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一个女儿掌掴康复训练中的偏瘫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个视频,一个老太太在拉着的他老公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并没有一边倒的谴责家人的看似残酷的举动,还有一个说法引人注意: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这是我身边许许多多,脑出血,脑梗死,还有其他留下各种后遗症的疾病,让一个患者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谁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一个植物人呢?

对于照顾者来说,到底是爱,还是乎恨呢?

照顾吃喝拉撒,谁的内心没有怨气;然而,这样的含着怨气又悉心照料,谁能说这不是一份深沉的爱呢?

这样家庭的存在,其实是医学发展的结局。因为现代医学的无奈,能保命,但是又不能完全治好。

那如何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呢?

在美国我经常在医院或者健身房、或者体育中,或者社区,经常看到这么一个单词。

Rehabilitation center 康复中心。

但是在中国康复中心,却很少见到,近几年康复医学在国内开始兴起,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产物。

那么,康复有多重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康复?

很多病人出院之后要求,能不能给我开个假条,我想在家休息一个月,休息两个月,休息半年。

休息,往往达不到恢复的效果。经常会出现,上次摔跤之后,手就抬不起来;上次中风之后就不能走路了;关节做过手术时候,只能拄拐;或者是孩子出生之后缺氧,导致发育迟缓,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康复训练。不是休息能解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是全世界康复需求量最大的国家,2020年共有4.6亿人次,这其中就包括了疾病损伤后的群体,术后康复群体,产后女性群体,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等,甚至是植物人促醒,都是重要的康复形式。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康复群体。

每当人们受伤或患病后,身体就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一些功能障碍,比如肌肉拉伤后的运动受限,中风后的偏瘫,产后的盆底肌松弛,大脑损伤之后反应下降,记忆力下降;康复医疗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去预防或者改善这些功能障碍,最大限度的恢复身体的原有功能。

第二个问题来了?康复是不是智商税

有人认为康复治疗不就是伸伸腿,弯弯腰吗?自己在家做锻炼也是一样的,还可以省一笔钱,手术都花这么多钱了,这里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要是遇上有些疾病,康复费用比较贵,一天好几百那就更舍不得了,觉得自己一天上班还挣不到几百块,现在回家躺着等于一个月白赚好几万,大不了多休息一两个月一样能好。

但这是在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次过后,患者还能和以前一样健步如飞吗?刚出院觉得行动不便是合理现象等等就好了,殊不知已晃半年后还是卧床不起,再去看医生,一切都已追回莫及,但如果在前期合理投入,好的康复计划可以让患者更快恢复,达到更好的效果。手术费没有白瞎的同时,也不需要花费家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患者自己还可以更早更好的返回工作岗位,眼下几千元到几万元可能对于某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从长远看来,你买的是一个人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身体功能,是绝对远远超过实际投入的。

下面一个问题,到底要康复多久?康复了几次,没有效果怎么办?

脑瘫的孩子家长,问我要康复多久?我回答他,需要康复到他和同龄孩子各方面都差不多。

那么,如果一直达不到怎么办呢?那么就一直康复,一直追。虽然这样很累,一旦放弃,很多孩子就一落千丈。这的确也是对家长耐心的挑战。我们很多欧美的脑瘫孩子,可以很大限度的走上社会,甚至找到一个工作;但是中国更多脑瘫孩子,就只能躺在床上,父母伺候吃喝拉撒。这也和康复观念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还有的人,觉得康复就得立竿见影,有患者手术后去康复刚两天就问我,为什么还是不能走路?要是没效果我们就回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康复是长期的,不能急功近利的。效果往往都是以周,以月来计算。

还有一些患者告诉我说,这次是因为车祸手术,对方的钱一直没到,那我等对方给钱了我再去康复。要知道,对于大脑损伤来说,黄金的康复期是3个月,3个月以后在想得到进步,就比登天还难了。骨折也是如此,等关节僵硬挛缩了,再康复就完全无效了。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不是患者的放弃而是家人的放弃。他们觉得反正已经没法工作了,康复也没用了,还不如省点钱。

