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问道无常之降妖伏魔手》第二卷:大宗师

第三十四章 真人不语(上)

前文链接: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随着门外说话的声音,只见门口人影一闪走进来三个人。

邱处机的目光没看别人,只是专注地看着走在最前面的那位。

只见那人五十岁上下,一身深蓝色道袍,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头上道髻高挽,一张圆脸白中透红,浓眉大眼,直鼻方口,不是师兄郝大通是谁?

“郝师兄!”邱处机一面惊喜地叫道,一面快步走上前去,对着来人深施一礼。

“你,你是邱师弟?”来人正是郝大通

郝大通看到邱处机,先是惊讶地睁大双眼,接着连忙一伸手拉住,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了一番,终于咧开嘴笑道:“噫!这一晃有二十多年没见了,看你的样子没有什么大变化!我可是老了不少啊!”

“师兄说的什么话,师兄现在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只比原来更显精神,可一点儿都不显老!”邱处机连忙说道。

想起七位师兄弟现在只剩下师兄弟四人,其他两位师兄现在还不知道身处何地、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邱处机眼睛里就不由微微含了些泪水。

“志谨,园曦,快来拜见你们邱师叔,这就是我常和你们提起的邱处机邱师叔!”郝大通一向是个爽快人,这时候连忙向身后的年轻道人招手说道。

郝大通身后的两个年轻道人听到师父招呼,连忙快步走到邱处机跟前,深躬一礼:“拜见师叔!”

“好,好,好!”邱处机连声应道,一边仔细端详着郝师兄的这两位弟子:只见这两位年轻人其中一位身形瘦长,和郝大通的身形恰成对比,长得眉目清秀,一看就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另外一位身材胖大,脸型微圆,肤色偏黑,浓眉大眼,透着一股豪爽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兄高足,各有风采!”邱处机夸奖道,然后看到郝大通目光殷切地看着自己,当即明白他的用意,于是连忙向身后尹志平等人招招手:“志平,志素,道安,你们都过来,快来拜见你们郝师伯!”

这时候,尹志平等几位弟子有的在和信众攀谈,有的在院子角落里忙着干杂活,听到师父招呼,连忙都走过来,纷纷对着郝大通行礼:“拜见郝师伯!”“拜见郝师伯!”

郝大通一看面前这齐刷刷的八位年轻人,眨巴了眨巴眼睛,显然有些吃惊,吃惊过后不由哈哈一笑,把大手一挥:“好了,都免礼吧!”然后眼神一转看向邱处机,轻声笑道:“师弟,你的这些弟子看起来资质不错,修为好像也都不低,想来还是你教导有方啊!”

邱处机淡淡一笑,说道:“郝师兄,他们都还年轻,入道时间也短,还谈不上修为二字,以后还要请郝师兄多多教导才是!”说完,两个人相视哈哈大笑。

寒暄过后,邱处机连忙邀请郝大通带两位弟子进到旁边的客堂里说话。

进到客堂里,郝大通才细细说起自己这次行程。

原来,郝大通西入岐山之后拜岐山老丈为师,没过几年修道大进。

那岐山老丈虽然自己身处深山,但是他明白,像郝大通这样的年轻人修道有成之后还是要以度世为要,所以郝大通悟道后就催着他出山度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我听说你在龙门山、马师兄在终南山都建起了道庵,在当地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时我就想着,也要像你们一样完成师父当年的遗愿,不过人单力孤,就想着师父原来是带着咱们在山东这边修行的,你我的家乡也都在这里,这里的信众基础算是不错的,所以一心想要回到这里。结果在途经沃州的时候,突然心有所感,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郝大通说道。

郝大通留在沃州,既不像王重阳带他们去山中炼性的时候有烟霞洞可以栖身,也不像终南山中有草庵可以遮风挡雨,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可是修道时久,此时早已不恋世间浮华,既然走到这里心有所悟,就随地而居,在一座石桥下面栖身下来。

石桥不算太大,仅有三眼桥洞,河床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头,平时没水的时候还可以在桥洞里面坐卧栖身。

另一眼桥洞里已经有一个人居住,那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落在此的乞丐。

那乞丐刚见郝大通的时候还有些敌意,生怕郝大通会抢了他的“生意”,不过后来他看郝大通只是盘腿在桥洞里打坐,丝毫没有出去行乞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

