轻人不再买钟薛高,这家公司经营状况更是急转直下。

无奈之下,钟薛高开启了平价模式,甚至一度打起了价格战。可惜,为时已晚,昔日的雪糕刺客,背刺了消费者后,又遭到内部员工背刺,无数钟薛高员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控诉公司,纷纷开启讨薪之路。

钟薛高这家公司已经命悬一线,或者说名存实亡。

好在林盛没有跑路,站了出来。坐着火车,跑到大城市,开启了直播带货,学习罗永浩,试图来一场“真还传”式的大逆袭。

 3

我通过淘宝那边了解到,虽然林盛是直播带货领域新人,没啥话语权,但淘宝直播还是给了相应的入口和推荐,提供了可观的流量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接受《潮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尽管钟薛高靠直播带货还债希望不大,但是“不跑不赖不怂”,企业遇挫后重新站起来的做法,值得鼓励。

直播开始后,在背景墙上,上书三个硕大数字“729”,这个数字也是钟薛高欠薪员工的人数。作为营销鬼才,林盛在直播中很擅长打情怀牌。然而,正如那句话“苦难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样,在今天的直播带货行业,情怀和卖惨,也不是吸引消费者下单的核心要素,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才是最主要的。

也就是说,今天的直播带货越来越不容易了。直播带货需产品好,价格便宜,而且还需要主播人格魅力,交易全都建立在信任之上。

遗憾的是,林盛卖的红薯很贵,其中一款广东产的3斤装红薯售价高达68元,折合算下来一斤红薯要23元。在直播间和社交网络平台,网友纷纷以“红薯刺客”的揶揄林盛。

通过后续的媒体报道和市场反馈来看,林盛此次直播也表明信任危机尚未解除,直播间的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这次直播,它所产生的交易额远低于它所带来的关注度。

4

直播间卖高价红薯不适合林盛,但不代表农业赛道不适合林盛。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常年在祖国各地走访,观察互联网+农业发展,认识了很多农场主和家庭农场负责人,接触了很多有意思的现成案例。

在很多地方都有好的农特产品,就是因为缺乏像林盛这样的营销鬼才加持,无人得知,处在一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状态。

根据我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乡镇地区的走访观察,我发现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或者说适合林盛的模式)——从原产地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原产地,通过互联网营销能力,对农场或者农业合作社赋能。比如林盛团队负责线上的营销部分,而原来的伙伴则继续负责种植、生产、包装等环节,双方以共同创业的形式来开展合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确保产品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同时降低品牌的运营成本。通过与原产地的紧密合作,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产过程,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产品。此外,这种合作模式还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现品牌与社会的共赢。

对于钟薛高和林盛来说,如果他们真的想通过直播带货这一模式来拓展业务,那么从原产地进行合作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只要林盛团队愿意静下心来,深入调研和精心选择合作伙伴,他们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调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性价比高的农特产品商品。

如果有意如此转型,但是依然在找不到靠谱的原产地,直接找我,我都可以帮助他们介绍一些。

5

现在我们很难判定,林盛是真的像俞敏洪一样有心做农业,还是说只把农业当成热点赛道,当作还债的通道。

如果是前者,就需要抛下过去的荣耀和包袱,扎进去做。无论成败,都值得掌声鼓励。

如果是后者,就别想了。因为,通过农业带货还债,是一个旷日持久的事情,非有恒久定力之人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