其实,要知道,康复能达到的效果每上一个台阶,差异是非常大的了,早期的花钱很可能带来后期的省钱。

就拿脑中风偏瘫的患者举个例子。

患者手脚能动,哪怕只能在床上平移,比不能动好的太多。因为他们不会被自己压住,不会被床栏夹住都翻不开,他们可以自己翻身,你可以离开一会;

一只手能抬起来和抬不起来差距也很大,因为他们可以表他自己的意见,要或者不要,来或者走,想吃饭,想上厕所,各种都可以,你照顾起来可以轻松很多倍;

肌力再恢复一点,他们就可以自己拿着包子自己吃了,他们可以靠起来,可坐轮椅,这可比躺在床上好太多了,你可以离开一会不用看着他们;

如果再回复一点,就可以站起来,拄拐杖走路,这样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基本自理了,你可以准备好东西,你可以不用请护工,可以离家去工作了。

如果再好一点,能走路,甚至不仅不用家人照顾,还可以做一些家务,扫扫地,整理一下东西,帮助家人分担一些压力。

要知道,这其中每一点点进步,差异都是巨大的。

我记得我的,外婆曾经股骨颈骨折,虽然做了手术,但是因为年纪大,虽然外婆过去身体非常好,没有基础病,但是我们总觉得,老人都70多了,不指望他怎么样了,能不能走也无所谓了,找个保姆在家照顾就行了。

老人家也嫌康复运动,腿疼,就没有坚持。最后就走不了,躺在床上之后大半年之后,肺部感染,后面脑子就不清楚了,一直靠插胃管进食。如今已经很多年了,他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实和没有坚持康复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让我非常后悔的一件事。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还要提一下心理康复,因为患者怕疼,怕累。这到底要不要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从家人的视角出发,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治疗。对于经历重大打击的患者而言,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低落、自卑、逆反、易怒,乃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不良情绪同样是一种疾病,是他们无法自控的。所以,用一个绳子拉着老人,让他再后面跑,虽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这种康复方式的确太残忍了。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康复计划一般是怎么样的?

评估状态→布置任务→效果评价,然后一直循环,直到达成终极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那么康复包含哪些项目呢?一般有这几项:

  1. 物理治疗,这是目前康复治疗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比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等,大家经常在广告中看到的什么电疗,磁疗水疗也都是这个原理。
  2. 运动治疗,利用器械或者徒手等等的方法,做一些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像什么激励训练,有氧训练,关节训练,都属于这一类;
  3. 作业治疗,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去训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做一些简单的内容,尝试让他们回归社会或工作岗位;
  4. 康复医学工程,主要涉及的就是一些设备和器械,比如帮助患者康复的假肢,矫形器,辅助器,甚至是机械手臂等等:
  5. 言语治疗,主要针对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听理解障碍以及口语表达障碍的患者。这也很重要,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吞咽障碍、咳痰障碍等等,大家关注不到,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6. 文体治疗,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比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等,从而对身体起到康复的作用;
  7. 心理治疗很好理解,就是心理治疗师通过谈话,观察,心理测验等等的方法和技术,对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8. 中国传统治疗,拔罐,针灸,推拿按摩,这个也是许多中医院开展的重点项目。

最后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费用问题了?康复到底要花多少钱,医保能不能报销?

我国的康复分级诊疗体系,意思和临床诊疗分级一样,就是大病去三甲,小病去医院,虽然大家现在普遍还是大病小病都去三甲。

患者的康复治疗周期,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可以在三级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亚急性期一般在二级医院康复科,或者康复专科医院,康养机构进行,等到稳定期,就可以回到社区康复中心或者居家长期康复了。

以前主要以服务项目进行付费,但是之前也存在过度医疗套取医保资金的问题,比如明明你只需要一天1次,医生却给你做一天5次。所以,后来就引入了DRG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骨折的患者,医保一天只会给他付200元的康复费用,超过了医院就自掏药包,进入亚急性期后,对应的费用标准就下降到120元每天,直到手术后三个月,医保就不再给你报销康复费用了。而且医保有定点的康复医院,去之前要问清楚。最后有些朋友还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进行报销。

写了这么多,最后想告诉大家,仅仅延长寿命、这个已经不是现代中国人对健康的追求了,如果没有生活质量的生存,不仅是对自己的折磨,也是对家庭的消耗;如何通过康复治疗,回归家庭和社会,才是未来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