那时,郝大通突然想起王重阳师父当年说过的话:“你的修行一向与其他师兄弟不同”,又想起当初与几位师兄弟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是话最多的一个。后来,他和王处一一起在铁槎山,王师弟每天打坐,一整天都可以不说话,可是自己却完全不同,只要一会儿不说话就会觉得闷,总要抽空说几句出来才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后来拜岐山老丈为师,岐山老丈平时原本也是难得说几句话,自己去了之后却仍然说个不停。现在想来,当时岐山老丈其实多次流露出让自己闭嘴静修的意思,不过当时年轻气盛,总不把这当回事,现在想来,这的确是修行上的一个障碍。

现在走到沃州地界,郝大通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个严重问题,既然悟到就要做到,所以当时他就决定在这石桥之下修“不语”二字。

很多人天生不爱说话,一天不说话都很容易,可是对于郝大通来说,这“不语”二字修起来却实在困难。

尤其是刚开始时,那个乞丐总是有事没事到自己跟前转上几圈,想起什么就随口问什么:“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个不停。

这要是以前,郝大通肯定会立刻和他攀谈起来,可是此刻他既然已经决定要练“不语”二字,自然就只能强忍着听而不闻,全当自己身边没有任何人,自己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只是静静地在那儿坐着,保持沉默不语。

“真是个怪人!”那乞丐说道。

这乞丐也是个会讨厌的,问了郝大通几个问题之后见总是得不到回答,于是就皱着眉头,围着郝大通转了一圈又一圈,见郝大通身上挂着的玉佩品相不错,就拿到手里摩挲好半天,见郝大通仍然没什么反应,最后干脆就装进了自己口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郝大通仍然只是静坐不语,那乞丐就继续转,转了一会儿又停下来用手揪揪郝大通的头发,要不然就恶作剧般地用手捂住他的鼻子,看他到底会不会忍不住了就和自己说话。

可是这些招数居然都不奏效,即使是鼻子被人捂住,郝大通也仍是静默不语,甚至连眼皮抬都不抬一下。

“嘿嘿,真有邪的!”那乞丐作弄得够了,最后甩下这么一句,去附近的村子讨饭去了。

没有乞丐在身边捣乱,郝大通就坐得更稳当了。

眼睛微微闭着,身前周围的景色自然是一点儿都没有入眼,耳朵里好像只能听到血液流动的声音。

静。

极其的安静。

在这安静之中,郝大通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底同样是一片宁静。

心底是清静的,好像心头另有一双眼睛打开了一样,用心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清静为天下正”,原来就是如此。

师父教导的“清修、静修”,原来就是如此。

一直总爱逞口舌之快,最先扰乱的原来是自己的本心!

在这片宁静之中,郝大通心有所得,不由怡怡然、悠悠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这一片怡然自得之间,郝大通突然听到地上“啪”的一声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掉落到了身边的地上,然后听到一个人说道:“吃饭!”

接着,他听到那个这几天一直都很熟悉的声音喋喋说道:“真不知道你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自打你来到这儿,我就没见你吃过东西,难道真要把自己饿死吗?你想要饿死,我可不答应,你也不想想,如果你饿死在这儿了,我还怎么在这个地方呆着呀!快吃!快吃!”

原来,是那个乞丐讨饭回来了,他把刚要到的一张饼扔到郝大通跟前,一连声地催促郝大通快些吃点东西。

郝大通微微睁开双眼,看见那个乞丐正一件一件从背的袋子里往外掏吃的,大饼,馒头,窝头,看来他倒实在是没少讨到东西。

郝大通拿起乞丐扔到自己跟前的那张饼,慢慢地吃了起来。

“嘿,可以啊,你还真吃起来了?”那乞丐看着郝大通,不由就凑了过来,一张满是油泥的脸顶着污浊杂乱的头发,眼睛倒是亮晶晶的,看着郝大通笑起来:“哎,你来了也有两三天了,快说说,你是怎么回事?这是从哪儿来,准备到哪儿去啊?”

郝大通慢慢地咀嚼着饼,眼睛看着乞丐,只是笑了笑,还是没说话。

“哦,是个哑巴啊,难怪呢!”乞丐恍然大悟般地说道,然后就坐在旁边的地上大嚼起来。

郝大通仍然没说话,他慢条斯理地吃完了饼,也不管吃饱没吃饱,又微闭了双目,打坐起来。

“嘿,行啊,敢情我成管饭的了!”乞丐一边吃得食沫乱飞,一边横了郝大通一眼:“如果不是你那块玉佩还值些钱,我才不管你呢!”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