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探长~

雨后的街道往往会变得格外得欢腾,因为许多小动物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路边,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虫鸣鸟叫、鸟兽走动,甚至地面上都会出现几只可爱的蜗牛的身影。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蜗牛,看到它们慢慢蠕动的样子,甚是可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蜗牛都可以触碰!

我们在带孩子户外游玩时,需要特别注意一种蜗牛——非洲大蜗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蜗牛被称为“毒王”,其潜在的危害绝不能忽视。

有一个10岁的男孩儿因为玩儿了非洲大蜗牛,得了脑膜炎!

还有一家人吃了未烹饪熟的非洲大蜗牛而感染寄生虫。

还有的人,生吃了经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而感染了圆线虫。

真是太可怕了!

这给父母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洲大蜗牛为何被称为“毒王”

非洲大蜗牛,又称非洲大田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蜗牛之一。

它们的壳可以长到20厘米左右,显著区别于常见的本土蜗牛。

这种蜗牛其貌不扬,但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非洲大蜗牛是入侵物种,对环境有极大的破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能够摧毁农田,吞食各种庄稼和植物,进而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此外,这种蜗牛还能迅速繁殖,一旦环境适应良好,数量将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环境危机。

而非洲大蜗牛作为“毒王”,其真正威胁在于:每一只身上都携带了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其中包括导致脑膜炎的管圆线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线虫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

一旦儿童与这种蜗牛接触,若未及时洗手或消毒,病原体可能通过口、鼻、眼等途径侵入体内,引发多种疾病。

所以,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不随意触碰陌生的蜗牛等小动物,特别是在户外游玩时,要时刻保持警惕。

假期快到了,辣妈给大家准备了带孩子户外游玩的安全攻略大全,快来学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期查看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信息

我们应定期了解并关注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尤其是涉及到有害动植物的信息。

如当地政府或生态保护组织发布了某些有害生物的警示,那么我们就应及时知晓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孩子认识和避免危险植物和动物

我们在带孩子外出游玩之前,可以通过图书、互联网等资源,教孩子认识常见的危险植物和动物。

详细说明这些生物的危害,告诉孩子不要随意触碰。

越是色彩鲜艳、外形奇特的动植物,往往越需要引起警觉。

随身携带消毒用品

我们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应随身携带一些基本的消毒用品:

如消毒湿巾、酒精喷雾等。

防止孩子不小心接触到某些有害生物后,可以立即进行初步的处理和清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着和装备

合理的穿着能够有效防护一些不可见的危险。

例如,长袖衣,长裤及适合远足的鞋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皮肤不暴露在外,远离有毒植被和小昆虫。

一顶帽子能避免阳光暴晒,也能防止一些意外掉落的昆虫或植物碎片。

必要时还可带上手套,这样孩子在探索自然时,手上沾到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安全的游玩地点

尽可能选择正规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前期已熟悉的场所进行玩耍,这些地方相对安全,设施完善,监管严密,如遇突发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帮助。

避防天气变化,准备应急方案

天有不测风云,特别是带孩子出行,一定要考虑天气的变化,提前查询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备好雨具及防晒用品。

学会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理,例如避雨、避雷电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期休息和水分补充

在户外长时间游玩,一定不可疏忽休息和水分的补充,特别是孩子容易在玩耍中忘却饥渴。

疲劳和脱水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让其更容易感染病菌。

适当选择活动内容

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力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避免攀爬高坡、高山或强度过大的活动,选择一些安全、有趣的项目,如观察昆虫、听取自然讲解、参与环保活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辣妈语录:

虽然带孩子外出游玩,是增进亲子关系,开拓孩子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安全问题。

非洲大蜗牛只是众多潜在危险物种中的一种,我们须留意并教育孩子避免触碰不明动植物,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防护措施。

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才能尽可能地让孩子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身体得到最周全的保护。

家长们,你有见过非洲大蜗牛吗?

(图片源自网络)